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多样化组织方式

时间:2022-08-17 02:11:33

体育教学多样化组织方式

相比较其他知识学科,体育教学是一个更具灵活性和突发性的动态过程。为适应现代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保证教学的顺利完成,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必须实行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方式。本人在多年体育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颇具可行性的课堂组织形式,现分享如下。

一、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多媒体课堂

青少年学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自然喜欢新颖多变的教学方式。体育老师要善于运用讲授、问答、对比、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并配合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形象优美的形体动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实际教学中,我往往通过课堂示范动作诱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并注意运用学生示范优于教师示范,使学生获得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同时又采用正误比较的方法:请做得好的学生先行示范,再指导做得不好的学生模仿、体会,然后集中进行对比、讲解,明确正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练习。另外,体育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图像、声音、视频等功能,为学生创设情境,形象展示教学内容。如教授运球技巧时,可以借助音响节奏来控制教学进程;再如讲解蹲踞式起跑的技术要领时,先使用PPT分解复杂的动作,讲解重点、难点,再通过电视教学完整呈现从屈体撑地到各就位再到鸣枪出发的全过程。这样就提供了更鲜活、直观的讲课方式,吸引学生注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借助竞赛和游戏进行体育教学

通过竞赛或游戏的形式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能实现寓教于乐、活跃课堂气氛,极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我在田径课堂上就采取了比赛式的教学方式,将全班学生随机分组,然后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接力赛、折返跑、带球跑等团体活动。学生们你追我赶、力争上游,情绪非常高昂。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首先需要进行示范讲解或带领几位学生预演练习,在此基础上阐明动作要领和比赛规则,比赛期间更要注意随时纠正偏误,结束之后适时点评,总结经验,并再次投入练习。这样,学生在自主运动过程中既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又发扬了机智活泼、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真可谓一举多得。体育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参加一些组织得法的体育游戏、体育竞赛,如在男女混合跳绳等集体性活动中,教师作为普通一员也参与其中,共同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赛之中体验胜利的滋味。这样能切实拉近师生距离,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建立互助合作的体育学习小组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基础等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他们建立互助合作的学习小组。例如在球类运动的相关练习中,我按学生技术水平的差异分好小组,每组之中均包含一定比例的体育优等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让前者充当“小老师”,在技术上对后者进行指导,然后再根据各小组的练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示范。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不会的学生很快掌握了发球、运球技巧,提高了体育成绩,基础较好的学生也通过示范演习,锻炼了自己既有的能力。同时,各学习小组之间又能够组成竞赛小组,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或体育游戏。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平等受教的机会,体育教师还应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运用灵活多变、难易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和学生技能掌握程度的发展,我特别注意随时调整各学习小组内成员的组合情况,如上篮球课与上田径课或上体操课就采取不同的小组形制,这样有利于充分展现每个学生的体育项目优势。

四、安排有序而灵活的自由活动环节

在一堂体育课中,通过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就可以采取一个主项目和多种辅助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如我在教授游泳技巧的全过程中,就注意穿插跑步项目进行辅助训练;或让学生集体进行短暂的热身之后,把其余的课堂时间设置成自由活动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多样化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这样有利于发扬教学民主,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其真正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体育活动课要求教师从旁有序组织,清楚说明各项运动的动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全程在课堂中巡回视察并进行现场示范、指导,以此保证学生自由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切实起到锻炼和提升的作用。

五、定期举行体育总结会、辩论会

为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科和体育训练的认识,可以在几次测验或比赛结束之后集中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分享体育锻炼心得,或把过往教学中的问题通过课堂提问反映给教师,为接下来的课程建设规划方向。如我在教授中学体育课时,每学期都会举行一次体育辩论会或演讲会,组织学生讲述身边和书本上的体育励志故事,利用榜样的感染力、吸引力来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这种体育总结会、辩论会对于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有帮助的。

六、结语

总之,要想在体育教学中实行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必须紧跟体育课程改革的理念,采取灵活多变的课程设计,不断创新完善教学方法,并注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时刻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鼓励他们进行独立自主的活动项目选择,但必须始终把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

作者:张祥山 单位:齐河县实验中学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思想方法对策研究 下一篇: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