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学校长培训在岗自学研修阶段学习成效

时间:2022-08-18 12:41:54

提升中学校长培训在岗自学研修阶段学习成效

省级教育学院承担全省中学校长各种类型培训,按照培训计划,校长培训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在教育学院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到省内外中学进行学校考察;第二阶段为校长在岗自学研修阶段,校长回到各自学校边工作,边学习,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等解决学校工作中的问题;第三阶段为培训总结阶段,校长们集中教育学院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完成培训任务,其中第二阶段应该是培训中最重要的环节,要校长们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等解决学校工作中的问题,是第一阶段理论学习的延伸,是理论联系学校实际的部分,是理论学习是否有成效的检验,但这一最重要阶段往往也是校长们思想上最不重视的环节,有可能使得前面第一阶段的培训以及整个培训事倍功半。

一、造成校长培训在岗自学研修阶段学习成效低的原因

1.校长工作忙,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校长回到学校后,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评职称、上级的各种检查、安全问题等等,校长为了完成工作都有加班加点,没有时间去学习,也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领导班子没有形成学习氛围。在同一所学校里,校长忙于工作,再加上每位领导分工不同,工作性质不同、职责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同,所以缺乏共同的研究对象,久而久之,领导班子难以形成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氛围,使得校长在学校里放松了学习的要求。

3.缺乏小组交流的平台。虽然在教育学院学习期间,成立了校长学习小组,大家开展了小组学习和讨论,校长们都觉得收获很大,但校长们回到自己学校后,忙于工作,学习的时间不同步,缺乏学习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导致校长们无法参加小组学习和交流。

4.学习任务虽有布置,但及时监督不够。学员在培训期间,教育学院对在训校长在岗自学研修阶段有明确而具体的学习任务布置,但由于地理上的距离,教育学院教师难以及时督促校长们抓紧学习,校长们在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再加上没有指导教师的及时督促,校长们就放松了学习。

5.缺乏把学习到得知识应用到解决本校所遇到的问题的意识。校长的培训能否有收获,校长的学习能否坚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学习结果能否直接帮助校长管理好学校,解决学校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有的校长没有把学习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问题的意识,看不到学习的结果,校长也就不想平时化时间去学习。

二、提升校长培训在岗自学研修阶段学习成效的对策

1.提高在岗自学研修的积极性。校长要把自己的学习与学校的发展、校长个人素质的提高等联系起来,抓紧包括在岗自学研修阶段的学习,思想上予以重视,列出在岗自学研修阶段每周甚至每天的学习时间,严格按照教育学院校长培训布置的学习安排,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中多联系学校的实际,多反思。

2.带领大家形成学习氛围:虽然学校每位领导成员分工不同、工作不同,但处在同一学校中,大家遇到的问题还是有许多共同点,大家可以就学校发展等共同性的问题展开学习和讨论。每位参训校长要在回到学校时,把第一阶段学习的内容予以整理,把学习的收获在学校中层以上人员中予以交流,并提出在下一阶段里,就某个问题与大家一起学习和思考,这样,校长的学习带动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的学习,并形成学习和研究的氛围。

校长要加强平时学习,整个学校校领导、教师和学生都要形成爱学习的习惯,处在这种氛围下,校长们也会受其感染,自觉学习,那在岗自学研修阶段学习就水到渠成。

3.加强小组学习和交流。同一小组的学员事先商定好学习的内容,平时做好学习和交流的准备,在约定的时间大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交流,或大家定期聚在某个学校进行学习和交流,并形成互学互动。通过交流大家思想碰撞出灵感的火花,通过交流,增长了校长的管理知识,增强了校长的管理智慧。

4.教育学院要加强校长学习的指导和监督。首先教育学院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要能够切合校长工作实际,教育学院的指导教师要加强对中学情况的了解,这样教师与校长的沟通更加通畅,更加有效。教师们可以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及时与校长们沟通并给予指导。

5.教育学院要加强评比和奖励。在第三阶段回到教育学院总结阶段时,对第二阶段积极完成学习任务并取得较好成效的校长予以表扬。在评选优秀培训学员时,第二阶段学习成绩也将占有一定的分量。挑选完成作业态度认真,质量较高的培训论文予以汇编成书,公开出版。

6.帮助校长解决学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培训,如果校长能够解决学校发展中的一两个问题,那么对校长的学习包括对在岗自学研修阶段学习都会是一个非常大的促进,校长们会感到校长培训的确有效。教育学院教师应加强与校长的联系,帮助校长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在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时,可以请在第二阶段中运用所学理论较好解决学校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校长在班级大会上作报告,其他校长也能受到启发。校长通过学校实践,归纳总结出若干条学校管理规律,并撰写成论文并发表,力争成为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的校长。

上一篇:浅谈新时期中学数学教学理念的探究 下一篇: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参赛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