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时间:2022-08-17 08:06:53

素质教育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摘要:计算机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计算机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也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本文就怎样在计算机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展开研究,介绍一些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能力 创造性思维 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079(2008)10-0031-01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课程,计算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学生素质,使计算机知识和信息处理成为广大学生知识、能力及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计算机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所谓计算机能力,是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对学生的信息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读印刷的文本,而且随着全球网络化的到来,如何有效、快捷地阅读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了每一位大学生必备的才能,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二、计算机课程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造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1]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有利于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

三、计算机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方式

1.营造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

现代教育的观点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老师的热爱、尊重、期待中去主动学习,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

2. 教学方法、形式应多种多样

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一个求知、创造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为了让课堂处于一种比较宽松和谐的状态,更好地建立“师友型”的师生关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也是好办法。

3.精讲多练,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当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上具有很好的作用。

4.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素质教育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追求的较高目标,然而使学生真正地具有自学能力还需教师精心的培养。

(1)教师积极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启动创造性思维。创造可从问题开始,例如,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中,当讲到“按钮”控件时,若直接给学生讲该控件的属性、事件、方法,则课堂气氛即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学起来也感到似懂非懂。所以,我在讲授这一类问题时,一般都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新授内容的应用例题,让学生首先对本节课产生一种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再结合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给学生提出几个思考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讨论问题的答案。因为老师还没有讲,所以学生讨论、交流后的答案会很丰富,尽管答案有对有错,但通过这一思考交流,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锻炼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活泼生动的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无味的计算机教学变得有趣[2]。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课堂教学在形式上虽是集体授课,而实际上则是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课外活动小组则打破了课堂教学的的局限性,学生们既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使每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若老师能适当引导,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就能很好的保持和提高。

5.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合作精神

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忍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观念、优秀的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身处顺境,经历单纯,没有经过失败和挫折的考验,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因此,在实验课中,让学生反复调试每一个实验,使学生在经受失败和挫折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毅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的革新必然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它强调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统一。[3]由于计算机课是一门发展日新月异的学科,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所以以课堂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全体教师都在力行的一项任务。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教师在接受计算机时,也应逐渐接受新的教学思想、新的学习方法和手段,要通过提高自己对语言、图像、文字的综合处理能力,使知识结构得以完善,教学水平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纾.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实践[J].长春广播电视电大,2004.2:p4.

[2] 张剑虹.兴趣――计算机教学中的“催化剂”[J].中国教育报,2001. 5:p79.

[3] 刘茂森.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J].东北师范大学,2003.3:p34.

上一篇:浅谈外语教学中文化的引入 下一篇:高职院校考试模式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