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时间:2022-08-18 12:44:00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摘 要:长期以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这既影响了实践教学应有功能的发挥,也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的的实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落实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主体性;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020-02

现代教育学理论充分肯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育的主体,并认为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形式能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实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却不容乐观,存在观念认识、实施操作、管理评价等层面的问题,其结果则影响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和教师组织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将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性、创新性作为所要培养的人才的基本特征,充分挖掘实践教学的潜力,无疑有助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究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关键。

一、同类研究关于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综述

1、有研究者指出,直至目前仍存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甚至有不少误区。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建章立制不够健全,其实施仍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学者李敏昌、黎见春指出,实践教学常常因教师、领导、财力、场所等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时断时续,还不能作为一种必要的、经常性的教学环节来开展。

2、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的形式、方式方面,由于研究不够,实施不深入,不少实践教学的实施只在初始层面上徘徊,达不到实践教学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实践教学停留在参观层面、布置学生写个心得体会就算完成了实践教学;也有因为实践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因而沦为只注重形式为活动而活动的“无核化”“空心化”的实践教学;不注意研究和结合当地实际和特色,开发实践教学资源等问题。

3、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和学习评价方面,相应的操作和管理规范,尚未普遍地建立起来。比较多的实施者仍然只关注和评价实践学习的结果、对实践学习的过程缺少评价、评价不足或根本不评价过程,例如对学生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态度和体验、实践教学要求落实的程度、在素质和能力方面得到的提高等方面评价不足、或没有评价。评价不足、无评价、无激励,其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4、其他方面的制约性因素:实践教学开展的时间、场所的选择、经费及交通工具等资源支持的程度,还不足以使在校生全覆盖地开展实践教学。

综上所述现象和问题,会发现这些实践教学中缺乏一个中心(内核)。本文认为这个内核就是学生主体的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本质上体现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由于长期固化的认识和认识误区,使我们不能清晰地认识它的本质、内涵,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本质上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

充分理解实践教学的内涵,是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局面的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组织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教学活动,以任务为导引、以实践活动带动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以激励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帮助、促进学生建构新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整体提高和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教学类型。以下从三个方面诠释。

1、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忽视或不去研究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德育环境的复杂性,带有一种“教育者中心”“教材中心”“知识中心”思维,担心“以受教育者为中心”会削弱、影响教育者的权威,会削弱、降低教育的方向性、严肃性。然而“灌输式”教育的不足已越来越明显,随着受教育者的外在的生活环境日益变得开放、丰富、多元化以及变动频率更快,受教育者内在的诸多特征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他们中的多数内心体验丰富、敏感、自信但也带有更多的疑惑。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实惠、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突,人们同时面对多重信息、多种价值元素等多元文化,如果不在教育理念中让受教育者回归主体地位,不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引导受教育者做鉴别和选择,而仍固守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则会影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效果。

夸美纽斯认为,教师要依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中有两个主体在活动,一方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主体作用在于,将学习者放在教学主体的地位,通过依循学习者的心理发展规律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催化”学生新旧知识和经验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走出迷思,“促进”学生提升能力、完善人格,协助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2、教学活动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

传统教学观轻视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主动的、积极的思维参与,压抑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现代教学论视域下,教学活动要“使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具有一种创造性的人格,并总是处在创造过程之中”。所谓教育性,就是教学活动应给予受教育者方向性的引导;这里的创造性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应具有的人格特征;实践性则是指教学活动本身的特性、特质,它是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统一的。

3、学生主体

传统教学观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个性的发展,不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使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被动接受者。这样的方式方法下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很难经受复杂多样的社会生活的挑战和考验。

建构主义提倡教学活动中有两个主体,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活动。创设情境,“激活”“催化”“促进”“引导”对受教育者来说影响是深远的。只有当学生调动起并充分发挥自身主体的能动性、主动性时,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活动预设的目标才有充分的实现条件。

为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本文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实现如下转变。

第一,教学内容设计方法的转变。树立一个观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不应该分离。要求用整体设计的视角和方法,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整门课程内容的规划中,使实践教学不仅仅作为一门课程局部的环节、而是作为整门课程教学效果最终实现的因素来把握,并以此整合一切可以运用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管理者、引导者、协商者,实现向立体角色转化,从多个角度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

