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类报纸主流化研究综述

时间:2022-08-18 04:55:35

都市类报纸主流化研究综述

自从1998年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提出“迈向主流媒体”,并且在华西都市报付诸实践后,一时间全国主要的都市类报纸都将主流化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理论研究界也对都市类报纸主流化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现在将有关都市类报主流化研究的观点进行梳理,以更好地进行相关研究,进而更好地推动都市类报纸的主流化转型。

主流化的原因背景

全国如此多的都市类报纸都进行主流化的转变,不是偶然的,必然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学者们对此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并且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研究人员认为,向主流媒体转型是都市类媒体进一步发展的选择之一。

一些研究人员从社会和市场对主流媒体需求的角度来探讨都市报主流化的原因。朱庆好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党报读者群持续萎缩,而与此同时发展壮大的晚报都市报又“逃避深刻,远离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舆论体系中主流媒体缺位,急需主流媒体的出现才能填补空白。在社会和市场呼唤主流媒体的大背景情况下,正在迅速发展的都市类报纸无疑成为了主流媒体的合适选择。①

另一些研究人员从都市类报纸自身面临问题和发展困境来分析要进行主流化的原因。李明认为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是大多数晚报都市报走向主流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都市类报纸竞争日益激烈,内容同质化严重,众多都市报在恶性同质竞争中苦苦挣扎,面临着转型的必然的选择。因此,进行主流化,寻找差异化,可以获得良性发展空间,通过提升报格来增强市场竞争力,最终带来市场畅销的结果。②

另外一些学者还从都市类报纸目标受众的角度分析进行主流化的原因。何霄、李杰认为,都市类报纸的一部分受众随着年龄增长,社会身份转变,思想趋于成熟,日益主流化,同时,都市类报纸还要争取在新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人群,除此之外,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于掌握社会话语权的主流人群,如政府官员、文化阶层、管理阶层等,要努力争取,扩大市场。这样,目标受众的转变,使得都市类报纸应从原来的普通市民导向转向更广泛的公民导向,通过影响核心受众来推动社会发展进步。③

主流化的内容方式

而对于都市类报纸主流化过程中的方式和内容,研究界还处在百家争鸣的阶段,不同的研究人员和媒体从业者,都从各自的角度对都市类报纸主流化过程中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探讨,还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

清华大学刘建明教授从主流媒体的角度进行分析,他认为主流媒体不仅是对受众份额的占有,更不是硬性的订阅,而是富有对受众思想的引领,以权威性指导受众思考方向的职责,主流媒体的本质、核心和标志只有一个,就是以他的思想力受到社会主导阶层的关注,社会主流每天必阅的媒体。主流媒体应该替大众掌管社会话语权,履行社会警世者的职责。④

夏长征、牛静从思想启蒙的角度来探讨都市类报纸进行主流化的内容和方式,他们认为,急剧变化的转型期的中国需要“思想启蒙”,因此,都市类报纸要进行主流化改造,除了进行舆论监督外,应该追求社会主流的价值观,给社会发展持续深入地推动,最终以思想启蒙的公众诉求来促进都市类报纸的主流化转向。⑤

还有一些学者从报纸版面的构成内容论述主流化的内容和方式。龚立堂认为,都市类报纸要向主流媒体转变,应该强化策划意识,积极参与重大题材的报道,强化评论意识,要有自己的声音,强化主流意识,构建媒体的公信力,增加国内国际的时政报道。⑥

另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都市类报的主流化不是与主流媒体简单对接,何村认为,都市报的主流化就是大众化,因此都市报的定位也应该是大众化,这就要求晚报都市报在主流化进程当中,应该更进一步地面向大众,服务大众,关心大众。凡事要从大众视角出发,挖掘大众关心和大众息息相关的的新闻事实,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⑦

