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的普莱亚

时间:2022-08-18 12:20:35

“每位音乐家的首要使命,便是对他所演奏的作品保持忠实。”美国钢琴名家默里・普莱亚(Murray Perahia)如是说,而他自己正是此言的最佳履行者。在这位钢琴家的演奏中,容不得半点华而不实的风格。因为在他的内心早已树立了这样一条信念:成为一个音乐家比成为一个钢琴家更重要。他从不以炫技或是夸张的个性吸引大众,但是人们却能自他的演奏中感受到作品的深层含义。因此,同行们视普莱亚为“音乐家中的音乐家”,他在数十年演奏生涯中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同时代钢琴家中罕有人能超越的。

1972年在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中的脱颖而出,让普莱亚真正走入公众的视线。坊间传言,当他将要参赛的消息一经传出,许多原本报名的钢琴家纷纷退出比赛,因为他们对于这位实力强劲的对手的惊人音乐天分早有耳闻。而当他最终成为该届比赛大赢家的第一时刻,就在英国举行了一系列巡演,索尼唱片公司也找到了他,由此开始彼此间长达35年的合作,留下数十款为人称道的录音。起初,他将自己的曲目集中于莫扎特、贝多芬、舒曼等极少数作曲家的作品,悉心研究这些风格与自己的个性珠联璧合的音乐,这显然是明智之举。他那抒情、纯洁的演奏风格让人想起天才的迪奴・里帕蒂,那亲切的音色和精致的分句更让听众陶醉。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普莱亚开始尝试演奏大量肖邦的作品,敏感的听觉让他善于感受那些音乐中的色彩性织体,以及往往为人所忽略的、却极为重要的内声部,这让他的肖邦演绎很快又迎来行家的交口称赞,正如名乐评家哈洛德・勋伯格所期许的那样,今日他已成为一位令人信服的肖邦专家。尤其是他前几年所录制的肖邦的《练习曲》全集,在他指间,这些短小的练习曲仿佛成了性格各异的“无词歌”,诗意盎然,那些艰难的技巧被他不动声色地融于对音乐个性的塑造、刻画之中,就其音乐性而言,不夸张地讲,这是笔者自钢琴大师柯托的两次录音后所听到的最精彩的演绎。

普莱亚的才华令乐坛前辈也对他分外赏识。英国作曲家、钢琴家布里顿晚年因健康状况恶化,无法再为其密友、男高音皮尔斯伴奏时,即想到了普莱亚,请他与自己的老搭档合作,日后布里顿更将自己一手创办的奥尔德堡音乐节总监一职交给这位年轻人。与霍洛维茨的相遇,成为普莱亚演奏事业中的又一重大转折。在霍氏生命的最后3年,他与这位大师频繁交往。这期间,霍氏扩大了他的曲目范围,引领他进入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世界,也不断鼓励他运用更多的弹性速度和表情变化,从而使他的演奏变得更磅礴大气,也更具活力。

不过普莱亚也曾经历自己艺术生涯中的坎坷。就在他的琴艺登上顶峰时,意外也随之而来。他的右手拇指被意外割伤,虽经多方治疗但却始终不见明显好转,这迫使他暂别了自己心爱的舞台和听众,直到后来进行骨移植手术后才渐渐恢复。不料2001年旧伤复发,让他不得不又一次终止演出和录音,经过适当治疗,终于在6年后又重返乐坛。不过,就是在人生最曲折的时候,他也并没有灰心,更没有离开音乐。那一时期,巴赫的作品成了他的精神支柱。这或许也是为何他在两度复出后,第一份灌录的唱片都选择巴赫作品的原因吧。之后,大量巴赫的键盘音乐出现在他的节目单和唱片目录中,他曾多次告诉别人,“对我而言,巴赫的音乐太完美了。”他将自己的这份爱,融入了所演绎的《英国组曲》、《哥德堡变奏曲》、《键盘协奏曲》、《帕蒂塔》等作品中。

阔别录音室长达4年之久,普莱亚为我们带来了这张收录巴赫在担任莱比锡圣托马斯教会合唱团乐长期间所作三首《帕蒂塔》的新唱片。这份录音被评论界称为:“有着哲学似的严肃性和无可击破的柔软度。”这意味着他的演奏在坚实的哲学深度里,又蕴含着可亲的音乐之美。普莱亚指端的巴赫,可说是高度复杂音乐文化的体现,他追求在钢琴上重现巴赫时代大键琴的音色效果,不过在这层声音美学的物质面之上,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演奏有着钢琴家对哲学和美学层次的思考与探索,这是超越所谓的技巧层面的再创造,也是声音文明的不可多得的飨宴。

上一篇:伊斯坦布尔:一生中必须去的伟大城市 下一篇:城镇化将成新的经济发动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