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地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时间:2022-08-17 05:10:40

浅谈民族地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科学在进步,网络也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推广,网络如同一柄双刃剑,越来越严重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不少家长和教师担心。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把他们的才能和智慧应用在各种事业的发展上,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成为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将德育恰如其分地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一、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1)加强思想教育,遵守使用规则。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学生处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在上机实践过程中,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要引导他们遵循操作规范,如不用力按开关,不乱敲键盘,不乱按鼠标,自觉遵守开机和关机程序、定期查杀计算机病毒等。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的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比如,在介绍关闭计算机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不能直接关闭电源,并使他们了解这样做可以避免计算机内的数据遭到破坏,延长计算机使用寿命等。

(2)发挥教师模范作用,潜移默化教育。教师不仅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所以教师在课堂示范和指导过程中,也应该有良好的习惯。比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系统目录中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演示中保存和另存文件时,注意这个问题,有助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分门别类存放文件的好习惯。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渗透。比如: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用的操作系统、芯片都是美国的),从而产生危机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计算机是外国人发明的,我国计算机研究起步晚,但用较短时间赶上和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从硬件来说,从五十年代开始研制电子管计算机到七十年代末的“七五七”计算机,再到我国的银河系列计算机,制造水平迅速提高;从软件来说,WPS文字处理、北大方正排版系统、杀毒防毒软件等也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讲到病毒时,可以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种应用,渗透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比如在字处理、幻灯片、网页制作、动画制作、图片处理等内容教学中,有意识介绍我国民族融合的史实;在录入及排版练习中精选练习文稿和图片,要求学生制作切合当地学生民族特色的羌族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作品,以及5.12地震以后广州援建的成就用PPT展示,并在评分标准中加入德育评分项;在实践过程中注重与民族文化相联系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完成相关技术操作,同进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和弘扬民族文化,以及感恩情怀的培养等内容。

三、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律防范意识

网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很强的吸引力和渗透性。它能让学生随时获取大量信息,使学生自主而自由地与外界进行思想交流。但是,任何“自由”的实现都必须以人们遵守“规则”为前提。网络的匿名性,降低了使用者的责任意识,使得网络中出现了许多负面的、危害社会和人类的东西,如黑客、病毒散播、网络人身攻击等等。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意识。比如:有限的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他人的劳动成果的尊重和隐私权的保护,知识产权和专利权的保护。

网络道德和法律防范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素养,同时也要教会学生,远离网络“犯罪”,防范各种诈骗和侵害。有的学生对“黑客”行径充满了神秘感,不认为这是不道德的,是犯罪,反而认为这是有能耐,把“黑客”当成偶像来崇拜。对这些学生,必须加以正确引导。还有些学生结交网友、约见网友,身心受到伤害;轻信网络骗子的花言巧语上当受骗等案例,都要求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

四、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协作

教育的目的之一,教会学生生活。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学会团结协作正是初中学生面临的重大生活问题。现在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缺乏与同伴相处的本领,到了上学的年龄,仍然缺少与同学、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据报道,有学生因迷恋于计算机游戏、网络,缺乏与同伴的交往,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比如,教会学生制作卡片,并鼓励学生用互联网寄发卡片给朋友、亲人、老师。教学任务可以采取分组驱动的模式,通过安排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沟通,最终实现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让学生善于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特长,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和搜集德育素材,加强自身的修养,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的。

上一篇:数控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浅析以职业意识为导向的德育观念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