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探析

时间:2022-08-17 08:59:16

古代汉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探析

[摘要]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具有工具性质的语言课,对学生更好地阅读古代文献、继承传统文化、学习相关学科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基础课学时的大幅度削减,以及学生对其本身存在的畏难心理,使古代汉语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迫切需要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有效的改革探索。

[关键词]古代汉语 教学现状 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H10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220-01

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古代汉语作为中华名族传统文化的承载体,其重要性也与日俱增。然而,由于古今汉语在音形义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致使古代汉语课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和提高。于是,探索古代汉语教学改革模式就成了当务之急。

一、古代汉语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多数教师采用较为单一的讲授法,在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授课形式使得教师讲得汗流浃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习效率不高。虽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教学内容陈旧

虽然历经多次改革,但目前的古代汉语教学仍然沿用的是通论和文选相结合的教学内容。通论理论性偏强,文选与通论结合关系不够明显,使学生普遍感到枯燥难学。

(三)忽略能力培养

由于古代汉语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学生觉得学了也没用,实用性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也是会什么教什么,常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古书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一篇只会一篇,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古代汉语教学改革探索

(一)采用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方法

针对古代汉语的课程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互动方式,如课常提问、课堂讨论、师生角色互换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克服学习古代汉语的畏难感,同时也可以提高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二)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

当前中文专业的学生在一、二年级面临着巨大的课程压力,课程多,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太少。这相对于理想的课上课下1:3的时间比来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基本上学生每上2节课,课下需要拿出3倍的时间来补充、消化和复习。所以,在这种条件下,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方式方法,创作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完全自愿主动地去学习,以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古代文献的白文,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解决相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深切体会到探寻的乐趣,同时也可以为将来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好基础。

(三)利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教学手段

与传统的粉笔板书相比,多媒体教学在古代汉语教学活动中的优势确实是非常明显的。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其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使古文字的教学更加简便、使字词意义的讲解更加高效、使古代文化知识的介绍更加直观,等等。可以说,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把教师从繁重而又耗时的板书中解脱出来,节约大量的授课时间,而且可以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然而,在实际授课中却有一部分教师走向极端,对网络资源不加甄别,完全弃用板书,过于依赖PPT,授课节奏和步骤完全被PPT限制,无法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

我们认为,虽然现代教学手段以其便捷直观的特点,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就古代汉语课程来说,不能完全将传统板书弃之不用。比如,教师授课时如果能够按照古人自上而下、自右向左的书写习惯,采用繁体字适量板书,不仅会增加学生对繁体字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会增加更多的对于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再比如,在分析词的本义时,教师如果可以在讲解过程中画出该词的甲骨文或金文形体,则既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义,同时还能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影响,使他们在掌握词义时充分学会利用汉字的表意功能。由此可见,古代汉语的教学确实需要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不能以今非古。

另外,多媒体的使用不应该仅局限于课堂上的PPT,还可以在课外的师生互动上发挥沟通作用,如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外自学和研究古汉语的各种资源,使学生充分发挥个体自主性,自己动手解决疑难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与学生互动交流,网上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从而有效利用课后时间,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查漏补缺。

(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提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古汉语知识的学以致用。比如,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研究和讨论专题,使学生可以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去分析各种古代语言现象;可以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所在方言区的语言用语情况调查,并结合古汉语知识互相印证;可以带领学生到图书馆翻阅古代典籍,缩小与古人之间的时代差距。

总之,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上一篇:记者与成功读者再连线 香椿芽项目圆他致富梦想 下一篇: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