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焦作太极拳发展现状与分析

时间:2022-08-17 04:48:57

河南焦作太极拳发展现状与分析

摘 要: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河南省焦作市太极拳运动及其太极拳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河南焦作;太极拳;现状;分析对策

1.前言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瑰宝、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焦作温县陈家沟,由陈王廷在家传武术的基础上,汲取诸多拳术之长,结合导引吐纳之术、经络之学,依据太极阴阳之理创编出来的。陈式太极拳做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因其有着独特的文化思想和健身效果,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改革开放后,太极拳走出国门,在世界上广为传播,蓬勃发展。目前焦作市太极拳及其文化已得到广泛大力推广,伴随着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流大赛”的勃勃生机发展,在国内太极拳几乎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同时借助“焦作国际太极流大赛”走出国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太极拳在全世界广为传播,并形成了巨大的文化市场。

但是,目前在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中还存在有很多误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通过对焦作市太极拳练习者的问卷调查、走访专家以及实地考察,全面分析目前焦作市太极拳文化的发展现状,总结发展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焦作太极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

在“焦作国际太极流大赛”的影响下,太极拳的发展及其文化推广在高速发展,但是同样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氛围不浓郁、宣传力度和广度不够、投入不足、太极拳“根”优势不明显、普及的同时忽略了提高、缺乏凝聚力、内耗过大、缺乏高层次的人才、对太极拳深层文化的研究发掘不够、产业化的程度不高等问题

2.1 忧患意识不强,投入不足,没有切实做好太极拳“根”文化

河南省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河南面向全国、全世界推广的两大文化品牌――少林拳和太极拳。在少林拳已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在全国各地甚至国外争打少林品牌、争做少林文章的形势下,太极拳如何发展是一个摆在焦作面前艰巨而迫切的任务。尽管焦作市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有很多的问题,缺乏忧患意识和紧迫感。

我们众所所周知太极拳拳种流派―陈氏、杨氏、吴式、孙氏、武式、赵堡、武当等派别。其中以焦作陈氏太极拳影响最大,尽管说焦作现在已确立了太极拳“根”的地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国内很多地方都在以太极拳为主题发展相关文化产业。

2. 2 太极拳文化氛围不浓郁,宣传力度和广度不够

焦作除了每年举办的“焦作国际太极流大赛”有一定影响力外,在没有其他关于太极拳相关的比赛、研讨会、文化节等等。在焦作市区除去为了承办中国“ 焦作国际太极流大赛”而在一些主要交通路口、转盘处设立的太极拳法雕塑,在一些文化墙上有太极拳知识以外,很少见到其他的内容。一些临时性的宣传、广告品,也随着大赛的结束而销声匿迹。同时在太极拳一些文化场馆、旅游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很少,既然焦作市是太极拳文化市,却没有一个以太极拳文化对外宣传文化标志的的物质载体。

2.3太极拳文化产业化的程度不高

太极拳文化产业虽初具规模,但不论是质和量都还不能满足需求,产业化程度不高。以太极拳培训业为例,焦作市现有的50余座太极拳武术馆校中,主要以个人投资为主。规模最大的武校在校生也只有二百人左右,全年培训的人数也不足万余人。相对比较少林寺,其登封的塔沟武校一所学校就有二万多人。两者在规模、影响和效益上相距甚远。少林拳的表演团队在整个武术界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表演的级别很高。而太极拳的表演多年来一直以几位名家的演练为主,团队表演的水平和档次不高。

2.4高水平的太极拳指导及教练员缺乏及太极拳技术动作复杂缺乏创新

焦作市太极拳辅导业缺乏高层次辅导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焦作太极拳最有名的“四大金刚”中只有一人在焦作发展,另外还有一百多位有声望的拳师散落在全世界各地授拳。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很少能兢兢业业去研究发展太极拳,和培养太极拳高水平人才。同时相关政府部分没有形成一个专门负责太极拳日常事务管理机构,关于太极拳的各项工作大多有好几个部门协调管理,这样一来效率极低,以至于很多事情做起来繁杂、重复。

3.对策和建议

3. 1 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加大投入。

要抓住当前省、市、县三级政府对太极拳发展所创造的良好机遇,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效仿少林寺,建立太极拳特色品牌文化,使其真正走出国门。

全方位、立体式、持续地宣传和推广太极拳文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连网、招牌广告、社区文化栏和文化墙等多种媒体载体,建立稳定的太极拳文化阵地,营造浓郁的太极拳文化氛围,让人们能够在焦作随时随感受到太极拳文化。走出河南走向世界。

3. 2 做好太极拳“根”文化,保护和发掘好太极拳文化

焦作在做好太极拳“根”文化,保护和发掘好太极拳文化的工作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是加快太极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

二是集全市之力抽调专家学者,深化太极拳文化的研究;;

三是办好高水平的太极拳文化专业网站和创办具有正规刊号的太极拳刊物,建立牢固的太极拳文化阵地。建立太极拳文化学院,定期组织太极拳文化交流会、年会、文化节。

四、在焦作市区建立太极拳主题文化馆、主题公园、及具有太极拳文化内涵的建筑、雕像。大力开发焦作太极拳人文旅游景点,例如在温县,陈家沟的四大景点即太极拳祖祠、碑林、杨露蝉学拳处和东沟以及新建的太极博物馆和太极文化广场、太极球、太极推手雕塑、太极图雕塑等人文景点。

3.3 加大太极拳人才的培养

高水平的太极拳师资和管理人才是影响太极拳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对现有师资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拳法理论。二是进行严格的太极拳授拳资格认证,剔除滥竽充数者。三是成立高等太极武术学院,或与高校联合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

3.4 加大太极拳技术动作创新

从陈氏太极拳的产生和发展的一百年多间,,陈氏太极拳经历了由老架、小架到大架、和式、忽雷架的不断创新和改造,从陈发科到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又经历了由83 式到38 式、18式等的简化过程,使复杂的陈氏太极拳越来越简单易练,越来越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新时期,国家体委号召全名健身,作为中华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也应使其动作技术结构不管创新,使其简单化富有乐趣,不但受老年人的喜欢,更应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让孩子喜欢,走进校园走进体育课堂,走进大众生活的没一个角落。

4.结束语

太极拳不仅是更好地了解“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而且更是“ 一部身体文化的书籍”。但是,太极拳在现展中的诸多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去认真的思考,这将是对传统武术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新的探索。

焦作市太极拳及其文化再其高速发展中同样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加大投入,加快推广和产业化进程; 做好太极“根”文化,保护和发掘好太极拳文化。

文献综述

[1] 朱国军. 太极文化的推广及其产业化问题的研究[ J] .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1 ): 61- 64.

[2] 孙军,丁俊霞. 办好太极拳年会、推进太极文化产业发展[ N] . 焦作日报,2008- 11 - 24 ( 8) .

[3] 韩雪,韩爱芳. 陈氏太极拳在现展过程中的思考[ J] .搏击-武术科学,2006( 4 ): 27-29.

上一篇:浅谈高中生物新课标 下一篇:浅析中国民间剪纸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