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尔维娅·普拉斯及其死亡主题

时间:2022-08-17 09:38:39

浅析西尔维娅·普拉斯及其死亡主题

摘 要: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是自白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把自白派诗歌推向了最高潮。她的传奇生平,自白式的诗歌,自传体小说一直都是世界文坛所热衷的研究对象。自从普拉斯于1963年2月最寒冷的一天于伦敦寓所自杀后,对于她的研究掀起了高潮,至今仍然盛行。死亡是普拉斯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是她创作灵感的源泉,同时也是她震惊世人的方式。在她寻死的背后隐藏着各种极为复杂的原因和动机。普拉斯用自己的血与灵魂来倾诉自己的情感,她的诗激情澎湃,却不失理性,她是一个在理智中疯狂,在疯狂状态中颠覆社会传统秩序的诗人。她是自白派代表人物之一,在自白派的诗歌中,主题总是脱不开离婚,疯狂,自杀。然而在普拉斯死亡主题的诗歌中常常带有对重生的渴望。

关键词:死亡主题;西尔维娅·普拉斯;重生;自白派;自杀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115-01

普拉斯出生于美国麻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地区,她8岁时父亲去世,并与同一年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首诗。1955年,普拉斯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史密斯女子学院,之后获得富布赖特奖学金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在那里,她遇到了后来成为桂冠诗人的特德·休斯,两人于1956年6月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一女,1962年9月两人分居,普拉斯独自抚养两个孩子。1963年2月21日,她在伦敦的寓所自杀。

死亡意识控制了普拉斯的整个人生并渗透她的大部分诗歌中。她经常将她的死亡经历混入她的艺术作品中,在她看来,每一个真是的生命中都隐藏着死亡的灵魂,所有光辉的事物最终都将被毁灭。在死亡的威胁下,世间万物都是短暂和无意义的。她对死亡主题的热衷同时也预示着她会用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普拉斯寻死的背后隐藏着各种极为复杂的原因和动机:一些来自她所处的社会,一些来自她自己的家庭,还有一些来自她自己,所以没有人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驱使她打开煤气选择了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社会因素:在高速发展的物质文明下诗人渐渐地迷失了自己,但同时他们崇高的理想和生活目标却无法被取代,结果他们生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并在这个世界中尽情释放着,表达着自己的希望,然而这个希望同时也会毁掉他们的生活。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女性长期受一种社会心理疾病的折磨,这个心病又很难痊愈。毫无疑问聪明但又敏感的普拉斯也受此影响,并深深地受此伤害。最终,她选择了死亡还逃离这个世界。

(二)家庭因素:1、丈夫的背叛:1962年普拉斯的丈夫休斯与另一个女人相恋,休斯抛下她和两个孩子去伦敦与他的情人生活在一起。普拉斯的死与休斯的背叛有着直接的关系。普拉斯深爱休斯的主要原因就是他拥有过人的天赋,同时又长得强壮英俊,既是普拉斯在诗歌方面的老师,又是生活中的伴侣。普拉斯喜欢身体强壮的男人,因为她认为这样的男人是创造力的象征,因此,只有休斯这样的男人才与普拉斯相配。与丈夫的分居不仅改变了普拉斯的性格和诗的创作风格,也改变了她在生活中的角色;不仅毁掉了他们的婚姻,也预示着普拉斯生命的结束,因为从她爱上休斯的那天起,丈夫,诗歌,和生命对她而言就成了不和分割的一个整体。2、孩子的死亡:普拉斯儿子女儿的死使她那种寂寞空虚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她无法协调好自己在生活中的三个角色:诗人,妻子,及母亲。她认为女人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做一个尽职尽责的妻子和和蔼可亲的妈妈;另一条就是做一个自己梦想追求的事业成功的女人。对也一个既热爱家庭有无法放弃事业的女人来说,选择是痛苦的。3、她的父亲是一位生物教授,在波士顿大学里,在昆虫学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名望。普拉斯八岁时他的突然离世,使原本就敏感的孩子陷入无尽的痛苦中,甚至发誓再也不向上帝祷告了。在父亲去世的第二天,她便对母亲保证这辈子再也不结婚了。失去父亲的普拉斯就像是被人遗弃的孤儿一样,一直无法走出丧父的痛苦,在她看来,父亲的离开不只是身体的消失,好像是她灵魂中的某种东西也随之消失了,在她的心里留下一个深深的洞,她童年的精神基础不在牢固。

(三)个人因素:1、八岁父亲去世后,普拉斯就企图自杀过一次,不过失败了。在她后来的日记和书信中她并没有透露她这一次自杀的原因和意图,但可以肯定的是与她父亲的离开有直接关系。2、1953年夏普拉斯曾被任命为主编,六月末她离开了一段时间,回来后她发现主编的位置被取代。她的失望与挫败感与日俱增,在八月,她吞服了大量的安眠药,再一次选择了自杀。三天后被发现送到了医院。3.1963年2月11日,一个寒冷的清晨,普拉斯再一次陷入绝望,这一次比以往都强烈,她扔掉用了多年的钢笔,打开了煤气,这一次她没有给自己留下被救活的机会。

死亡意识与西尔维娅·普拉斯紧密相连,死亡主题是她诗歌的主要部分,她短暂又戏剧性的一生注定了她在文学领域的传奇地位。

参考文献:

[1]彭予.美国自白诗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上一篇:国内高校成人英语学习者学习现状研究分析 下一篇:浅谈服饰心理活动之着装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