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海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

时间:2022-08-17 08:20:08

浅谈青海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

摘要:青海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分布有祁连山、柴北缘、东昆仑和西南三江北段等重要成矿带,是中国有色金属、贵金属、盐类与能源等矿产的主要蕴藏地之一,但主要成矿带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调查工作程度低,找矿潜力巨大。

关键词: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腹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地跨古亚洲和特提斯――喜马拉雅两大成矿域,北起祁连山主脊以南,南到唐古拉山一带,西至阿尔金山以东,东达积石山。其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东北部与甘肃省接壤,东南部与四川省相接,西南部与自治区毗连,面积超过72.2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东部地区通向的重要通道。该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分布有祁连山、柴北缘、东昆仑和西南三江北段等重要成矿带,是中国有色金属、贵金属、盐类与能源等矿产的主要蕴藏地之一,但主要成矿带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调查工作程度低,找矿潜力巨大,是中国西部发现大型――超大型战略性矿产调查开发基地的一个最有利地区。

1 青海矿产资源调查的主要问题

1.1 基础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实验测试滞后

由于资源调查的骤然升温,造成各种来源的地调资金剧增,项目增长过快,按照现有地调力量无法正常完成目前的地调任务。许多项目主要精力放在应付繁重的地调任务之上,各单位技术管理无法到位,许多项目不能在很好的研究基础上开展工作,甚至部分专门的研究项目也未能很好的组织实施,造成科研严重滞后、重要技术问题堆积,质量问题处处可见的现象。大比例尺基础地质调查程度很低,1∶20 万物化探以及1∶5 万区调、矿调、化探、地磁覆盖太少,许多矿产调查项目没有 1∶5 万大比例尺基础资料,基础地质调查滞后,矿产工作“马后炮”现象普遍,地调技术路线与调查程序颠倒,实验测试滞后,分析数据不能及时提供,无法满足大规模矿产调查工作的需要。

1.2 找矿难度加大

经过十几年来的地质大调查和省地调项目的大量启动,地质工作程度不断提高,地表矿发现的概率急剧降低,浅覆盖区找矿和深部找矿成为新的技术课题。在这样一个找矿发生重大技术转变的时期,加之物探和钻探技术设备、人员素质和各专业协调配合等种种因素的制约使得找矿难度不断加大。

1.3 技术力量不足

青海的地调队伍包括省地矿局、省有色地调局、青海煤炭地质局、省核工业地质局、青海建材总队、省环境地质局 7 家地调单位。在各类技术人员中,实际从事生产科研(包括实验测试)的人员不足70%,能在野外承担地调项目的就更少,不足50%,真正从事地调项目的高级职称以上人员更是稀少,不足10%。

随着地调项目的剧增,造成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特别是项目负责技术骨干严重匮乏,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地调领军人物更是屈指可数,致使调查工作缺乏先进可行的现代成矿理论指导,基本上局限于一般性就矿找矿层次上,无法保障矿产调查项目的实施成效。

2 对策与建议

2.1 调查评价部署建议

2.1.1 加强基础地质调查与地质科学研究,全面提高

从青海地质工作的精度出发,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实际调查精度远远低于成图比例尺的精度要求。比如,1∶20 万区调,从 85 年开始路线地质调查的平均间距在 5~8 公里,相当于 1∶50 万以下的精度;1∶20 万化探在昆仑地区为 1∶50 万的甚低密度扫面,也无法满足找矿工作需要;近期开展的 1∶5 万矿调项目由于采用数字填图技术,人员缺少,地质露头的观察质量明显降低,许多基础问题研究不清,调查精度也难于保证。因此,切实加强青海的基础地质调查,严格按1∶5 万精度要求覆盖全省主要山地,并据情补充专门性大比例尺地质调查是实现青海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基础。

2.1.2 应着手规划实施重点成矿区带的系统评价

系统评价部署思路与国家基础地质调查基本比例尺的提升趋势相吻合,全面开展大比例尺的地物化遥地质调查与测量是资源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是在我国新的经济基础条件下,我们应将其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程度和水平。

