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离

时间:2022-08-17 06:15:32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离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必须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此三个维度的目标具体化并且落实于教学活动之中。在备课时,要围绕着这些目标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思想、心理等方面达到预期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能够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首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们勤于动脑,善于发现。其次,要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能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启发、借鉴和学习,思维由集中到发散,又由发散到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中得到了发展,对解决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交流活动中,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不轻易地表态或者下结论;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要压抑,而是在群体的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的过程应当鼓励学生及时展现,不要害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关键是要通过交流和讨论了解自己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在认识理解问题时的缺陷。

三、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数学的许多定理定义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而这些知识往往又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令学生兴奋起来,使所学内容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强烈的印象,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针对中学生善于自我表现。回答问题积极踊跃的特点,教师应当设计一些富有新意的训练题目,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进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这样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有利于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创设评错情境。学生以错误理

数学是一门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学科。因此,对于数学知识的讲解除了要从正面解释外,还要做一些反面文章。即针对学生在理解知识要领时常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设问或故意出错,让学生从正确与错误的对比之中明辨是非,提高知识要领学习的准确性、全面性、逻辑性。由于这种创设的评错情境所给出的结论与学生的思维发生冲突。学生寻找错误原因的动机会非常强烈,一旦错误被揭穿,必定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知识的掌握便会更加准确。

五、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点,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统称。教是为了学,如果教学方法不够恰当,就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了。每一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教师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不同以及教学设备的改变,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通常采用谈话法与小组学习相结合方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还时常穿插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验证几何结论。这样就为立体几何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增强了。此外,我还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讲授、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努力探索,互相交流,确保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等传统教学技术无法具有的优点,特别适合有关几何图形、函数图象等知识的教学。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和图形、动画的演示和视频的播放,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而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但是,值得提一点的是,我们不能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而丢弃传统教学用具。实际上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一段时间正好可以让学生审题和思考,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保留在黑板上。然而过多地利用多媒体之后,课堂上的教学容量大了,而且内容展示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足够的思考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展示很快就过去了,让学生应接不暇。其实教学由原来的“人灌”变为无效的“机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恰到好处地用。理想的教学应把教师、传统教具和多媒体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七、精讲例题。多做练习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根据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和思维方法等特点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地追求例题数量,而是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的过程视具体情况而定。可由教师完整地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在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让学生也能够参与其中,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完全承包。教师应当腾出十多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做练习题、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解答学生的提问,进一步地强化对本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堂课作准备。

上一篇:让多媒体点亮数学课堂 下一篇:项目教学法在变频技术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