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提琴发展史

时间:2022-08-18 04:57:25

【前言】浅谈中提琴发展史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演奏中提琴虽然看起来和小提琴很接近,实际上中提琴和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弓法。由于体积变化,因此演奏中提琴对体能要求更高。通常中提琴的体积更大,弓弦更长。左手可以演奏出更宽更强的颤音,右臂运弓的距离离身体更远。因此当演奏者从小提琴转为中...

浅谈中提琴发展史

摘要:中提琴的音色比小提琴更厚实、温暖而丰满,指法和运弓与小提琴基本相同。作为独奏乐器,它缺少小提琴的辉煌性和大提琴的浑厚有力的音响,并且不如小提琴和大提琴那样在演奏协奏曲时可以扣乐队进行较量。

关键字:中提琴N・帕格尼尼 巴洛克主义音乐 古典主义音乐

中图分类号:J6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050-01

中提琴(vida)名称,源自古大提琴(Violadagamba)。古大提琴是一种夹于两条腿之间拉奏的乐器。但其实古中提琴(Viola da bracnio)才是中提琴与小提琴的前身,因为古中提琴是架在肩上拉奏的。中提琴的发展和历史与小提琴十分相似,但在独奏的场合缺少小提琴的适应性和,只好居伴奏的地位,使演奏的声音便和谐。在十八世纪最后二十年间,许多乐家逐渐承认中提琴独特优美的音色。因而常用于海登和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但用作独奏乐器时。它的音色独具特色,像是充满鼻音的弦乐器,发出低沉而神秘的声音。这种特点被中国许多优秀的作曲家所利用。使加上弱音器的中提琴模仿马头琴的声音,在《嘎达梅林》,《御风万里》,《草原之歌》等等独奏或交响乐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给人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中提琴独特的音色,所以在交响乐中,大多处于中声部,经常会与小提琴,大提琴,一起完成主旋律,多以衬托为主。

中提琴在历史上一直不大受重视,即使像贝多芬这样善于开发乐器独特个性的大师,也满足于把中提琴保持在从属声部的水平上。但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代表性作曲家梅雨尔在他的歌剧《乌达尔》中。自始至终不用小提琴,而是把弦乐的基本的和最高的声部交给中提琴演奏。这个创举也许激发了相辽兹的创作欲。28年后,也就是在1843年,柏辽兹写下了他的《哈罗尔德在意大利》,这部作品是柏辽兹题献给帕格尼尼的带中提琴助奏的交响曲。但是帕格尼尼嫌独奏中提琴声部过于沉寂,始终未予问津。这部作品后来是由帕格尼尼的学生西沃里予以首演的。其实。《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是柏辽兹惨淡经营之作,中提琴在里面扮演标题上的主人公,落落寡合,却有一肚皮说不完的心思。换了小提琴作主角,未免过于耀眼;大提琴呢,又过于伤感;中提琴则深沉感人正合适。这部作品在19世纪的中提琴文献中可说是独步一时。不过话说回来,中提琴在历史上地位较低,还真和自身有几分关系。我们知道,小提琴和大提琴都是在制琴名师斯特拉迪瓦里的手中定型的。中提琴却没有这样的福气。中提琴的尺寸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一个大致的认同。不是你嫌我做的大了。就是我嫌你做的小了。法国19世纪上半叶的制琴名师维柳姆,曾经制造了一批音响丰满有力的中提琴。可惜由于尺寸偏大未得到好评,被束之高阁了。19世纪末,特蒂斯(1876―1975)奋起从事中提琴演奏事业,终生不辍。他设计制造了十六又四分之三英寸的特蒂斯型中提琴,算是给中提琴定下了一个相对合适的身材。

演奏中提琴虽然看起来和小提琴很接近,实际上中提琴和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弓法。由于体积变化,因此演奏中提琴对体能要求更高。通常中提琴的体积更大,弓弦更长。左手可以演奏出更宽更强的颤音,右臂运弓的距离离身体更远。因此当演奏者从小提琴转为中提琴(或大提琴)时,很快就会发现两者的指法有很大区别。演奏者必须将左肘伸得更远甚至弯过来,这样手指才能够到最低的弦。只有手指稳定有力才能发出一个清晰的音。除非演奏者的手特别大,普通人都需要学习不同的指法。

在早期管弦乐中,中提琴部分通常是作为和声出现,偶尔有一些旋律部分。当它演奏旋律的时候,往往是其他弦乐器旋律同度或高八度的重复。巴赫的布兰登堡第六协奏曲是一个例外,乐曲使用两把中提琴作为主旋律。

在20世纪前,巴洛克主义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中有一些和中提琴相关的作品。如埃克托・柏辽兹创作的《哈罗德在意大利》(Harold in Italy)其实就是一首中提琴协奏曲(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Nieeoh Paganini)在获得一支史特拉底瓦里中提琴后曾考虑转拉中提琴,并请柏辽兹为他谱写一首中提琴乐曲(即哈罗德在意大利),但因不满乐曲中提琴独奏部份太多休止符而拒绝演出)。格奥尔格・菲利普-泰勒曼、弗朗茨・安东・霍夫迈斯特和卡尔・斯塔米茨也创作过类似的音乐。

在室内乐中,中提琴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莫扎特的《弦乐五重奏》系列,将中提琴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采用两把中提琴,一把作为独奏,另一把作为和声,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莫扎特的《交响协奏曲》里,中提琴和小提琴一样重要。

中提琴在管弦乐里同样重要,如爱德华・埃尔加创作的《谜语变奏曲》(Enigma Variations),又称为《第六变奏》(Ysobel)。

由于中提琴作品较少,因此中提琴演奏家相对也较少。20世纪的演奏家包括威廉・普利姆罗斯、昂内尔・特帝斯、保尔・欣德米特、拉费尔・西礼尔、米尔顿・卡蒂姆斯、塞西尔・阿洛诺维茨和瓦尔特・特拉普勒。近代著名的中提琴演奏家包括平夏斯・祖克曼、于里・巴什梅特、金卡・什卡茜安、萧红梅等。年轻一代的包括罗兰・格拉斯尔、卡西・巴斯拉克、蔡佳龙、保罗・克莱蒂、詹妮弗・司图姆等。

中提琴现在也是交响乐队里不可缺少的一个中音声部,它的声音温文尔雅,现在也越来越被大家熟悉,当代流行音乐,尤其是先锋派音乐。有时采用中提琴作为配乐。爵士音乐有时也有中提琴乐手出现。20世纪末期,作曲家们创作了大量的中提琴曲目,如俄罗斯作曲家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和波兰作曲家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创作了中提琴协奏曲。中提琴的曲目越多也势必对中提琴的未来有了更大了帮助。

上一篇:个性化阅读:还原阅读的本真 下一篇:《保险法》若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