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在胸部创伤疼痛治疗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08-17 06:07:43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在胸部创伤疼痛治疗的临床应用

胸部创伤是外科常见的急症,其疼痛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以往多采用肌内注射止痛药治疗。自控静脉镇痛运用于胸部创伤患者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22~65岁。其中单侧多根多段肋骨骨折12例,单侧3~4根肋骨骨折7例,双侧肋骨骨折5例。12例患者有反常呼吸。合并气胸11例,均行胸腔闭式引流。行胸壁吊起者13例,用胶布带固定胸廓者6例。有8例使用呼吸机辅助人工呼吸。

1.2 镇痛方法 使用一次性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前2 d镇痛液配方为:丁丙诺啡0.015 mg/kg,氟哌利多3~5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2 d后镇痛药液配方为:曲马多10 mg/kg,异丙嗪50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负荷剂量3~5 ml,持续剂量2 ml/h,PCA剂量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使用时间5~10 d。

1.3 观察项目 镇痛期间观察每日用药量;镇痛效果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分为差;用药后观察SpO2变化和不良反应。

2 结果

每日用药量为50~66 ml。镇痛效果:优17例,良4例,差3例,其中效果差者经过增加镇痛泵内的药量和追加静脉

注射镇痛泵内药3~5 ml,后来都达到良,镇痛总有效率100%。使用镇痛泵后患者SpO2均升高,使用前SpO2 为(85.3 ±2.12)%,用药后SpO2为(94.4±3.25)%。用药后所有患者呼吸幅度均增大,呼吸频率减慢。有6例恶心、呕吐,3例皮肤瘙痒,由于所有患者都留置导尿管,未见尿潴留。

3 讨论

在胸部创伤中,严重的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影响患者咳痰、翻身和睡眠,进一步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功能不全。因此胸外伤患者的疼痛治疗非常重要,除肋骨骨折悬吊,胶布固定胸廓和手术固定等恢复胸廓外形缓解疼痛外,传统方法为口服或肌注镇痛药物,但镇痛效果不好,或不持续。也有人采用硬膜外镇痛方法[1],镇痛效果虽好,但该方法操作复杂且需要翻动患者,临床实际使用时不方便。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是近几年发展迅速的一种镇痛技术,它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自己控制,达到用药个体化,最大限度地提高镇痛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丁丙诺啡为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其激动阿片κ受体、部分激动μ受体、拮抗δ受体,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呼吸抑制作用轻[2]。曲马多为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具有双重作用机制,除作用于受体外,还抑制神经元突触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并增加神经元外5-羟色胺浓度,从而调控单胺下行抑制通路,影响痛觉传递而产生镇痛作用,它镇痛作用较弱,但治疗剂量不抑制呼吸,基本不影响心血管系统,且产生依赖性的危险很小[2]。在最初的48 h内使用镇痛强度较大的丁丙诺啡,而在以后的时间内使用镇痛作用较弱和无依赖性的曲马多,达到了既保证镇痛效果又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但是对于较重的患者可能无法使用自控装置,需要医护人员或家属的帮助完成。

通过对24例患者的临床应用,作者认为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用于胸外伤患者的疼痛治疗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既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减轻了疼痛对咳嗽的限制,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咳出,同时又能增大患者的呼吸幅度,改善呼吸功能,促进胸外伤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程法源,张义文.患者自控镇痛治疗连枷胸疼痛的临床观察.临床麻醉杂志,2007,23:80.

[2]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8-533.

上一篇:右上腹部隐痛不适伴发热1例 下一篇:重症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