西部“特区”

时间:2022-08-18 08:16:20

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位于部级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2000年4月27日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国西部地区首家封关运行的出口加工区。

截至2006年底,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共批准30家企业入区,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3家;引进投资总额15.6亿美元,在全国58个出口加工区中排名第5,已经成为西部“特区”。在成都出口加工区成立七周年之际,我们特邀有关人士对“特区”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座谈。

中共成都市委常委、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李昆学

理性思考 科学定位

成都地处内陆,不沿海、沿边,陆路运距远、物流成本高,但空运比较发达,而且具有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有利条件。一是成都周边地区有大批电子信息材料生产企业。二是有较强的集成电路设计能力。成都是7个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之一,拥有10多家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公司和众多集成电路科研机构,能够从事深亚微米的集成电路设计和多位方案设计。三是有丰富的水、电、气资源。有人曾经做过估算,从沿海地区将原材料、生产设备运到成都,每一个芯片的综合运输成本增加约1美元,但在成都生产集成电路产品,每一个芯片的水、电、气费将降低5―6美元左右。四是有高素质、低成本的人才资源。成都IT人才的质量和密度极高,每年各高校毕业的与电子信息相关的专业人才超过2万人,其中电子科技大学还是全国9个“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五是有巨大的潜在市场。成都及周边地区的电子工业企业,已经形成很大的集成电路应用空间。

我们立足四川和成都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按照区域个性化和产业差异化的理论,确定把运输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很小的微电子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全面推动成都高新区和成都出口加工区的产业发展。

在发展的同时,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代表的IT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2000年,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将IT产业确定为“一号工程”,将高新区作为“一号工程”的重要载体。

成都海关副关长肖力

主动作为通关便捷

成都海关历来注重将海关工作与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近年来在指导思想上,以支持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建设作为海关支持地方对外开放的切入点;以提升加工贸易监管水平为出发点;以积极架构外来投资活动的通关桥梁为结合点;以提供高效便捷的通关环境、提高政策执行的透明度为突破点;以规范与服务并重、积极探索适合内陆特点的加工区管理模式为着力点。做好政策服务,在招商引资活动中配合地方加强对出口加工区政策的宣传咨询,让投资者明明白白决策;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落实相关政策,推动项目建设,凸现加工区的政策优势。密切与加工区管委会的联系,加强与区内企业的沟通,使“海关主管、政府协管、企业自管和社会共管”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坚持把关与服务并重,创新管理模式,加强与口岸海关的联系,简化关区内二次转关手续,在确保管得住的前提下实现“一次申报、一次审单、一次查验”通关;出台《关于成都出口加工西区企业开展直通式空运进出口转关的实施意见》,真正实现将加工区出口货物关口延伸至关区内各第一口岸的放行目标;采取以正常转关方式为主,多种转关方式相结合的转关形式,最大限度地解决内陆出口加工区转关运输方面遇到的问题。坚持以企业为导向,提高服务工作的主动性,多次深入企业召开现场办公会,了解企业的需求,解决企业通关中遇到的问题;建立首问责任制,及时落实海关24小时预约通关等服务承诺,切实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企业。海关的主动作为满足了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和加工区建设发展的需要,使出口加工区这一新的发展管理模式在四川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现,适应了国际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需要。

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琳

小机构 大服务

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和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作模式,充分依托和发挥高新区“小机构、大服务”的体制优势,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服务出口加工区的发展。我们与海关等部门建立了重大项目协调促进工作小组,从项目洽谈至企业运作中问题的解决,都通过协调小组给予及时处理,确保了加工区招商工作依法、高效进行。海关、国检、外管等部门还主动深入企业调研,现场办公解决问题,为企业营造了高效率、低成本的外部运行环境。

从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内已正式投产企业的生产运营模式看,目前区内加工企业绝大多数采取的是设备、原材料主要从国外进口,产成品基本上复运出境的方式进行生产,但辅料、部分原材料及辅助设备的国内采购率逐年提高,内销、深加工结转、委外加工等模式也逐渐开始出现。

2007年,我们初步预测,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的出口总额将超过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将达到20亿美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100%和75%。到2010年,我们的出口总额将超过2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将超过50亿美元。届时,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将真正成为成都市、四川省乃至中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龙头和重要基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

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管理办公室主任邱旭东

集约化发展

目前,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内的17 家企业已建成投产,从业人员达4777人。200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7.7亿元,同比增长4704%,工业产品销售额25.8亿元,同比增长5890%。

5年来,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的进出口总额逐年上升,2006年突破11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1/10,在全国58个出口加工区中排名第10,居中西部第一位。

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坚持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充分利用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实现园区的大配套:双回路供电,自来水、天然气管道接入城市主管网,污水排放至专用污水处理厂,电信网络建设引入竞争机制,并建设了先进的海关监管设施、海关监管仓库和检疫薰蒸设施。

到2006年底,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围网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已出让项目用地102万平方米,修建标准厂房用地12.9万平方米,公共设施占地 20.9万平方米,已签或拟签协议项目的预留用地33.3万平方米,共计169.1万平方米,占总围网面积的60.4%,平均投资强度达到83.6万美元/亩, 充分体现了集约用地的原则。

