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

时间:2022-08-17 03:02:16

浅谈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

档案编研工作作为档案业务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研究性,已为广大档案界同仁所共识,并在档案服务于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建立,社会各项事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档案工作从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方式向全面的档案信息管理和档案信息服务方向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就要求档案编研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运用新思绪,新方法,新观念去观察研究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好务。

档案的编研,是深层开发档案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档案馆服务方式由零散转为系统,被动转为主动,低级转为高级的重要标志。它是主动、集中、科学、系统和广泛地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方式。它可使档案馆(室)由坐等上门,你查我调的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由只提供档案原件的低层次服务转为提供综合信息的高层次服务。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对编研工作的理解、认识不够全面,工作方法比较僵化,编研工作多编史修志和馆室内建设、内部服务为主,编研工作的成果与外界联系不大,使用范围小,是封闭状态下的一种自给自足的工作,与现代建设事业的发展及当前工作,社会热点问题相距甚远,远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档案编研工作要跟上时代步伐,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就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要更新编研工作观念

长期以来,档案编研工作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提供服务的手段,忽略了其信息的传播功能,重视了馆藏信息的积累,忽略了其信息和本地区经济建设及各个时期主要工作的关系,所以编研工作不能紧扣主题,编研成果不能被社会所利用,也就很难看经济效益,党的十七大以来,各行各业的工作重点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档案工作作为系统的信息管理行业,有其特殊的职能和地位,它将采取何种形式服务于经济建设,是摆在档案编研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把编研工作从过去的埋头编史修志转变为编制多种档案信息资料,为社会服务,使我们的编研工作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密切关注本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寻找和发现档案满足于社会需求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结合点,把编研工作融入社会大环境中去思考 ,紧紧围绕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密切结合本地经济建设和中心工作,把编研工作重心转移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上来。

2.拓宽编研选题思路

(1)围绕本地区各个时期的工作中心选题。由于每个地区各个时期的工作侧重点不同,编研工作就要围绕和紧贴本地区党委、政府工作的侧重点选题,编写出与其相适应的档案信息资料,以待参考。例如在防“非典”工作中,北京市档案局及时创刊《档案摘报》,深入挖掘馆藏资源,摘录编写出民国以来北京的防疫措施,上报领导决策参考。这是编研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成功范例。

(2)围绕本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选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都在突破原有的经济模式,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各种市场信息显得特别重要。可以根据这方面的信息需求选题,例如,宁夏把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可利用馆藏档案资料,编写一些有关的宁夏历史方面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信息资料提供服务,提高旅游亮点。

(3)围绕本地区的支柱产业选题目。支柱产业是发展本地经济的命脉,对本地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不失时机地编写出有关介绍本地支柱产业的资料,对招商引资,发展地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围绕一些致富有方、事业有成的民营企业家和专业户选题。宁夏是西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这些先致富起来的人从事的行业和市场经济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及时地总结,提炼和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市场经济、尽早脱贫致富奔小康,对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3.改变编研工作的方法

档案编研工作要突破传统做法,才能克服编研工作与现实脱节的弊病及闭门造车的僵化方式。无论是档案馆还是档案室,其保存的档案资料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大都是多年前的,信息较为滞后。而机关档案室的档案量少而面窄,信息量有限,加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开展编研工作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就需要打破原有的工作模式,进行馆内、馆外结合,联合开发档案信息,走一条自编、合编、委托有关方面编研的多渠道、多形式的编研工作新路子。只有这样才能编写出适应社会需要、受社会各界欢迎的编研成果来。当前在档案信息的开发上应强化以下途径:

(1)馆际间联合。相近区域的档案馆可采用多种形式,对双方档案馆的信息资料联合开发。省级档案馆可以和各市县档案馆通过交换目录,建立档案信息网络联合选题共同开发。其优点一是可做到资源共享;二是可以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三是可以使编研工作的选题更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

(2)档案馆和档案室联合。这种做法的好处一是解决了以往存在的档案信息滞后性和信息需求时效性的矛盾,使编研工作的选题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与经济建设联系更密切。二是档案馆、档案室的信息优势互补,可以深入地开发有地方特色和专业性较强的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3)档案馆和社会各界联合。档案馆可以和社会各行各业有关部门广泛使用针对社会需求,共同对档案信息和其它社会信息联合开发。通过和社会各界的合作,使自己真正走向社会。提高档案部门的影响和社会地位,通过联合开发信息也可使双方都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

综合所述,加强档案编研工作,转变创新编制工作,确立编研的中心地位,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要真正把握好最高层次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那么编研工作将展示出广阔的新天地和发展前景,编研工作人员也将大有可为。 [科]

上一篇:基于WiFi的无线城市应用解决方案 下一篇:钓“芝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