2.2 注意研究的若干科学问题

2.2.1 在成矿环境研究的同时要重视矿床保存条件的研究

工作中我们注意到与沉积盆地相适应的沉积矿床、火山沉积矿床的形成环境,注意到构造岩浆作用形成的岩浆矿床,注意到存在于大陆内部的伸展盆地中与双峰式火山岩、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床。对矿床形成与造山作用过程的关系、造山过程中形成的各类造山型矿床、特别是陆内碰撞叠覆造山型矿床、大量存在于大陆边缘的大洋残留物中矿床的认识和研究是不够的。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了与矿床形成之后矿床保存条件的研究,以及大陆内部叠覆造山阶段矿床形成条件的研究。这应引起我们工作的重视。特别是对青海这样一个造山带发育、多旋回构造成矿作用多次叠加的地区,显得尤其重要。以岩浆岩有关的矿床为例,我们进行初步的分析:根据昆仑的岩浆岩分布特点,与岩浆岩有关的矿产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陆相火山岩主要为晚三叠世,那么与火山岩相伴形成的中酸性浅成岩―斑岩的主要发育期也应为晚三叠世,因此,晚三叠世斑岩体成为东昆仑斑岩找矿的主要目标体之一。

2.2.2 青海的成矿期问题

第一,古特提斯是青海大地构造基本格架的成型期,而中生代是青海古特提斯残留洋闭合的同碰撞造山期,强烈的造山与成矿作用不仅形成大量的同构造矿床,而且对先前的成矿作用发生强烈改造。昆仑及其以北的矿床主要形成于这个时期。它主要受南特提斯洋盆扩张作用造成的北特提斯残留洋盆强烈碰撞造山作用控制。

第二,中生代以后的陆内叠覆碰撞造山作用控制了新生代盆地和内生矿床的形成,也是青藏高原隆升成矿作用的形成和叠加时期。青海的许多矿床主要成生于该期。该期也是整个青藏高原的主要成矿期。主要受新特提斯构造作用及现代印度洋的扩张,致使印度板块强烈的持续向喜玛拉雅山下插推挤的陆内叠覆碰撞造山作用控制,是南特提斯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的远程效应。从内生矿产来看,华力西以来,特别是三叠纪之后的成矿作用表现最为强烈,并具有自北而南成矿时代逐步变新的规律。反映了与构造迁移演化方向一致的特点。沉积类矿产比重大,主要分布在昆仑以北地区,陆内造山形成的柴达木前陆盆地现代盐湖矿产、新生代石油天然气矿产、古近纪 - 新近纪深层卤水等集中丰富。当然,早古生代的多岛洋构造格局对东昆仑以北的成矿也具有重要意义。

2.2.3 矿床模型的研究及其深部找矿问题

目前青海的固体矿产调查已进入地表找矿与寻找隐伏、半隐伏和难识别矿床的“攻深找盲”技术转化和理论找矿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成矿理论为指导,才能实现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以往的许多调查项目由于缺乏对矿床成矿模式的研究,造成浅覆盖区调查成果不理想,地调工程见矿率低下,主因就是没能找到以成矿模式为指导的最佳调查方案。因此在不同调查阶段开展的矿产调查,其工程布置前必须加强成矿规律研究,初步总结矿体的空间展布特点,重视矿床模型的建立工作,加强与成矿有关的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对关键问题甚至采用工程揭露,建立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区域成矿模式、矿床成矿模式,并随调查程度的提高和认识水平的深化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我们的矿产调查方可取得预期的效果,这是我们调查工作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3 结语

青海的调查与资源转换战略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应从放开投资、大量引入各类社会资金,提高调查标准、鼓励投资调查、用活探矿权政策,加强技术管理,全面提高地质研究程度,激励发展壮大省内地调队伍,做实人才政策,大量引进国内顶级地调人才和队伍,提高地调科技含量,才能真正激活青海地调市场,走出找矿困境,创造地质找矿的神话和奇迹。

参考文献:

[1]青海省地质矿产局.青海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2]施俊法.世界矿情(亚洲卷)[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3]张雪亭,杨生德等主编,青海省板块构造研究[M],地质出版社,2007.

上一篇:网吧消防要求和消防检点探究 下一篇: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手法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意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