成都海关现场处处长解锦林

变压力为动力

四川成都海关按照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出口加工区的发展中切实落实海关总署的工作方针,“内练素质、加强监管,外塑形象、服务企业”,切实提高“把关”与“服务”的结合力和执行力。

一、勤于思考、深化改革,通关服务以效为本。创新现场监管模式,加强卡口货物的通行速度:

1.“先货后报”模式。针对货物品名繁杂,原产地型号等不确切因素带来的现场报关单删改量大,延缓通关效率的情事,现场及时总结易造成报关单删改的主要因素,对一定金额内的“高风险”货物按海关要求填制申请,先行查验,后补办正式报关手续,对降低现场报关单电子数据删改量,加快卡口货物通关效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分批入区、集中申报”模式。针对区内企业国内采购入区的货物“批次多、金额小”的特点,实行先登记入区,月底集中报关,切实加快通关速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同时根据当前出口加工区企业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该项便捷措施已推广运用至区内配套企业与生产型企业间的业务往来,受到各相关企业的普遍欢Ó。

3.为确保区内企业的正常生产,成品对外按期交付,切实履行“五天上班、两天值班、二十四小时预约通关”的对外承诺制度。

二、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作为国务院首批试点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发展内陆地区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招商引资方面起到了领头羊作用,并在6年来的试点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海关一线监管部门,深刻体会到党中央的决策是正确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到西部投资设厂,必将使党中央、国务院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更实际地体现出来。尽管海关监管和“大通关”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海关的任务重、压力大,但为了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促进西部加工贸易发展,我们一定会义不容辞挑起这份重任。

企业见证

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迈克.亚当斯

2003 年 8月,英特尔公司宣布计划在四川省成都市投资建立一个工厂,用于封装和测试英特尔半导体产品。2005 年 3 月,英特尔公司又宣布将建设此项目的第二阶段。目前,英特尔公司又与四川省和成都市政府达成一致,同意将位于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西区内的英特尔项目总投资扩大到 5.25 亿美元。今天,英特尔在成都的第一个芯片组工厂已经投入生产,产品已被全球2000多万名用户应用。第二个微处理器工厂预计将于2007 年下半年正式运营。

英特尔将新厂定址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主要是基于以下因素的考虑:成都独特的战略地位、出色的教育体系、大量训练有素的员工和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英特尔在成都的投资是英特尔在中国总体战略的一部分,该战略包括研发中心、客户支持、封装与测试工厂、分销渠道、销售和市场支持、英特尔投资部门的战略投资,以及通过英特尔创新教育计划推行的教育项目等。英特尔成都工厂为英特尔现有的全球半导体工厂网络的一部分,代表了英特尔对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鼎力支持。这一项目为成都和中国带来英特尔最新的产品和封装测试加工技术,表明英特尔在中国西部有效开展业务能力的信心不断增加,同时还证明了英特尔对技术领先、客户响应和卓越运营的全球承诺。

英特尔进入成都的这几年中,我们见证了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的快速发展。加工区的总体规划体现了物流通畅、加工便捷、土地集约、定位清晰的原则,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并建立了高效运转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特别是政府、海关和商检等各个部门一直秉承服务理念,尽最大努力为企业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与便利,保障了企业良好运作。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成都有限公司CEO张汝京

成都是西部投资的热点城市,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居住环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的水、电、气等能源资源丰富,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等众多知名高校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优秀人才。

尽管由于成都的内陆位置,在物流方面,比如超大物品的运输等方面还待进一步加强,加工区周围的生活设施配套和供应商的配套,比如原材料、设备厂商和维修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我们这几年来,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的快速发展。目前,园区内有21家世界500强企业、国际大公司和数十家国内知名企业入驻,已经形成了具有强大工业基础优势的产业链。我们希望海关、商检和政府有关部门,更加完善园区的物流和材料供应,并研究如何支持境内深加工,解决结转出口问题,以帮助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锐军

我们是美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在成都出口加工区内投资的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主要从事集成电路的设计、研发、生产以及售后服务,进行技术转让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销售本公司产品。我们是2005年落户成都出口加工区的,当初是成都的人才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政府对高新技术的强有力支持吸引了我们。实际上,我们对降低成本的考虑并不是第一位的。经过短短一年的厂房建设、设备安装调试和人员的招聘培训,我们公司于2006年2月27日正式建成投产,并在2006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创造了出口4400万美元的成绩。

虽然从地理区位和物流等因素考量,成都出口加工区还无法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出口加工区相比,但目前成都出口加工区已经形成了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为一体的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海关、商检及管委会等政府机构在为企业服务的观念、服务质量、政务公开、办事效率、履行职责等方面也有非常优秀的表现。我公司从建厂以来,从政策咨询、业务指导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并经海关总署和商务部批准,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家在出口加工区内开展半导体测试业务试点的公司。我相信,我们公司的各项业务今后一定能够更上一层楼。

上一篇:报关员培训的“规范”化样本 下一篇:中国钢铁出口仍将维持在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