对都市类报纸主流化进程的反思和批判

尽管全国主要的都市类报纸在努力向主流媒体转变,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是鲜有都市类报纸真正达到主流媒体的标准。对于都市类报纸在主流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许多研究人员也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当前都市类报纸出现伪主流化倾向,应该引起人们的警醒和反思。鲍海波认为,许多晚报都市报在走向主流过程中,办报理念总体模糊与局部清醒并存,主观上认同主流化的思路,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却盲目认为只要报社规模、报纸发行的覆盖与密度、经济实力等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必然成为主流媒体,忽视了成为主流媒体的必备素质――核心影响力。在报纸实践方面,激进与诸多妥协并存,许多晚报都市报虽然增加了许多“硬新闻”,在重大题材、重大事件中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在新闻实践中仍然避免不了许多妥协,比如在提升报格与追求卖点之间妥协,在赢得高端读者与适应大众需求之间妥协,在新闻传播告知功能与服务、娱乐功能之间妥协。⑧这些现实情况的出现,使得晚报都市报在迈向主流媒体的过程中,出现伪主流化的倾向。

一些研究人员也认为,当前都市类报纸主流化过程当中,存在着相当的大的误区。陈国权认为,存在六大误区,主要表现在,把精英媒体等同于主流媒体,把减少社会新闻等同于提高报纸品位,把增加时政报道等同于增强报纸权威,把增设评论栏目等同于引导舆论,把“迈向主流媒体”等同于报纸发展的唯一道路,他认为,很多晚报都市报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发行量来实现“迈向主流媒体”这一进程,当前主流化呈现出一种表面化、花瓶化的倾向,长此下去,不仅主流媒体的愿望实现不了,甚至连原来的市民生活报也维持不下去。⑨

另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都市类报纸之所以在主流化进程中举步维艰,在于当前社会现实条件还不成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认为,主流媒体的说法是从西方借用过来的,而在西方,主流媒体是同主流阶层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与中产阶层联系到一起来,而事实上中国的主流阶层还没有成长起来,或者说主流阶层这个群体规模还相当小。⑩清华大学刘建明教授甚至认为,现阶段我们所谓的一些主流人群或者中产阶层,只是“身居豪宅,行有名车”的富人,他们只是高消费群体,并不是主流人群,不是社会的决定力量。

皮传荣认为,人才瓶颈和定位限制也是晚报都市报主流化面临困境的原因之一。许多晚报都市报的人员构成还停留在市民生活报时期,而迈向主流媒体过程中,需要的是通才和专才,而这些人才现有的晚报都市报奇缺,人才达不到,主流化的转变也就是一句空话。而在定位上,许多晚报都市报定位于服务市民,为市民服务,这样的定位决定了晚报都市类报纸都要将社会新闻作为自己报道的重点内容,这种定位必然与主流人才的需求有一定差距,因此主流化困境也就不难理解。⑾

总起来看,研究界对都市类报纸主流化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存在相当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当前对都市类报纸主流化的研究,多是对报业实践简单的经验教训总结,缺乏较为系统的理论梳理;针对都市类报纸主流化的一些关键概念,如主流媒体、主流新闻、社会的主流群体等还存在相当大的争议,还没有形成相对一致的意见;缺乏从中外报纸发展史的角度对都市类报纸走向主流报纸的观察和思考等。

注释:

① 朱庆好:《关于都市报主流化发展方向的反思和调整》,《前沿》,2006年第7期

② 李明:《都市报主流化的现实动因及其困境》,《青年记者》,2006年第4期

③ 何霄李杰:《浅析转型期都市报主流意识的转变》,《新西部》,2007年第20期

④ 刘建明:《解读主流媒体》,《新闻与写作》,2004年第4期

⑤ 夏长征牛静:《以“思想启蒙的公众诉求”促进都市报的主流化转向》,《东南传播》,2007年第3期

⑥ 龚立堂:《主流媒体 主流新闻 主流受众――论都市报类报纸的转轨变型》,《新闻爱好者》,2003年第6期

⑦ 何村:《都市报新误区“主流化倾向”》,《新闻爱好者》,2007年第2期

⑧ 鲍海波:《当代都市报伪主流化分析》,《新闻读者》,2003年第10期

⑨ 陈国权:《都市报主流化的几个误区》,《当代传媒》,2004年第5期

⑩ 喻国明:《媒体竞争模式的转换》,《青年记者》,2005年第5期

⑾皮传荣:《都市类报纸主流化任重道远》,《新闻爱好者》,2007年8月下

(作者单位:齐鲁晚报)

上一篇:报纸“发行为王”浅议 下一篇:《企业管理》与《中外管理》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