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时间:2022-08-17 09:32:25

谈培养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成绩,而且将使人终身受益。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不容回避的问题。现代生理学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态势,是一种不假思索就能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是学生一生受益的内在素养,是真正的“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更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初中数学价值的体现。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更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来培养呢?经过调查研究和几年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勤翻数学工具书和自学的习惯

叶老有句名言:“无论什么都应该把数学工具书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数学中的疑难。”数学工具书在数学学习中十分重要,但在实际中,我发现不少学生比较懒,怕费事,要么盲目轻信,要么轻易放过,要么只做自己能做的题,时间一长,债台高筑,影响学习。因此,应在平时要求学生看书、多做题、记忆数学公式等,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此外,建议学生随时随地及时的、有意识地记一记数学公式和定理,并告诉他们:这样做可以事半功倍,一举三得,不仅帮助你理解了不懂的内容,又能增加新的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首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否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哪里有困难……上课伊始,我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把上面的预习方法经常交代给学生。学生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三、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见,自古以来,教育家们都非常重视知识的巩固。因此,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或别处获得新知识后,一定要复习。通过复习,旧东西能有新理解,理解不深的东西可以加深理解,零散的东西会变得系统。教师可以抓住作业和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两个主要环节,对已学知识复习巩固。教学中重视作业的布置、检查、批改与讲评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让学生在思考和练习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技巧。

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有思考能力的人才是真正力量无穷的人。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很重要,世界上许多成果就是思考的结晶。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勤于动脑、遇到问题先认真想一想的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善于通过教材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此外,对于那些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退缩,或向教师、父母寻求答案的学生,不要代他们解答难题,而要用坚定的眼神鼓励他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他敢攻克困难。

五、培养学生养成勇于提问的良好习惯

学问学问,有学必问。在学习中,疑问多是学习深入的表现,疑问少甚至无疑问则是学习肤浅的表现。设疑是提高数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勇于设疑、提问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学生应大力表扬,在学生中树立榜样。此外,对于学生提出的简单、幼稚的问题,不应埋怨他们什么都不懂,更不能斥责,要鼓励他们提出什么地方不懂,积极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动脑筋,弄清楚疑问。

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我从一年级起,就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同时还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等,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

七、培养学生多读课外书的良好习惯

古语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之说,杜甫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训,在启蒙教育中,更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经验之谈。这些都说明了积累与感性经验对形成数学能力的作用。多读课外书,不仅可以弥补学生“生活”的不足,而且可以开阔视野。在学生没有形成习惯前,教师要注意引导、督促。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编选初中生数学课外必读丛书,制定课外阅读指导计划,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最终使学生养成阅读课外书的良好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关系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实用的教学技能。现代教学要求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当然,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还需持之以恒,多观察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发现问题应有针对性地找到补救措施,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自我求知,实现学习过程的个体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牟县刘集二中)

上一篇:谈体育课堂中的纪律组织 下一篇:浅谈乡村英语口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