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社会效果

时间:2022-08-18 12:08:19

浅谈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社会效果

作者简介:阿义娜(1987-),蒙古族,青海海西人,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1级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孙璇(1986-),汉族,山东泰安人,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1民族学级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 要:建国以来国家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采取了许多特殊的优惠政策,对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社会效果。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制定中国民族政策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度,原来意义上的少数民族格局也发生着重大变化,也随产生许多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消极社会效果。现阶段有必要重新审视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并尽量使之更加完善和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积极效果;消极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56个。在中国,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而每个少数民族都是中国组成的一部内分,是中国这个大家庭里的一份子。

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是在民族平等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基本原则下,针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本身无力实现国家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的现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等方面所给予的帮助及其优惠。①

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政府制定的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社会不同群体缺乏系统的考虑,而逐渐暴露了一些弊端。所以说,优惠政策的社会效果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 优惠政策的积极效果

优惠政策兑现了党和中央政府在解放这些少数民族地区时对这些少数民族的代表人物所做的政治承诺,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有效的保障了少数民族成员的各项权利,其中有些民族因为发展较慢在平等竞争中处于劣势而无法确保他们的利益。这些方面的效果都是积极的。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国家就对少数民族提出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在中国,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异同,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而民族团结指的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民族团结要求在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基础上,维护和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②中国政府历来认为,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具体的来说,在民族平等政策的深化和发展方面,不管是从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国家都提出了民族自治、平等权利、双语教育、甚至是三语教育,选拔少数民族干部、重要的升学考试视情况不同划定少数民族线,培养少数民族骨干研究生、宗教法制化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等一系列少数民族优惠政策。 如2011年10月20 日恢复建设佛学院,既保护了少数民族自由,又满足了广大僧尼对于的正常学经的需求。种种举措体现出了地方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基本工作,坚决抵制达赖集团的渗透破坏,维护宗教正常秩序,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工作的决心。这一系列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终把各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进一步深化并有效促进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和巩固。

所以,我国的民族政策从总体上对维护国家的统一、稳定和发展以及民族间的团结,为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利益起到积极效果。

(二)优惠政策的消极效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民族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我国民族地区同全国各地一样,科教事业和经济建设得到很大发展。但是从另一方面说,优惠政策的实行也带有消极的一面。如政府对少数民族采取的特殊教育优惠政策中没有受到优待的主体民族因教育中的“少数民族子女高考加分政策”出现了不满情绪,还有个别有些少数民族的成员对这个优惠政策产生了依赖心理,这种不满情绪和依赖心理对我国的长期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是非常不利的。这些问题说明我国的民族政策的落实层面还存在“不良”的状态当中。上述种种情况使得在现阶段有必要重新审视优惠政策,并尽量使之更加完善和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对优惠政策消极社会效果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笔者认为,对于“少数民族子女高考加分政策”的不满情绪的解决方法就是优待对象的重新划分,按地域差异、经济收入差异、阶层差异和享有的基础教育资源程度差异来划分,而不是以民族身份来加分。民族院校要适当加大招收来自少数民地区的汉族学生的比重,长期居住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广大汉族群众,一直以来与少数民族朝夕相处,他们的子女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子女所处的教育环境基本相同,理应给予适当照顾。这样的比重不仅有利于各民族学生的相互了解、相互帮助,而且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与进步。按地区划分优惠政策,还能体现《教育法》中 “人人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教育入学机会平等的权利”。但是这样的做法又会引起“大规模移民”,这个时候就要我们的国家和政府需要严厉的执行“法权”大于“人权”的监督措施。

“依赖”心态也是当今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社会病。“依赖”心态的发生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大都地处偏远山区、历来交通不畅、信息闭塞,接受现代信息有限,科教文卫事业相对落后,人的思想观念转化缓慢所导致只是被动接受、消极承受的结果。自强是个体立身于社会、被社会所接纳和认可的重要保证。这里说的“民族自强”是一个民族体现智力角色、体现知识力量和智慧力量的行为。一个只对政府的优惠政策长期依赖,又不努力自强的民族能向前发展吗?一味的依赖只会变得更加懦弱、更加落后,自强才是根本。自强的民族才能获得尊重,才能被现代知识经济时代接纳。

政府实行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之后的客观效果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不要只是一味的在乎积极效果而忽略消极效果,必须正确面对积极、消极的效果,从而做出符合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为目标的补偿政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以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发展为最终目标。优惠政策对于巩固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振兴民族经济、维护祖国的统一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所以笔者觉得,少数民族政策应该继续加强调整,作为中国的一份子,每一个少数民族都应该得到永久的尊重和支持,只有在各民族团结一致、公平民主、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在稳定的社会中,中国才能更加蓬勃发展,成为世界强国。(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

[2] 王维平.经济政策创新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 腾星,马效义.中国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与教育平等[J].民族研究,2005(5)

[4] 宝玉柱.民族教育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9

[5] 马戎.民族与社会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注解

① 刘成琼,浅论优惠政策[J].经营管理者,2009(14);268

②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北京大学学报》,1989(4)

上一篇:浅析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下一篇:唐诗中的团扇意象及其文化探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