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控助抗病毒治疗一臂之力

时间:2022-08-18 06:57:17

免疫调控助抗病毒治疗一臂之力

大中专学生是乙肝患者中的特殊群体,每年的毕业分配时期都是他们对自己“乙肝病毒携带者”身份非常敏感的时期。“大小三阳”的身份可能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遭到歧视。然而,只有在面临毕业时,学生本人和他们的家长才会重视起乙肝病情来,大多数的情况下,青年学生的乙肝病情是被忽视的。纠其原因,至少可概括为两点:一是学生阶段没有常规体检的机会,不容易发现肝脏损伤;二是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一定数量的人HBsAg阴性、但肝脏存在炎症损伤,做一般的“两对半”检查很难发现。各种原因使得青年学生乙肝病情在隐匿地进展着,等到明显不适时,大多数人都表现得比较重。我们科室就挽救过一名来自名牌大学、刚发现乙肝就出现严重肝硬化的大学生。讲述这个极端的例子,无非是想让家长们重视青年学生乙肝病情的发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配合检查能早日知晓病情进展

要做到早发现,就要求已知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人,当发现不明原因的恶心、食欲不振、巩膜黄染等症状时,应高度怀疑乙肝病变,应去专科门诊进一步诊断。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基因、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可进行肝穿刺加以明确诊断。肝穿刺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可怕,这项操作先需要在皮肤表面做局部麻醉,然后经皮肤贴住肝区,1秒钟操作就可以完成,6个小时检测结果就可以出来,由于高度怀疑被测者系活动性肝损伤者,因此做完肝穿刺者还需要住院几天,等待医生评估完整的治疗方案。

抗病毒兼具免疫调控效果佳

对发现有肝脏活动性病变的青年,我们主张早治疗,千万不要因药物的副作用、坚持不下来等理由拒绝治疗,相对于肝脏病变带来的身体损伤和日后就业、婚育的不良影响,药物的副作用等因素可以尽量看得轻一些。

青年乙肝患者的治疗以抗病毒为主。在我国,大多数的乙肝源自婴幼儿期的感染,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感染者的免疫系统还不能识别乙肝病毒,只有10%的人能清除乙肝病毒,90%的人转为慢性乙肝。此时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随着年龄的增加,到20岁前后,免疫功能基本完善了,免疫系统开始对乙肝病毒迎战了。有自身免疫系统的积极应战,加上乙肝病程还未到30年或者40年之久,此时的抗病毒治疗达到了最佳时间,。

如果抗病毒药物兼具免疫调控机制,那将使患者的免疫系统更强大,那抗病毒的成果将更显著。在目前所有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中,只有干扰素兼具抗病毒和免疫调控机制,其中长效干扰素(如派罗欣)免疫调控作用更强。非失代偿期的慢性乙肝,使用长效干扰素后,e抗原由阳性转为阴性的概率最高可达40%,即使在使用长效干扰素停药后,仍有一定比例的e抗原阴转报道,说明长效干扰素增强了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发挥了长效机制。E抗原是病毒复制状态指标,e抗原阳性就说明乙肝病毒一直在“生产”,而转为阴性,则表明病毒基本进入了“休眠期”,人体免疫系统占了上风。

信心也是一味好药

青年学生乙肝治疗中心理支持部分不能缺少。因为他们对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产生抵触情绪,不配合医生治疗,对倾注了财力和耐心的父母也有很多抱怨的情绪。我们会专门做他们的心理辅导,告诉他们现在医疗技术发展了,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家长也要多学点乙肝相关知识,不要让自己和孩子盲目焦虑。相信通过早发现、早治疗,乙肝青年患者的生命质量会大大提高。

上一篇:准妈妈做得好,宝宝不生癌 下一篇:腰痛切莫乱贴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