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女生怀疑自己是同性恋 家庭成长环境惹的祸

时间:2022-08-18 02:14:48

初中女生怀疑自己是同性恋 家庭成长环境惹的祸

每个社会人都要在外界寻求一定的依恋物,有的依恋父母,有的依恋自已,有的依恋朋友。资料表明,青春发育期及青年时代,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会出现短暂的同性恋倾向,但绝大多数的人以后都变成完全的异性恋,而造成同性恋倾向的原因大多是由成长环境造成的,尤其是家庭环境。

初一新生入学后不久的一个下午,几个女孩子来到心理咨询室,诉说她们入学以来所遇到的学习和生活困惑。其中一个叫琪琪(化名)的女孩晚上根本不敢独睡(她们是住校生),必须要有同学陪伴,否则夜不能寐,还说特别喜欢和其中一个身材高大的舍友同床共眠。

事隔半个多月,琪琪独自来访,自诉对前面提及过的身材高大的同室女生产生异样的近乎入迷的感觉,一时见不着“她”,内心就非常烦燥不安,很焦虑,魂不守舍,而且任由“她”使用自已的饭卡,任由“她”“欺侮”,也心甘情愿。更有甚者,晚自习坐在讲台上管纪律的琪琪(她是班干部),偶而看到“她”在下面玩手机,都会担心“她”是否给异性朋友发信息,内心会产生强烈的焦虑和醋意。此外,琪琪还用手机把“她”在篮球场上的身影(该生是学校篮球队员) 、宿舍的床铺、生活用品等拍了一百多张相片,时时“欣赏”,为了能时刻和“她”在一起,平时瘦弱不爱运动的琪琪竟然有了去参加学校篮球兴趣班的想法,甚至动过和“她”组成家庭的念头。为此,琪琪很烦恼,担心这样让别人知道无脸见人,也清楚这样会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常自我提醒不要去想“她”,可总是挥之不去,怀疑自已是同性恋,不知如何摆脱阴影。

母亲是小学教师,父亲是乡镇教办工作人员,琪琪从小乖巧听话,成绩一直优秀,家里还有一姐姐,成绩差,生性叛逆,父母把希望寄托在琪琪身上,生怕她“行差踏错”。除此之外,还了解到琪琪父母,关系不和睦,夫妻关系呈现“阴盛阳衰”;父亲性格懦弱,母亲盛气凌人,情绪不稳定,不喜欢与人交往,遇事消极,不分轻重,过分庇护琪琪。

这则案例是比较典型的初中生“早恋”问题中的同性恋倾向,但还没达到同性恋的程度。这是在寻找友谊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依恋,却超出了正常友谊的范围。

琪琪具有这种强烈的同性间的吸引和异性间的吸引在初始阶段是相同的,每个社会人都要在外界寻求一定的依恋物,有的依恋父母,有的依恋自已,有的依恋朋友……只不过琪琪选择的依恋是同性,且超出了正常的依恋程度,我们不能称之为同性恋,只能说有这种倾向。

据资料统计表明,青春发育期及青年时代,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会出现短暂的同性恋倾向,但绝大多数有这种体验的人,以后都变成完全性异性恋,当中只有大约百分之五男性和约百分之二的女性会最终成为同性恋者。

从琪琪首次来访,诉说晚上要有同学陪伴才敢睡觉,我就隐约感到在琪琪的成长过程中,可能存在某些不良的经历。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我除了同情并充分理解她,和她建立良好的关系外,还与她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对她进行疏导。下面是和琪琪的一段咨询对话:

老师(即我):你怎样看待你对同性同学的这份情感呢?

琪琪:我也知道这是很“变态”的,是不可能的,可我就是喜欢和女生在一起,特别是和“她”在一起很有安全感。

老师:哦,很有安全感?

琪琪:是的,感到她身上有某种吸引力,与她在一起很安全,并且内心有种莫名的兴奋。老师,您说我是不是同性恋?

老师:我们暂时不能妄下结论,不急着给自己贴标签。你刚才说与同性在一起很有安全感,难道与异性在一起就没有安全感吗?

琪琪:我也不清楚,常听妈妈说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小时候出去玩妈妈担心我受别人的欺侮,特别是男孩子的欺侮,现在又担心我到外面去结交异性朋友而学坏。

老师:如此看来,你小时候很少到外面去和小朋友玩了?

琪琪:基本没有。

老师:能说说原因吗?

