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8-17 03:16:38

【前言】地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传统的实践教学以实验教学为主,设计、创新为辅;以理论作为依附,验证性为主,综合性、设计性为辅。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也有所变化,更多的需要直接可以投入使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 (一)社会需求转变导致实践教学的变化 ...

地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在教学型院校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路径。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行开放式办学、建立稳固实习基地,完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体制与机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教学型院校;培养目标;实践能力;地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231-02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地理学科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不仅对深化理论教学、树立学生实践观念、培养学生实践素质、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接轨的最直接途径。

一、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实践教学以实验教学为主,设计、创新为辅;以理论作为依附,验证性为主,综合性、设计性为辅。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也有所变化,更多的需要直接可以投入使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

(一)社会需求转变导致实践教学的变化

现今的人才需求已经从粗略的人才范畴转变为理论功底深厚、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人才,因此仅依靠传统的实验教学远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应该构建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从多维度、多层次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人才培养应密切关注人才市场,需要从社会人才需求入手,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重构,以生产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二)科技创新催生实践活动层次化

研究型创新实践主要根据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为少数对科研创作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空间和平台,以技能竞技为契机,通过适当增加课题的深度、广度和更加严格的规范标准以达到培养尖端人才的要求。高等教育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因此,正确认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课题。

(三)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目前,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基本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科学素养教育,即自然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学基本理论教育。重在知识教学,要求教师立足于自己学科的高度,紧跟学科前沿,探索问题,思考问题,在更新自己所授知识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第二部分主要是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科建设的基本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

(一)以平台为依托,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硬件环境整体建设思路是营造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包括:营造真实生产实习、构建模拟仿真系统环境和建立仿真实训基地。建立校外教学基地不仅可以弥补校内实习设备和场所的不足,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氛围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从事职业岗位的能力,既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得到直接参与生产和管理的锻炼,产、教、学结合,丰富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建立“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框架

以课程体系结构调整改革与教材建设为切入点,建立“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框架;以实践与科学研究为依托,精品课程与教材建设为载体,实施“应用型”教学模式;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教学管理为手段,建立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以课程建设的不断完善,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具体的培养方案是:确定一个目标――培养技能型人才,建立三个“三三制”――即(1)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2)教学内容――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3)实践体系――包括课程实验、教学实习与科学研究;实行三阶段能力递进,即实现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与自主创新的递进。

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以教学计划为先导加强实践教学

1. 精简课堂教学课程

精简部门自然地理课程门类,将地质与地貌、气候与水文、土壤与植物合并进行综合实习,既可避免重复性内容的学习,又可减轻学习负担,多出实践锻炼的机会。

2. 增设方法类课程

地理科学专业一般都包含有地理学基础、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四个方面的专业基础课程。地理科学是实践性很强,地理实践活动开展需要地理研究方法与技术。因此,可以适当增设地理方法类课程,有利于全面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3 .增加实践性环节

针对教学计划实践教学不足,实习活动偏少的状况,教学计划必须调整:一是增加地理实习、野外考察或调查等实践性环节的时数,加大实践活动比例;二是提高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综合实习的实践教学要求和规范,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三是加强实践教学过程中研究课题的设计,锻炼学生实践活动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四是结合社团群活动及课外活动,有目的、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升地理综合素质。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实行开放式办学,建立稳固实习基地

积极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因此,我们与许昌市气象局(站)、地震局(站)、环保局、土地局以及中学等部门机构合作,建立长期的实习基地,满足地理专业实习和教育实习,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地方部门直接服务。发挥地理学科优势,加强与地方部门机构在科研、生产方面的交流合作,促进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并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应用创新和科研能力。

2.建立各层次各类型专业实习基地

根据野外实践教学目的要求,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全国性实习基地(综合野外实习需要);二是区域性实习基地(两门及以上学科野外实习需要);三是地方性实习基地(单科野外实习需要)。如我院逐步建立的三层次地理实习基地,即嵩山地质、地貌实习基地(地方性实习基地),信阳笔架山植物、土壤地理实习基地(区域性实习基地)和南京―苏州综合人文地理实习基地,为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发挥出积极作用。

(三)实践教学方法与评价的改革

1.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地理实践教学本身面向大自然、社会大课堂,改变原有方法形式,采用探究式、互动式、任务式教学方法实属必要。探究式让学生带有一定疑惑问题考察实习,激发主观能动性。互动式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话交流、充分研讨,共同参与实习过程。任务式是通过布置科研小课题,学生三或五人一组,在教师引导下,独立观察、查找资料、共同研究并完成实习任务。这些方法改革的尝试,对提高学生实习兴趣,提升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改变实习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2. 改变实践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效果的重要手段。多年来地理野外实习多是以完成实习报告评定成绩。经过改革尝试从三方面评定实践教学成绩,对于学生发展及实习效果等都有积极意义。一是实习中学生的态度、言行及集体观念等占30%;二是完成实习各类表格占30%;三是完成科研报告占40%,如有创新性,附加30%。

在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改革,可以通过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行开放式办学、建立稳固实习基地,完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体制与机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上一篇: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下一篇: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