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

时间:2022-08-17 06:32:56

浅谈课堂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接受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方式方法,这些都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多变化,极大的推动了教学的发展和创新,课堂的确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在接受新理念,运用新方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进入了一个误区,我们有必要认真的探讨一下。

一、课堂教学中讲解的“少”

新课标下的教学强调创新、变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的发展。这种理念为各门学科带来了一次绝佳的发展机遇。由于突出了开放意识、民主意识,学生自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表现欲都被激发出来。“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得到了初步而有效的改变。而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在展示出一片曙光的同时,也给人留下一分忧虑:学生活动成为一种时尚,新内容尚未充分领悟,便几个学生合围而坐,展开讨论。还有当堂辩论,动作演示,影视观摩,声乐熏染等等,课堂变得热热闹闹起来。不少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倘若是碰到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等,执教者更是要做到自己少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填鸭式”,讲多了就是“越俎代庖”。这些现象不禁令人深思:难道这就是新课标下的创新教育吗?不是,断然不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满堂闹”的状况,是我们对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的认识和做法出现了偏差,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传统的教学方式固然当改,但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是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和专家们深入思考的。任何领域,任何形式的改革都不能完全割裂历史,都应既继承又创新。我们是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让学生自主活动,但要把握好一个度,并且不能籍此而否定知识传授(包括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下同)的作用和地位。而实际上新课改的目的是“针对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新课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可见,新课标虽然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未完全否定知识传授的应有作用,要求讲的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学生活动的关系,当讲则讲,当活动则活动,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讲授”是增进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它在组建知识内容,建立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点化认知误区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各门学科自身的特征也决定了讲授是必不可少的。学科知识浩瀚无边,而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讲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譬如,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鉴赏可以见仁见智,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介绍各流派的不同看法来加强学生的见识,扩散其思维,鼓舞学生大胆发言,师生互动才能撞击出强烈的思想火花。文学鉴赏的一些方法、步骤也应指导一下,以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数、理、化教学中各类习题的解答,同样需要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分析,再讲解、介绍一些典型的、不同的解题方法,甚至补充一些现行教材中未涉及的方法,这对于学生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是十分必要的,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力。讲解以后,再让学生自己去做,岂不是事半功倍!如果事前不加点化就让学生漫无边际的去思考讨论,其主体地位好象是得到突出了,但效果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可见一些基本的知识讲授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该多讲的时候就要大胆的讲。

二、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多”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课堂教学也大都引入了信息技术,这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可以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特征,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达到了传统教学达不到的教学效果,深受师生的青睐,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当前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使用多媒体过多的现象,有时反而使多媒体计算机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

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最容易看到的现象是,许多教师在整堂课中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教学,讲课的过程也就是一边播放画面,一边配合讲解,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似乎只是一个电脑操作手和画面解说员。在课堂设计和使用时,一些教师在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时,容易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在课件中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只会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教师的讲解被极大的冲淡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有些教师甚至干脆用多媒体替代黑板与挂图,完全放弃了板书,所有课堂内容全部由课件画面给出而一字不写。这样做的结果对于有的课程也许影响不大,但对于有些课程的教学效果恐怕就有很大的影响了。例如在数学这门课程上,对于一道习题的讲解,教师一般需要通过引导启发学生理解题意,逐步分析思考,最后寻找并归纳出解法。应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教师往往在分析完后,直接一次性展示出完整的解题过程,这样做对于学习程度好的学生没什么问题,但对于后进生来说,困难就较大。由于解题过程是一下子完整的打出,他们往往很难真正清楚准确的理解各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真正学懂掌握,以至于课后做题还是稀里糊涂。在这种情况下,更好的做法是教师在分析完后,在黑板上引领学生逐步边讲解边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的板书,这样对于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在他们的脑海中就有一个比较清楚、准确的理解,从而真正把知识学懂、学会、掌握。

事实上,任何教学媒体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心理学、现代教育学证明,在教学活动中,融合体现个性风格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可使教学生动活泼,富有特色。要防止教学思路被多媒体所左右,自己好的教学风格被计算机演示的程序所湮没,最终失去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再说,教师有条理的、必要的、整洁美观的板书,它使学生受到的美的熏陶和感染,对学生书写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因此,那种过多的使用多媒体,将多媒体课件一放到底的教学方式,是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

另外,在物理、化学课堂上,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教师过多的使用多媒体演示代替了实际动手实验。的确,多媒体课件在理化实验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它可以模拟各种实验过程、实验现象。但它绝不能完全代替实际动手操作。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强调“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这些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落实和实施,都离不开实验。要达成这一目标,完全靠多媒体课件模拟是根本做不到的,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影响很大。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只有亲自动手去做一些实验,去感知化学事实,才能准确领会、掌握化学知识和理论,并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因此,使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教学只宜少量的、有选择的使用,而绝不宜多。

上一篇:浅议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田径教学 下一篇:浅谈新时期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问题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