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7 10:17:14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为了了解大学生心的理素质现状,本文从近几年发生的大学生犯罪、自杀等现象出发,分析了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从而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案和对策,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更好的应对各种问题及矛盾。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弗洛伊德曾断言:“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压力越大。”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承载了社会和家庭的较高期望,自我定位较高,成才欲望强烈,但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和稳定。近年来,由于心理问题造成大学生犯罪、自杀的事件不断被曝光。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2013年6月,复旦大学一名历史系学生留下遗书跳楼自杀。

这些事件的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广泛关注,我们在对这些事件痛心的同时,也需要去认真的思考。如何促使大学生的心理早日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素质优秀的高端人才,是整个社会面临的问题。

1 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1 环境适应问题

心理学的很多的研究成果表明,当人所处的环境如果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那么个体就会产生心理应激。刚入学的新生,最先要面对的就是生活环境的变化,譬如,刚入学与同寝室的同学作息时间及语言隔阂等生活习惯是否能一致,如不一致能否相互融合及适应;发现大学并不是想象中的“人间天堂”,对现实产生失落感,一些大学生正是由于难以适应这种生活环境的变化才出现了孤独、焦虑、不安、沮丧等心理不和谐的情况。

1.2 学习适应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大量的事实表明,学习成绩差、挂科是引起大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进入大学以后,很多学生没办法给自己定位,也无法为自己制定好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不明确,开始变得松懈和懒散,加之没有适当的学习方法使得学习效率不高。因而导致很多大学生自信心下降,甚至患上焦虑症,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问题。

1.3 恋爱方面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当今大学校园里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然而,就在这普遍现象的背后却隐藏着很多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失恋问题特别值得注意,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情感的发展阶段,失恋会让他们的心理蒙上阴影,如果没有对这份阴影进行很好的梳理,往往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1.4 就业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十分突出,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没有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不能很好的认清当前的严峻形势,对自我的定位及自我的评价不够确切,无法确认自己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能够胜任什么样的工作,从而产生焦虑、烦躁、恐惧的情绪,使他们对以后的生活失去信心,感到前途一片渺茫。

1.5 人际关系问题

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更为广泛和深刻,角色呈多元化。大学生们往往缺乏必要的交往经验和技巧。现今的大学校园里,90后已经成为主流军,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个性张扬,不懂得如何与人交流合作,易于自我封闭。还有些大学生对人际关系过于敏感,在人群中感觉不自在,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与人相处容易情绪化,进入“羡慕妒嫉恨”的心理定式等等。

2 塑造健康心理素质的对策分析

2.1 从大学生自身来看

(1)正视和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心态;及时完成角色转变,确立目标;(2)坚持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学习负担要适量、生活节奏要合理,做到张弛有度、要学会科学用脑,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来面对生活;(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与自己、与他人、与整个社会和谐相处;(4)及时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培养健全的自我认知,理性面对客观现实。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不能仅局限于自我认识,还要虚心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要客观、理智地正视挫折和压力,实事求是地分析产生压力的原因,保持乐观开朗、坚强自信的心态,来迎接生活的挑战。

2.2 从学校角度来看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支持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3)努力构建和谐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4)坚持个别辅导(如心理谈话和咨询、心理行为训练、心理诊断与心理治疗)与团体辅导相结合,深入到学生中去,发现苗头及时给予沟通与辅导。

2.3 提倡科学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

树立一个良好成长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能再像传统的“棍棒”教育,也不因是独生子女而过分溺爱,父母与儿女的沟通方式应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对于涉世未深的子女,要多告诉他们社会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使他们对社会能有更深刻的看法和认识,比较及时的洞察自己孩子的各种心理动向。

2.4 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1)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使大学生的心理保持和谐稳定,形成积极向上、乐于助人、活泼开朗、关心集体的优良品质。

(2)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政府要继续深化就业体制改革,加快出台相应的政策保证大学生就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财政支持,为大学生进行免费技能培训,从客观上减少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人才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素质。只有心理健康,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超越自我。

参考文献

[1] 李鑫岩.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因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吉林农业学,2013(6).

[2] 曹艳艳.当代大学生心理奉质现状分析及心理健康培养研[D].山东大学,2013.

[3] 梅宪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第一版.人民出版社,2012

[4]单计刚.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表现及解决途径[J].教育艺术,2010(4).

上一篇:当前国内对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研究浅谈 下一篇:如何提升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