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动车组技术专业《电力牵引与变流技术》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8-17 12:23:11

高职动车组技术专业《电力牵引与变流技术》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理顺了高职动车组技术专业《电力牵引与变流技术》课程建设思想和思路;结合工程实例,阐述各项目内容;以典型项目任务为例,介绍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设计,并阐述了该课程的教材、师资等保障体系建设。

关键词:课程建设;变流技术;项目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255-02

《电力牵引与变流技术》是动车组技术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形式,掌握动车组牵引与变流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掌握动车组牵引与传动部分的设计、调试、应用和维护方法,在动车组技术专业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建设思路梳理

在建设动车组技术专业《电力牵引与变流技术》课程时,时刻坚持本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以职业活动的工作任务为依据,以项目与任务作为能力训练的载体,以‘教、学、做一体化’为训练模式,用任务达成度来考核技能掌握程度。”采用“专业教师+行业人员”的模式开发课程。以行业人员为主提供岗位的工作任务,以专业教师为主来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与细化,双方共同完成教学计划、项目内容、教学模式的制定以及授课等[1]。根据课程建设的理论,需对《电力牵引与变流技术》课程进行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这样才能制定出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在课程建设初期,通过行业市场需求调研,我们发现,在整个行业里,对企业员工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求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尤其是我们高职毕业的学生,大都是从一线做起,能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并在实践中具备创新意识,定能在本职岗位中做到出色。

二、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以动车组技术专业学生在工业企业单位就业为导向,在进行行业实际工作情况和岗位调查,并与行业技术专家对工作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共同制订了本课程的典型项目;在项目的基础上找到具有工作情景的多个训练任务,并对每个任务明确各项任务的要求等,突出了工学结合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三、项目教学设计

在项目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突出工学结合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每个项目都安排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项目内容;(2)学习目标;(3)任务描述;(4)任务目标;(5)相关理论知识;(6)任务实施;(7)问题研讨;(8)知识拓展。其中,任务实施过程中,做到“教、学、做”一体,让学生在完成课程内容的同时,也相当于完成了对应岗位的工作任务。

下面以项目5中的“任务2直流斩波器电路的设计”为例,阐述一下项目任务实施的过程:

四、保障体系建设

首先,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教师不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电力牵引与变流技术》课程组老师由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两部分组成。专职教师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并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积极参加国内外进修学习,增强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兼职教师都是来自相关企业的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最终形成一支双师结构突出,学历结构、专拣比例、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能够及时把握住技术前沿,并应用到教学中去,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其次,教材建设方面。企业专家与资深专业教师共同合作,紧密联系生产实际,整合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力牵引技术,结合动车组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组教师们编写出具有高职特色的动车组技术专业项目化校本教材――《电力牵引与变流技术》。整个教材的编写,凝聚了课程组全部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实践证明,校本教材的使用,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结束语

动车组技术专业《电力牵引与变流技术》课程,以职业活动的工作任务为依据,以项目与任务作为能力训练的载体,建设出适合高职院校动车组技术专业的项目化课程,通过教学实践,课程效果较好。

作者简介:牛彩雯(1982-),女(满族),辽宁抚顺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电类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上一篇:试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 下一篇:在语文教学中浅尝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