琪琪:担心妈妈责骂。记得有一次表姐来我家玩,妈妈外出办事前就嘱咐我完成作业后和表姐在家玩,不要出去。母亲前脚出门,表姐就鼓动我趁机出去。那天我们竟然忘记了时间,从午饭一直玩到天黑,完全忘了母亲的话,结果可想而知……从此以后,为了避免母亲责骂和生气,就尽量不出去玩了。

老师:那么,母亲对姐姐也这么严格吗?

琪琪:好像没有,母亲对她没那么在意,姐姐自由多了。

老师:你如何看待母亲在你和姐姐之间的不同要求?

琪琪:我觉得母亲有点不公平,为什么姐姐可以行动自由我就不行呢?

老师:对此你有抗议过吗?

琪琪:没用的。妈妈说这是爱我为我好,叫我别像姐姐那样不求上进。

老师:上中学后,父母跟你有探讨过怎样和同学交往的问题吗?

琪琪:有的,每星期回去或在电话中,母亲总免不了嘱咐我,千万别和男生搅在一起,否则会变得“不三不四”,要洁身自爱,和女生交往才不会变坏。

老师:以你的了解和观察,和男生交往的女生都变坏了吗?

琪琪:(沉默)好象也没有,我反而觉得她们比我开朗、快乐。

老师:那么,你觉得母亲的观点正确吗?

琪琪:我也知道母亲的话不一定是对的,有时也挺欣赏男生身上的优点,可是母亲的话总在耳边。

老师:其实你是个很有分辨能力的孩子。你说得对!男生身上确实有很多女生所欠缺的优点,比如勇敢、坚强、果断等。不知你有没有留意过,日常生活中,异往是人际关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交往的范围中既有同性又有异性朋友的人性格相对来说比较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比较深刻丰富,意志较坚毅刚强,自制力也较强;若只在同性的圈子中交往,气质、性格、情感方面的发展往往是狭隘的,这显然不利于个性的丰富和发展。

琪琪:我也留意到交往圈子广的同学很自信,性情很好。

老师:除此之外,男生还较有力量,会保护女生呢,那你说和男生交往有安全感吗?

琪琪:(羞涩地笑了)

老师:当然,与异往要把握好分寸,在不超出友爱的范围内健康得体地进行,这样,我们的个性发展就越全面,精神世界就越丰富,就不会囿于非常窄小的范围内转圈子,也就不容易陷入不良情感之中了。平时还有其它兴趣爱好吗?常不常参加体育运动?

琪琪:我没什么兴趣,也不爱运动,总感觉没什么时间。

老师:只要愿意,总能挤出时间的。琪琪如果多培养一些有益的兴趣,比如看书、画画等,常和同学放开心情到外面去运动的话,郁闷、烦恼就容易倾泄出去,也就不会让不良情感压得透不过气来了。

琪琪:老师,经您这么一疏导,感觉轻松多了,好象从黑洞中走出来吸收到清新空气、见到明媚的阳光一样。

……

琪琪走后,在保护其隐私的情况下,我设法与她的母亲取得了联系,并就琪琪的教育问题与教育方法等交换了意见,琪琪的母亲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表示以后要改进教育方法,改变与丈夫的沟通模式,调整好自已不稳定的情绪,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宽松的、民主的家庭氛围。此后琪琪还多次来访,但明显感觉到她的情感在一天天地积极变化着。

后来,她完全走出情感障碍,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重点高中,成为一个开朗阳光、积极上进、也较勇敢的孩子。

据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同性恋倾向的诱因始于孩提时代,童年的遭遇在潜意识中播下“异性恐怖”的种子,于是害怕与异性接触,继而对同性产生好感;行为学派则认为,同性恋的心理行为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后天习得,将原因归咎于个人的成长背景,特别是家庭环境。琪琪出现的这种情况应归咎于她的家庭环境,特别是母亲的个性言行和教育方法,是造成她心理上情感偏差的主因。

为防止或减少此类事情的发生,使孩子心身健康地发展,家长应尽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应遵从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科学的家教方法。因为正常而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培养孩子正确的性取向至关重要。对于这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我们应给予他们足够的宽容和平常心去对待,并积极加以疏导,传递正能量,就一定能引导他们走出阴暗,迈向阳光!

上一篇:怎样缓解开学恐惧症? 下一篇:怎样应对高考后的不健康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