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中的困难与对策探讨

时间:2022-08-18 04:17:42

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中的困难与对策探讨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我国各中小学校纷纷掀起一股改革热潮,以顺应时展的变化。少数民族的教育状况也深受教育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小学汉语文教学。本文主要介绍了少数民族小学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基本困难,并提出了一些改变困难的对策。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不足之处

1.教材编写及选材的不合理

语言学习要注重实用,听、说即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而不是其他,故教学教材不宜单调,死板或脱离实际生活,这样语言不仅不能用来交流,还会严重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目前少数民族教材难度较大,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困难主要表现在:课文内容多,有主课文、副课文等。一年级拼音教学内容较多,学生听说能力很差,教材听说方面的练习较少,课文和练习结构安排不合理,教材和理科结合不够紧密。由于民族语言差异,学生对汉语的理解会更加困难,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教学结构不合理与教学方式方法不足

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过程中,有些教汉语的方法过时了,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经常将汉语知识全盘灌输给学生,过分重视语法而忽视学生对语言听、说的实践练习,造成许多学生在学习汉语多年后听力及交流方面仍存在大量缺陷。这让学生讨厌学习汉语。部分教师上课时积极性不高,总是照本宣科,这样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语言教学的实用性大大降低。

3.汉语言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兼通少数民族语言、汉语双语的少数各级各类教师十分短缺。随着汉语教学加速推进,双语教师“一缺两低”(数量缺少,汉语水平低,双语教学能力低)的问题日益突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由于学习和使用汉语的时间有限,多数双语老师的汉语水平或使用汉语教学的能力比较有限,对汉语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刻,汉语讲授课程的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4.配套环节缺失

教学手段及辅助工具应用不当或应用不足,也是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教师不能灵活运用语音材料辅助教学,很难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学生只是感到新鲜好玩教材配套的资源缺乏适合本地汉语教学的内容。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不能有效解决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相应地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出学生对汉语的兴趣,改善少数民族语言教学?

1.提高师资力量水平

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双语老师是少数民族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建设的根本前提。师资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提高民族老师的汉语水平, 主要通过(1)对在职教师汉语水平的再培训,提高教师汉语理论知识,水平的实力。(2)开展汉语文化活动,让民族教师更多地了解汉语文化的背景、底蕴,了解汉语文化的意境,增强民族教师的软实力。(3)对于教授汉语语言老师的资格进行严格把关,选用优秀老师。另一方面实施汉语老师援助少数民族汉语教学, 让汉语老师作为“外教”给民族学生授课,注重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发音,以及汉语用语的语境选择。例如,师范学院学生的支教活动。此外,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表达方式,要注重口头语与书面语的结合、与姿态手势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们“民汉”兼通。讲解内容时要用简洁,条理清晰的书面语言,而在具体事理如描绘景,启发诱导时要用生动、自然的口语表达,以增强感染力。

2.使用新颖的教学方式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应吸收英语教学的教训,不能只做“旱鸭子”,在汉语教学中应注重师生语音的互动。强化口语教学,解决学生“听懂会说”的问题,培养学生双语学习能力。在教材选材合理的基础上,广泛使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弥补教师语言能力方面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语言学以致用的能力。由于汉语语言方式灵活,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语言环境性,不同场合、环境都可能造成语意的变化。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在多媒体信息中如身临其境般的亲自体验汉语言的应用。多为学生留有用汉语文表达情感和观点的机会,以锻炼其汉语言表达能力。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可以尽可能的采用民汉同宿、同习,促进民汉学生的语言交流,以实践来提高民族同学的汉语水平。另外,可以介绍学生看汉语电影,组织汉语表演等等活动。

3.选择合适的汉语教材

要组织力量,迅速开发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所急需的教材和教辅体系。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知识和文化背景双语教材和教辅资料对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要针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需要,大量开发具有少数民族地方文化特色、丰富生动、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知识和文化背景的双语教材以及相关的音像和图册等教学辅导资料,为双语教学的顺利推进提供教材保障。

4.创造语境,给学生创造一个实践的平台

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第一语言是其从出生就会说的民族语言,而汉语言的学习则属于第二语言的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并不如第一语言的学习那般容易,因而其已经习惯了一种语言的说话方式,产生了定向思维,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很容易混淆,所以说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将会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产生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提高第二语言的水平。在汉语教学中,一是要创设语言环境,二是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在创造语言环境时,也要注意这两方面的结合。

对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文教学进行分析,是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下的必然要求,有利于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乘法口诀高效记忆的教学探究 下一篇:展博投资陈锋:这轮牛市会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