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8-17 11:37:07

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几乎成了课堂全部问题的提出者,学生只需回答教师的提问。因此要将问题意识教学引入小学数学课堂,就必须重视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问

创设数学情境的根本意义,是诱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实现数学"再创造",从而真正理解数学。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具有持续时间短、易变化的特点,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就显得尤为必要。我们可以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故事讲述、实物模型、图片、幻灯投影、电脑显示、实验演示、表演操作等,都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此外,多媒体计算机所提供的丰富的资源、化静为动的变化、强大的视听觉冲击都可极大地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利用计算机设计的程序,使学生从屏幕上栩栩如生地看到圆轮单车骑的快而且稳,方轮单车骑的慢且颠簸得厉害,同学们都被骑方轮单车的滑稽样逗乐了。学生由趣生疑,自然思考其中的原因、圆的特点等问题,教师趁热打铁、及时导引,就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利用小学生对新奇事物关注的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这只是问题产生的第一步,是问题产生的基础而非关键,关键在于利用各种方式所创设的情境和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果有一定的不一致性、发生一定的冲突,从而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才能"起疑"。要精心、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材料,使学生进入适宜的学习状态,这需要做到:

1、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设计的问题必须针对教学的关键、知识的重点、难点,做到该问的一定要问,不该问的绝对不问。

2、问题设计要有适宜性,使设计的问题符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即有一定的思维量而又能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3、问题的设计要有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要注重解题过程,不仅要学生解出正确答案,更要知道答案是怎来的,明白获得结论的过程。

(三)、延迟评价,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很多教师喜欢针对学生的问题做出即时评价,这样很容易限制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能充分地得到张扬。在具体的教学中,可采用延时判断,让学生们把自己的想法、思路都讲出来,然后再引导他们比较各种方法、思路的适用条件及其优劣,既保护了学生问题意识,又深化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有的同学用综合法讲述自己的思路,有的同学用分析法阐明自己的观点,还有些同学,通过画线段图解释自己想法,甚至少数思维敏捷的同学直接列综合算式解答。在评价综合与分析两种解法的优劣时,不宜简单处理,应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后,告知学生:不同的问题分析方法会导致不同的解答方法,在解答应用题时,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解答方法。

(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提问

所谓自我提问法是指在自我监控策略训练中,通过提供一系列供学生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问题清单,不断促进学生自我反省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在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中,首先让小学生明确问题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问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的结论是什么?明确要达到这个目标的中间状态可能有哪些?解决问题的计划、步骤、方法如何?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方法?能否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其它问题?通过围绕上述问题进行提问,激励和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自觉地确定解题目标,制订出问题计划,设计解题策略,调节解题过程。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和解决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处于一种核心地位,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职责所在。

上一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学 下一篇:刍议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