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问题导航 思维扬帆

时间:2022-08-17 06:41:38

英语课堂问题导航 思维扬帆

摘 要:高中英语新课程大纲明确指出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以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把握课堂问题导航,优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呢?

关键词:英语课堂;课堂设问;个性化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057-01

阅读课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课型,对培养学生上述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问题的设置是方法,问题的优化是关键。对学生而言,问题引导是一种学习策略,它指导其语言输出,提升其思维能力,促进其语言学习终极目的达成;对教师而言,设问是一种教学技能,它不仅能体现教师素质,还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观念。因此,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质量。如何把握课堂问题导航,优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呢?

一、课堂设问的基本特征及作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认知心理学理论中指出:“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掌握复杂概念的能力。” 因此,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目的巧妙设计相应的问题,再把这些问题按照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连接起来组成问题链并且随后的课堂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着解决这些问题而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激情得以绽放,思维得以启迪,心智得以发展。此外,师生教学信息在问与答的过程中也能得到反馈,这便于教师及时调整和把控后面的教学活动,使教学目的最终达成。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对一节课的成败优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它能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其注意力迅速聚焦于特定专题及要点内容上。其次,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获得新知。再者,问题设置可有效展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追问能力,进而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知识和情感基础。

二、设问原则及方法

如何设计出巧妙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不断置疑和探索,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提高阅读能力呢?我以为有如下原则需遵循。

1、问题设置应有阶段性

问题设置应考虑课堂进行的不同阶段,需因其不同而不同。这样,它在丰富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起到领航作用,让学生在整堂课上兴趣盎然,意犹未尽。具体说来,根据课堂提问的时段与作用,设问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导入设问,即针对导入新课时设问,旨在吸引学生对新课的兴趣。起到课前热身,调动学前情绪的作用。

(2)课中设问,它是就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内容设问。目的是将学习内容的逻辑链转化成不同层次的问题去指引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思考并完成学习任务。

(3)课后设问,这个环节的设问主要是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设问以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了解其学习效果并完成学生从知识掌握向能力提升的过度。

2、问题设置需有层次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路径,要求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都要有所兼顾。设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并虑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尤其是在问题主导下的卓越课堂模式中,教师对学生“导学单”中的问题安排更应考究,应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能力层次,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逐渐深入,思维训练呈梯度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难易需适度,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往往会脱口而出或一哄而上,看似“积极”与“热闹”,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层次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则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举步维艰,丧失继续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设问时必需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教学内容出发,做到逻辑严密,难易疏密相间,学生各得其所。

3、问题设置要个性化

课堂问题的个性化创设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是践行多元智能理论的具体体现。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在充满民主气息,学生小组互助学习的课堂里要营造一个不同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张扬的宽松氛围。教师的问题设计就应该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对问题难度的调整,使优、中、差学生都能选择所需信息,优生的问题设计要趋于开放、灵活,使其发散性地思考问题,促进其领悟能力的发展。中等生的问题设置要务实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并开始注重训练这部分学生的思维深度。对差生的问题设置要关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识记及初步理解,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的问题设计就可以让各种认知层次的学生做到各取所需,各尽其能,各有所得,尽情享受智力角逐带来的刺激和快乐。

总之,课堂设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南,它是融设疑、激趣、引思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要把握好这门艺术,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人设问,因人施问,从而大面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充满求知欲。

上一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做好思想政治课的复习 下一篇:体会音乐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