第三,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本文认为这应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基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

当今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视度已然越来越高了。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条件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落实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关键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包含一种崭新的教学观念和崭新的教学形式,其实现的关键,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设计中、尤其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皮亚杰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一书中指出: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学习者对于教师的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具体来说,他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一定的社会性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等)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所谓“一定的情境”,在本文视域下就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系列实施活动的设计,设计者(教师)在诸多环节中巧妙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完成意义的主动建构,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以下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从设计到实施的几个关键环节,谈谈学生主体地位实现的一些方法。

其一,在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的阶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是实践教学设计的主体,必须本着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创设情境。整体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环节需要宏观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及实现形式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办法,课程的具体设计,教学团队的建设及组织指导(师资状况的把握),教学资源的开发(包括取得学校的支持),教学实施效果及评价。

在整体规划环节中,设计者可以综合高职学生将来步入职场所需要具备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养,并把它们分解或整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门或三门课程)中,建立理论教学脉络,和实践教学模块,尤其要设计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连结方式。

教学过程中的管理,一是对学生的管理,其宗旨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地根据教学过程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包括实践教学分工负责的环节),并进行管理考核。二是对教学过程的管理,也就是对已经确定的教学规划一步一步地落实。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教师团队,可以是同专业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也可以是跨专业协作开展实践教学的教师。无论那种类型的教学团队,都需要进行团队建设,根据需要开展研讨,明确分工、任务和职责。团队共同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也可以将其中某些环节和内容纳入与学生的共同研讨和开发中。

其二,在开放式的教学设计环节引导学习发挥主体作用。

设计者可以将课程教学单元设计成“半成品”,也即开放式的教学设计,将学生吸引进来,让学生共同参与并完善教学内容的设计,鼓励学生进行一定的教学资源开发。

建构主义学习观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主张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主体作用。在这里教师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吸引学生共同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能够使学生获得比之传统教学情境更高的学习境界和学习心理回报,有利于增强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自信;通过这样的活动,学习内容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枯燥的了。

其三,在实践教学实施的环节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前提是充分地做好实施实践教学的准备:①全员规划。将实践教学各活动环节细分,按实践教学学习团队分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团队整体任务中负责并承担任务。②学生全盘实施所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教师是幕后的指导、观察者、建议者、协助者和实践教学全盘情况的把握者,可以对实践教学实施“离岸操作”。

情境化学习理论认为,所有的学习都应该是情境化的,学习应该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认为在真实环境中学习,有利于将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有效的应用到现实世界中去。因此,我们既可以创设学习情境,也可以将实践学习通过一定的准备放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之中去。同时在情境化的学习中,创设机会使团队成员充分进行社会交互,有助于实现学习目的。作为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人,教师应该创设充分的时间空间,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享受充分的学习。

其四,在实践教学实施效果评价环节,使学生对其主体地位的认知进一步提升。

实践教学一个环节结束后,应及时开展总结和评价,可以通过团队汇报、个人心得、成果共享等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实践教学经历,进行自我盘点。这一情境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将自身的直观体验升华为认识。建议本着公开、透明、合理的基本原则,将实施成果的展示、分享,与实践教学实施效果和个人实施情况的评价结合进行,使成果分享过程再次成为学生相互学习的另一次新高潮,使学生对下一轮实践进行有期待、有自我提升的目标。

教育家、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开篇直述:“文化是思想的活动,是对美和高尚情感的接收。我们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专业知识为他们奠定基础,而文化则像哲学和艺术一样将他们引向深奥高远之境。”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应有功能,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文为院内教改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成果

参考文献:

[1] 郑振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初探――以广西师范学院社科部的教学实践为例.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1月.

[2] 李敏昌,黎见春.实施《概论》课实践教学的路径选择.教学方法研究,会议.

[3] 张文学,叶 凡.武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调查报告.学校党建与思想理论教育,2008.11.

[4] 温汉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局及破解对策.南方论刊,2011年第10期.

上一篇:如何在教学中挖掘数学美 下一篇:有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之教学设计的点滴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