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音视频软件在中文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7 10:31:14

论语音视频软件在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输出与互动对其语言习得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宽带的普及,语音及视频聊天成为一种新型的交流方式。而MSN, Skype, NetMeeting等免费语音视频聊天软件也在保证通话质量的同时,最低限度地降低了交流的通讯成本。不少语言学习项目已经开设了以语音及视频聊天为主要或者辅助手段的语言教学,希冀跨越第二语言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地域障碍,实现“随时随处”的语言交流。本研究比较传统第二语言一对一授课与通过Skype软件进行的语言交流的差异,从中发现这两种交流方式对学习者习得以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并讨论两者的利与弊。

关键词:语音视频交流;传统二语课堂教学;二语习得

1 研究目的

本文试图研究传统的第二语言一对一授课课堂的语言交流与通过Skype软件进行的语言交流的差异,从中发现这两种交流方式对学习者习得以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并讨论两者的利与弊。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这两种二语交际的描述、解释与比较,探讨语音视频交际的可推广性。

为此本文设立了如下三个具体的研究问题:

教师在单班课与语音视频教学中的提问频率与改错是否存在差异?

学习者在单班课与语音视频教学中的主动提问频率是否存在差异?

学习者对单班课与语音视频教学的评价是否存在差异?

2 研究方法

2.1 参加者

本研究的参加者包括八名2013年春季在北京美国各大学联合汉语中心(Associated Colleges in China, ACC)留学的美国大学习者。ACC成立十余年以来,以其高强度、高标准的课程设置以及只说中文的语言誓约(language pledge)而著称。同时为了实现高度个人化的教学,ACC每天设置一堂50分钟到80分钟的一对一课程,称为“单班课”。在单班课课堂上,学习者有大量的机会与教师展开讨论,进行互动。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大部分( 87.5%)为20与21岁,(平均年龄=20.7, SD = 0.5463);均以英文为母语。75%的学习者在来中国留学之前接受过一至两年的大学程度中文正规教育。可以说,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具有非常相似的背景。

2.2 研究程序

本研究采用录像、录音以及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所有录像、录音收集数据的工作在2013年2月完成。参加者填写调查问卷的时间没有限制,大致在十分钟之内填写完毕。

2.3 研究材料

单班课录像材料与语音视频交际录音材料

单班课的录像资料来源于学习者与任课教师的真实课堂录像,教师与学习者的讨论内容均按照当天的授课进度严格执行。当天下午,同一个学习者与同一位任课教师利用Skype语音视频软件进行30分钟的讨论与互动,讨论的主话题与当天上午单班课的相同。从这些录像与录音材料中,我们得到了如下变量:

1 教师在单班课与语音视频教学中的行为变量:

A.教师提问频率 The frequency of teacher’s questions.

B.教师改错频率 The frequency of teacher’s corrections.

2.学习者在单班课与语音视频教学中的主动提问频率 The frequency of student’s initial questions.

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请学习者就他们所经历的单班课与语音视频课在如下方面分别给予评价:

1.听力理解

2.自我表达

3.师生互动

4.教师改错

此外,学习者被要求用文字形式回答他们更喜欢哪种授课方式,同时给出理由。

3 研究发现

研究问题1:教师在单班课与语音视频教学中的提问频率与改错频率是否存在差异?

本研究对教师提问频率与教师改错频率变量实现配对样本t-test后获得结果如下(见表一、表二):

如表一、表二所示,两组的t-test结果差异不显著(Sig. of t >α 值0.05),此外该两组变量的置信区间包含零数值。由此得出结论,教师无论在单班课上或是语音视频教学中的教学提问频率与改错频率无显著差异。

研究问题二:学习者在单班课与语音视频教学中的主动提问频率是否存在差异?

本研究对学习者主动提问频率变量实现配对样本t-test后获得结果如下(见表三、表四)

如表三、表四所示,该组的t-test结果差异不显著(Sig. of t >α 值0.05),此外该组变量的置信区间包含零数值。由此得出结论,学习者无论在单班课上或是语音视频教学中的主动提问频率无显著差异。

研究问题三:学习者对单班课与语音视频教学的评价是否存在差异?

本研究对学习者给予的单班课与语音视频教学的评价实现四对配对样本t-test后获得结果如下(见表五、表六)

如表五、表六所示,第一组及第三组的t-test结果差异显著(Sig. of t

4 讨论与结语

以上三个研究问题的数据分析显示,教师在单班课与语音视频授课时,他们的提问频率与改错频率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也就是说,同一位教师保持了相似的教学与交际行为,并未因为语音视频这种远程的交流环境而减少自己对学习者的提问数量或者改错的次数。学习者的主动提问频率在这两种课堂中的差异也不显著,并不因为缺少了面对面的真实交际环境而不愿意主动向老师提问。

在比较单班课与语音视频授课时,学习者对语音视频交际过程中的听力理解与师生互动的评价均低于单班课(分别下降了1.6250与1.8750);而对自我表达与教师改错的评价却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这说明在学习者看来,单班课在第二语言输入与互动上较语音视频授课更胜一筹,但是在自我表达与接受纠错方面,学习者并未感到明显的不同。

由此可见,虽然所有的学习者都声称他们更喜欢传统的面对面的一对一交流方式,然而本研究的数据显示教师的提问频率与纠错频率在单班课与语音视频授课时并无显著的差异,学习者的主动提问频率也保持了一致性。此外,学习者自我感知中的表达和对教师纠错的反应也无显著差别。因此,在面对面交流无法实现的情况下,语音视频授课不失为一种理想的二语交际手段,也可以成为对传统的二语课堂有益的补充。

参考文献

[1]Brown, D. (2001).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New York: Longman.

[2]Ellis, R. (1999). Discourse-control and the acquisition-rich classroom. In W. Renandya and G. Jacob (eds) Learners and Language Learning. 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

[3]Richards, J. et al. (2000)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上一篇:认识论教学模式在配电线路培训中的应用 下一篇:合作学习与过程体裁教学法在高职英文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