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

时间:2022-08-18 04:30:22

对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

【摘要】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校本资源开放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与失败,使其度过创新过程中的难关。语文作业应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开放 创新

语文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文化的载体。它具有吸收、记载、传乘、交流、保存等多种功能。教师应该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渗透文化性,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祖国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学教师应该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现代的语文教学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努力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努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初中语文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做起。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近几年我借课程改革的东风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下面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开放的学习环境,就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愉快地进行探索研究、积极地思考,从而发现问题,产生联想、想象,进而产生创新意识的环境。

首先,创设使学生愉快地进行探索活动的环境。例如课前的“实地考察活动”、“小记者调查访问活动”,课中或课后的“从身边找语文问题”等活动。

其次,把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设计成语文活动。比如在讲授《孔乙己》时,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孔乙己这个人物,我组织学生排演了小品剧《孔乙己》,学生在排演的过程中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再次,创设发展学生想象力的环境。例如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设置“涂鸦板”,让学生任意的涂、写、画,使其展开想象的翅膀,随意飞翔。第四、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容忍不同的意见,支持不同的见解,给学生一个创造的、宽松的课堂环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有独特的想法和意见,肯定学生的独立思考行为。要知道学生往往都习惯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当学生提出独特的意见或想法时,教师不应马上就判断是非与正误而是应该先给予支持与鼓励肯定其态度及行为,尊重学生的兴趣与想法尽量发挥学生的潜能,在班级体中营造一种人人都能独立思考敢于表达的良好氛围。如果能把以上这些持久的做下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逐步形成。

二、利用校本资源开放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根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我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即对教材进行个别处理,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然后将实践所得纳入教学中补充教材,以达到教“活”教材,教“活”学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语文版)《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一文时,我把教学分为四步处理:第一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解全文大意。第二步、让学生结合当前的环保问题,通过到图书室查资料、收听广播、观看电视……多渠道搜集资料并整理分类。第三步、在学生充分调查、搜集整理之后,在课堂上展开讨论。第四步、根据课堂讨论所得,结合自己对环保问题的看法写一篇有关环保的文章。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是丰富教学内容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

三、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学形式:①从教学内容出发,组织开放式、探究型的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时,我从文章题目入手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起疑、析疑、释疑的学习过程。这样就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从探索中发现问题,然后再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问题。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就培养了创新意识。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实施“小团体”教学法。所谓的“小团体”就是由学生组成的各种同伴小组。它可以由老师指定,也可以是学生自愿组成的。这种“小团体”可以存在于课堂上,也可以存在于课堂外。但不管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都要充分发挥小组互助的作用,使他们在求知方面能通过互相帮助获取知识。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经过讨论、辨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与失败,使其度过创新过程中的难关

大家都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会不可避免的发生或多或少的错误,尤其是创新活动是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是开创性的思考与实践的活动,所以就更可能出现错误。因此,作为老师应在体谅和尊重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解释错误或失败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这是不可避免的,帮助他们接受失败,坚强的承受挫折,从而推动学生顺利度过创新过程中的难关成功的走向豁然开朗的阶段。

五、语文作业应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为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学习接受的不同,所以老师在留作业时应作到“精”且有层次,作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①留因材施教的作业。基础稍微差些的学生可做基本作业,给他们选择课本中的作业进行巩固复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留一些难度大的作业。这样就防止了“一刀切”的现象,给了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②留特色作业。每个学生都是有“闪光点”的,作为老师就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留特色作业。例如,学完《茶馆》等话剧之后可以组织学生排演一幕话剧;学完文言文《三峡》之后,可组织学生举行一次“绘祖国山河,展华夏魅力”的绘画比赛等。③留自主作业。教师在教授某一篇课文后,可根据实际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作业。例如,在学完《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后我问学生:“学习完这篇课文后,你们想做哪些有意义的事?”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把宋濂勤学的故事说给弟弟、妹妹听,教育他们努力学习;找勤学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那次,我没有留固定的作业,但学生们自主完成的作业却更好。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需要教师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都应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长期不懈的培养。

上一篇:发挥计算机的潜力,推进数学教学改革 下一篇:浅谈中学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