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小班条件下构建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17 08:30:40

高中数学小班条件下构建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在江苏省的很多市县,小班化教学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对于数学这一门在高考中占有统治地位同时又难度很大的学科,小班化以及合作学习无疑是很多数学基础薄弱又找不到学习方法的很多同学的一剂良方.本文从小班化氛围与互动性的正运用、不同学力、不同学情学生如何在小班化合作学习中做到均衡发展、如何通过合理的分工学习提高所有人的学习效率等几个方面对小班化合作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作了研究.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投资的持续增加,教育教学的软硬件水平都有了大大的提高,而最值得关注的莫过于小班化合作教学条件的成熟.小班化教学跟传统班级建制相比较的话有着很多独天得厚的优势.首先就体现在教师可以有时间和空间关注到绝大多数甚至所有学生的发展.这也为教育的进一步均衡提供了可靠保障.同时,由于班级人数的锐减教师以及学生的双向交流空间明显的加大了,学生专注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最后,小班化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和发展独特个性的机会.在整体教学中,具备课时间条件和精力条件,让同学们在基础性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充分的发展自身独特个性.我所在的学校从今年开始全面进行了小班化教学,乘此机会我对小班化以及合作学习在数学学科中的运用作了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互动中合作的实效,营造氛围提升质量

合作学习不能停留在表演层面,不能为了合作而表演出合作,金玉其外.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实效性很强.错综复杂的知识结构,逻辑上的连贯性,每个知识框架下大量的需要掌握的练习.这些特点注定了数学课堂不论是不是小班化是不是合作学习框架下,课堂密度都是相当大的.所以在构建合作互动学习的时候,作为引导者,要注重知识的深入挖掘,要设计出紧密结合认知档次且大容量的互动学习内容.

在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一块内容的教学中,我首先挖掘背景,使用二次函数进行导入,引导他们从表象观察函数和方程之间的关系.接着通过对两个函数零点的确定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当随着认知的深入,促进学生巧妙运用知识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互动任务:大家分组来解决这样一个实例;把一条小溪看作x轴,再将前后两个位置看做P、Q两点.问题在于,当P、Q跟小溪是什么样的关系的时候x轴和PQ的函数图象是相交的?(分别在小溪的两侧).这个互动问题设置在课堂的中的第二个学生活动之时.通过这个课堂活动,小班下的同学们通过互动掌握推理的技巧,将之前刚掌握的两个知识内化、抽象,上升到数学模型的高度.通过合理的互动任务分配合作解决这个较大难度的问题.与此同时通过组间的共同努力以及相互指导,让一些理解上存在瓶颈的同学紧跟大部队,缩小学情差距.

二、充分利用小班化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关注度,降低组内数学学习水平差异

以前在幂函数的教学之中,由于容量大,要求能够掌握什么是幂函数,还要能够从图形上去理解其性质,最好还能灵活地去使用.同时还能够通过合理的思维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一般的一些函数进行多方位的对比研究.课堂容量 不可谓不大.这块内容的抽象性特点,也让部分学生在理解的时候有较大难度.在传统班级体制下教师要对每位同学都给予个别的指导的话在课堂的时间中几乎是不可行的.所以在理解的瓶颈之下逐渐的形成了较大的水平差异.而小班化背景下,从数量上,学习个体大幅度减少.总的指导量大大降低,组织空间上也给予教师较大空间.我在幂函数的教学中就注重了这点,根据学习的能力以及基础进行合理的分组,然后再提出层次性的开放性任务,以激发能动性为主要动力促进积极的探究.例如在幂函数中,函数的涵义和外延是相对难掌握的,于是笔者对小组内学习进行了分工,在实例分析的时候可以部分同学进行举例,然后另外的同学进行内涵的辨认,通过合作分工,合理减低总体难度,减小学生之间的差异.

三、借助预习前置优化合作任务分配,提高合作效率

预习对于课堂学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需要有较多的时间作为保障,所以预习相对重要,而更加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合作的指向必须在预习阶段就先行明确.小班中,每位学生都要先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充分、独立的考量.找出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同时预习的过程也是新旧联系,升华知识的过程.个体在预习的过程中逐步联系前后的相关知识以及实践经验,升华出自身的知识体系.小班合作教学中应当注重预习情况的了解,及时地通过课前检测、提问等方式对预习的成果进行检验,并合理地针对预习的反馈调整课堂的教学设计,将有限的时间用到最需要去解决的问题上去.

总之,小班合作教育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尚有很多问题亟需去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如合作学习中机会不平衡的问题,如合作的时机如何掌握的问题以及无效学习的规避等.这就要求教者在学习小班化教学理论的同时带着思考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为小班合作教学真正的高效优质作出贡献.

老师在教学中如能处处注意些大例题的跨度并进行适时的启发和提问,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精神.

值得说明的是,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倾听并注意及时的鼓励与提示,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友好和睦的思维环境;同时,对学生的回答,不管学生回答的质量如何,教师都应该追问你这样回答的理由是什么?你用什么来支持你的答案?如发现不足,就可问如何修正?

这样通过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关注以及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修正、归纳、总结,就会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逻辑是否清楚、依据是否充分、推理是否正确.只要能长期坚持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就一定会对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优良的思维品质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浅谈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的解答策略 下一篇:圆锥曲线题型的常用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