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时间:2022-08-18 02:58:52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学生是评出来的,捧出来的。这里实际上说的就是一种赏识,一种期望的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童话大王”郑渊洁指出:“鼓励能将变成天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其实每个学生都期待得到认可,受到老师的赞美和赏识。”

许多资料显示,学情调查中,最难的学科,最不喜欢的学科,数学都排在首位。怎样有效地进行赏识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赏识教育,需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他们个性心理的发展及认知水平等不可能在同一个层面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上,就要承认这客观上的差异,不能凭自己的好恶来评价学生,要一视同仁。而要做到一视同仁,客观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就需要我们老师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即师与生、生与生都是平等的。不因是老师,是优生,就高高在上;不因是所谓的“问题”生,就矮人一截。那么,怎样才能创造出这样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和学法。尤其是在问题的设计上,多下功夫,设计出梯度,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讨论问题时,都有发言的机会。尤其是让那些所谓的数学学习“问题”生,有发言的机会,在他们发言时抓住机会,对他们的回答加以肯定,并进行赞赏和激励。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调动他们数学学习情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何况是正在求学中的中小学生呢。作为老师,在课堂内外,应把每一位学生都置于平等的位置上,有意识地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之处,尤其是我们所认为的那些“问题”生,更应及时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只要我们老师时时处处如此去言,去行。我们就可以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就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何愁不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赏识教育,需要培养学生“我能行”的自信心

造成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因是这些学生中,大多数认为自己不行。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赏识教育根本的目的正在于此。

因此赏识教育,就要求我们老师,抓住恰当有利的时机,不断地去激励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能行”的意识,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目的。

三、赏识教育,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赏识教育的最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要将以往强制学生学习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这是老师教学的最高追求。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怎样通过赏识教育,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1、老师要做学生知心人和贴心人

要做学生的知心人和贴心人,就要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做学生的朋友,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等。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帮助学生制定不同时期的学习目标,分析他们自身的优势,拟定学习计划,并帮助督促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计划。

2、让学生明确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不断传给学生这样的信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让学生充分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老师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课后作业布置分为必答题和选做题,鼓励学生力争把选做题做好。大多数学生喜欢争强好胜,老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要求,长期坚持下去,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赏识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误区”

赏识教育,虽然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但也不是所有的空间和时间对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要能随机应变,做得恰到好处,否则会适得其反。通过实践认为,在进行赏识教育时,要防止以下几个“误区”:

1、不能为了赏识一部分学生,而伤害了另一部分学生

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赏识一部分学生,而挫伤另一部分学生。这样会使赏识教育适得其反,不能整体促进整个班级学生的和谐发展和成绩的提高。

2、赏识教育不一定在每个时间或场合对每个学生都适用

赏识教育也要因人因时施教,对哪些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只要是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就可以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大力表扬。对胆小好学的学生要多肯定,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在适当赏识的同时,还要提出相应的要求,规范其行为,鼓励他们克服其不足。

3、赏识教育要恰到好处,但也不能过度使用或滥用

赏识要正确客观,要根据学生身心的需要,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依据真实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地表扬和激励。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积极性,反之,表扬和激励不仅会对学生本人起不到作用,还会影响到周围学生。同样赏识也不能过度,过度会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

4、赏识教育不能使用单一的方法

赏识教育的方法也要多种多样,不能单一化。单一化的赏识教育,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对老师的表扬和激励抱着无所畏的态度。老师必须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方法。口头语言、肢体动作、作业评语等并用。

总之,赏识能够引导学生不断走向成功,批评抱怨会导致学生失去信心。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老师能够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那么,学生心灵的花园,就会阳光灿烂,春色满园,学生的心态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学》王道俊,人民教育出版

【2】《教育心理学》章永生,河北教育出版

【3】《班主任之友》(中学版)湖北教育学院主办

【4】《教育导刊》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5】《魏书生教学经验之赏识教育》电子版

【6】《周弘讲座赏识教育VCD原版》

上一篇:抓住细节 激发兴趣――谈学困生的转化 下一篇:“宽容”是打开学生心结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