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组学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时间:2022-08-17 05:06:51

优化小组学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摘 要:新课改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获知、自主学习,是达到高效课堂的主要渠道,而优化小组学习是让学生发挥潜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效课堂 新课改 优化小组学习过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101-01

“高效课堂”是指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在教师的经典导学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齐心合力活动中,投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完成明确预设的教学任务,取得预期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和进步。

小组学习是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的一种形式。如何优化小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与学习的基本能力是关键。

一、学会独立思考,为小组学习奠定基础

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要讨论的问题。这思考题应是经过教师梳理的,能够体现教材重点、难点以及多数学生认为是疑点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宜多,要有讨论的价值。例如,在教学《穷人》这一课的第二段时,教师设计这样一个讨论题: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为什么“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去读书。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读书时间。

二、学会合作互动,为小组学习创设环境

合作学习的前提不仅要建立一个基本的群体,更重要的是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地相互依赖、相互帮助。教师分配给每一个小组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只有通过互相合作才能完成,让学生感到他们是一个战斗集体,谁也离不开谁。

1.分组要灵活。课前或课上,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分组的方式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四种:(1)差异组合式。这是美国《教育领导》杂志介绍的一种小组伙伴式学习方式,即合作讨论(学习)小组。通常有四人组成,其中一个为优生,两个为中等生,一个为后进生。他们的分工是:在各自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优等生对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和后进生的“达标”学习负有辅导责任。这是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方式。(2)社区式。将一个社区在同一班级朝夕相处的学生,组成一个讨论小组。(3)男女搭配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自异性的支持和帮助总是更有鼓舞力,更容易产生效果,这就是“异性效应”。讨论小组以4-6人为一组,男女各半。(4)自由搭配式,由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学习)小组,这样的小组里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这样灵活的分组,学生几乎永远没有固定的位置,也没有永远固定的合作伙伴。这种不断变动的小组,使学生获得了和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同学交往的机会,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了用他人的眼光看问题、向他人学习的能力,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这在当今未来的社会中是相当重要的素质。

2.分工要明确。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当小组长。小组长主持小组活动,按小组学习要求,组织大家交流、讨论、争辩、朗读。

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这对“代言人”来说,他能获得伙伴们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努力做得好些,对其他同学来说,也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另外,因小组的不断变动,“代言人”也不断变化,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特长成为小组“代言人”,也就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3.指点要巧妙。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必须及时了解情况,予以点拨、指导,引导学生确定采用的讨论方法。常见的讨论方式有三种:(1)补充式。由小组长指定一位同学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学将其与自己的理解作比较,进行补充,得出正确答案,由小组长归纳。如“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文章的提纲”、“主要内容”等可采用此法。(2)辩论式。由小组长负责,按步交流,组员提出不同的意见,并说明理由,经过争论、比较,由小组长综合归纳。(3)连锁式。小组成员依次谈看法,提出各自的见解,由小组长归纳。如“词语理解”、“佳句佳段的赏析”、“当堂训练”等的讨论。

为提高讨论的效益,使讨论由浅入深,教师在巡回中应就如何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进行综合、归纳同学的意见,如何代表小组进行集体交流等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或示范表述,并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防止思维惰性,特别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标新立异的看法,使讨论波澜迭起,让学生茅塞顿开。

小组学习最大的误区就是以“议”代“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读后议,边读边议,议后再读,要把“读”与“议”有机结合起来。

三、学会表达展示,为小组学习搭建平台

教师根据分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选好讨论的内容与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全班交流甚至争论。内容可以是小组讨论的成果与疑难,也可以是课文的重点、难点,读、说、写的侧重点。形式通常有三种:(1)汇报式。(2)交流式。(3)辩论式。在应得出一致意见的问题上力求得出一致意见,在允许有不同意见的问题上不要强求一致,要鼓励学生谈出带有个人情感的理解,要鼓励创见。全班讨论时,教师要做好引导、沟通的工作,善于捕捉语言文字的语感火花,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感情,使他们运用直觉思维去感受,通过读读、说说、议议、演演等多种形式学习语言文字。要注意以读为本,让学生潜心读书,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

小组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变“让我学”为“我想学”,“我想用心学”;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在教师和学生不断地磨合和探究中,使语文课堂的高效性真正落到实处。

上一篇:如何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主观幸... 下一篇:把握课堂细节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