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超声诊断价值与检查方法

时间:2022-08-18 07:13:17

病毒性肝炎的超声诊断价值与检查方法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超声诊断 价值 方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248

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类型肝炎病毒引起,以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性疾病,在我区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按病原学分类,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戌型肝炎5种,通过实验诊断排除上述类型肝炎称非甲非乙型肝炎。本文探讨超声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与方法。

检查方法

患者准备:肝脏常规超声检查需要空腹。对疑有传染性肝炎者,检查前应嘱检查肝功能,对于传染性肝炎受检者应采取一定的消毒隔离措施,包括探头的消毒等,以防交叉感染。

仪器与调节:选用高分辨率的实时超声诊断仪。探头多选用凸阵或线阵型。成人检查探头频率3.5~5.0MHz,儿童或瘦体型成年人选用5.0~8.0MHz探头,对超肥胖的患者可选用2.5MHz探头。检查前应调节仪器各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时间增益补偿(TGC)、聚焦(focus)和系统增益(Gain)应调节至肝脏实质前后部均显示较为均匀的状态。

检查: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或半坐位。

探测技术:肝脏扫查时,探头检查范围在右肋间、肋缘下剑突部及剑突下等部位,包括纵、横及斜切面的扫查。检查中应结合患者呼吸的的改变来获取肝脏的不同断面图像。同时需要注意持探头加压、连续线形滑行扫查、连续弧形滑行扫查和扇面形摆动扫查等多种手法的应用,以尽可能减少盲区或疏漏。

超声表现

急性病毒性肝炎:⑴二维超声:①肝脏:肝脏不同程度增大,肝缘角变钝。肝实质回声均匀,呈密集细点状回声。肝门静脉管壁、胆管壁回声增强。②脾:脾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③胆囊:胆囊壁增厚、毛糙,或水肿呈“双边征”,胆汁透声性差,胆囊腔内可见细弱回声。部分病例胆囊腔缩小,或胆囊暗区消失呈类实性改变。⑵彩色多普勒超声:有研究报道,肝动脉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可较正常高。

慢性病毒性肝炎:⑴二维超声:①肝脏:随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不同,可有不同表现。轻者声像图表现类似正常肝脏;重者声像图表现与肝硬化接近,肝脏大小多无明显变化。肝脏炎症及纤维化较明显时,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呈短条状或小结节状,分布不均匀,肝表面不光滑。肝静脉及肝门静脉肝内分支变细及管壁不平整。②脾脏:脾可正常或增大,增大程度常不及肝硬化,脾静脉直径可随脾增大而增宽。③胆囊:胆囊壁可增厚、毛糙,回声增强。容易合并胆囊结石、息肉样病变等。⑵彩色多普勒超声:随着肝脏损害程度加重,特别是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肝门静脉主干直径逐渐增宽,血流速度随之减慢;肝静脉变细,频谱波形趋于平坦;脾动、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

重型病毒性肝炎:⑴二维超声:①肝脏: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坏死明显时,肝脏体积可缩小,形态失常,表面欠光滑或不光滑,实质回声紊乱,分布不均匀,肝静脉逐渐变细甚至消失;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如肝细胞增生多于坏死,则肝脏缩小不明显;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声像表现类似慢性肝炎,如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重症肝炎,则声像图具有肝硬化的特点。②胆囊:胆囊可增大,胆囊壁水肿增厚,胆汁透声性差,可见类实性回声。③脾脏:可增大或不大。⑵彩色多普勒超声: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较易出现肝门静脉高压表现,如附脐静脉重开,肝门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低或反向等。

其他淤胆型肝炎声像图表现无特异性。肝炎后肝硬化超声表现见肝硬化。

因此,超声检查可以反应肝脏测量径线是否增大,肝脏实质回声异常的一类弥漫性疾病的形态学改变,需要参考其它临床资料结合超声表现对疾病作出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蓉.超声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改变的观察与临床分析.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7(7).

上一篇:老年2型糖尿病肾脏损害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下一篇:基层医院病理科常规制片技术的规范和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