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研究综述

时间:2022-07-11 10:23:15

王力《古代汉语》研究综述

摘 要: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作为全国高等院校古汉语的通用教材,在学术界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高度重视。近半个世纪以来,针对其展开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包括专门性研究著作和大量专题研究论文,本文试对收集到的专著及五十余篇论文进行整理分析,以更好地完善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关键词:古代汉语 王力 研究综述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下简称王本),是以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讲义为基础,并参考各校古代汉语教材而制定的古代汉语专业教材,于1962年11月付梓出版。王本被作为全国高等院校的通用教材,以其科学的体例、精选的文章获得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认可,时至今日,时间过去近半个世纪,它仍通行于全国高等院校,在学术界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高度重视,奠定了在古代汉语教学领域的先导地位。针对王本展开的学术研究角度之多,范围之广,成果之丰,是同类教材望尘莫及的,这些研究成果中既有学术专著,也有大量学术论文,下面我们进行分类描述。

一、研究专著

(一)《注释商榷》

《注释商榷》(下简称《商榷》),萧泰芳、张儒、马麦贞、白平著,是一部具有开创性和时代性的学术著作,书中对王本(1980年修订版)文选部分700余条注解提出了修正意见以供商榷,并在原书注释的基础上,补充注释了60余条,对于自己存疑但暂无他解的解释,只是提出个人的看法,决不妄下定论,这成就了《商榷》一书严谨科学的学术风格。

孙良明、张茂华两位先生对《商榷》一书进行了系统研究,对书中注释过程中运用到的训诂考据方法作了归纳总结,从考证版本用字、解说文字、辨析句读、解析词义及语法分析等多个角度对书中内容进行了爬梳整理。文中,孙、张二位先生对《商榷》一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训诂学运用于实践的新成果;它堪作为今天高校学生学习训诂的活生生的读物,学习古代汉语的良好、有效的辅导教材。”并高度认可四位学者严谨朴实的治学精神,认为四位学者充分运用古今考据、释义方法及语言学理论,对王本注释进行商榷性解释,立论有据,结论可信。

《商榷》一书的出版,对古汉语、训诂学的教学都有着重大意义,对王本的编写修订也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但是,书中尚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学者对书中的部分释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使之尽善尽美。

孙良明、张茂华两位先生对《商榷》中训诂释义标准过于严格的问题,从语义关系分析与语译二者相区别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允许有两可现象存在。同时指出书中某些分析欠深透、明白,某些提法过于绝对化,但二位先生认为这些瑕疵不会损害本书的价值,此书仍然是当代训诂学实用方面的范例。

另外,武晓玲《献疑》一文,从四个角度指出了《商榷》中的不足之处:一是王本的注释本来不误而误驳;二是王本未注而《商榷》误注;三是王本注释欠妥而《商榷》注释待商;四是《商榷》排版或引书有误。在摆出问题的同时,作者又借助于相关考古学及文献学知识,提出了具体修正建议。

(二)《王力注释汇考》

《王力注释汇考》(下简称《汇考》),富金壁、牟维珍著。本书按原书分为十四单元,并附录《诸说杂考》10则,《论文选录》3篇等。书中既有作者对王本注释的独到见解,又有引用其他学者观点之处。对于王本与其他学者观点不一致的问题,作者通过辨别分析来摆明自己的观点:王本中不误而其他学者撰文以为讹误的地方,以维持原注为原则;王本注解不足或有解释有误的地方,参以其他学者的观点,广为细说、引而申之。《汇考》一书选文具有代表性,注释精粹扼要,深入浅出,可以作为学习古汉语的参考读物使用。

二、研究论文

王本是一部学习古汉语的经典之作,其影响之大,从收集到的研究论文数量之多也可窥见一斑。笔者共收集到学界研究论文50余篇,论文内容涉及范围非常广,个中优劣,有待考量,下面分类进行归纳。

(一)整体评介性文章

建国之初,国内高校相关专业相继开设了古代汉语课,但由于课程初建,教育部尚未颁发统一的教学大纲,导致学界对古代汉语的课程性质认识不清,各校教学内容杂乱不一,由各自任课教师自定,古代汉语课程建设非常不规范。1956年,国家高等教育部颁发了《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明确了古代汉语作为基础课的学科性质,确定了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及教学方法等,这为古汉语的教学和教材编写指明了方向。王本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之后,古汉语教材编著取得了丰硕成果,不断有高质量的教材涌现,至今已有40多个版本面世,并且多个版本通行全国。目前,国内多位学者专门著有文章将王本与其他通行本进行比较评析。

赵伯义选了不同年代的三种古代汉语教材:王本,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下简称郭本),郭锡良、李玲璞编写《古代汉语》,并从编写体例、教学内容、学术观点三个方面比较其异同,指出三种教材各有所长,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时代的学术水平,反映出我国古代汉语教材的发展历程。

朱峻之选择的三种教材分别是:南开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编的《古代汉语读本》,王本,郭本。作者首先从三部教材的总体安排着手进行比较,肯定了王力先生首创了“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体系的古代汉语编写方法,并从这三个方面分析比较了三种教材的优劣得失;接着提出自己对古汉语教材编纂的见解,提倡“四结合”体系,即“文选、常用词、通论、习题”四位一体的全面结合,为古代汉语教材编写提供了新的思路。

戴幼玲、邱晓辉、魏娟从王本与许嘉璐主编的《古代汉语》的比较入手谈及古代汉语的编写问题。文中对王本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第一次确定了古代汉语课程的工具性质,创立了“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体例,并于其中突出了文选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王本编纂体例对其后近三十年古汉语教材的编写产生的巨大影响,文中认为“很少有超出此体例者”。作者在论及古汉语教材通论的建构时,认为把古汉语性质局限在工具性无助于古汉语课程的发展。指出不同时代不同版本对古汉语的定位反映了各自时代的社会思潮,认为“王本受五四文化运动的余音和左倾思想影响较重,对通论的重视不够,正是体现了当时对古汉语课程建设仅仅作工具要求的认识现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王本、许编《古代汉语》在内容、结构和体例上,各有优势,相得益彰,是古汉语编写的范本。

上一篇:从“学生”一词的义项看词义引申对词义的影响 下一篇:因果范畴和邻近范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