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lphi的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

时间:2022-08-17 03:14:44

基于Delphi的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

摘 要:被称为信息时代的今天,互联网应用于各个领域。人们交流的需求和网络的发展互为推动力,很多开发技术成熟的广域网上的即时通讯工具,如MSN、QQ等被大家所熟悉并广泛应用,但这些产品的实现属于商业机密,具体细节不可得之。文章论述了基于局域网的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方法,以期借此理解网络协议以及网络通信工具的实现原理和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即时通讯;通讯系统;Indy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4-0060-03

0 引 言

高速公路要提供安全、快速、高效的服务,离不开监控系统的辅助管理,通过监控系统采集到的全面和实时的信息,高效地进行路径诱导,从而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的响应速度[5]。在此需求引导之下,管理和运营服务对联网监控、全程监控的需求也更加迫切。随着车流量的增加,高速公路上大范围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紧急情况的交通应急指挥问题日益凸显,单一路段服务的监控系统正朝为多条路径的路网服务的方向转化。作为连接各中心的桥梁,信息报送系统成为了监控中心的关键。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网路通讯应用在各个平台,但大多数网络通讯都需要借助Internet上的服务器,因此在为用户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用户造成了许多问题,如遭遇到网络攻击、传播的病毒、破坏防御系统等等。所以为了方便内部网络的信息交流,比如高速公路网监控系统的总中心和分中心之间的沟通,基于局域网的即时通讯工具的开发成为一种趋势。在2012年12月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中指出,要组织实施部省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和联网工程,实现部路网中心与京津冀辽四省市路网中心互联互通,指出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具备条件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区域贯通,发挥路网整体效益,加快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建设,推进省级路网中心示范工程和部省平网建设,建立基本覆盖重要国省干线公路出行信息服务平台。这表明信息管理工作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 系统总体设计的理论基础

1.1 C/S软件架构

C/S 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3]。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Web和Client/Server 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应用不同的模块共享逻辑组件,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

1.1.1 C/S工作模式

Client和Server(Client/Server或客户/服务器模式)常常分别处在相距很远的两台计算机上。Client程序的任务是将用户的要求提交给Server程序,再将Server程序返回的结果以特定的形式显示给用户;Server程序的任务是接收客户程序提出的服务请求,进行相应的处理,再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程序。

传统的C/S体系结构虽然采用的是开放模式,但这只是系统开发一级的开放性,在特定的应用中无论是Client端还是Server端都还需要特定的软件支持。

1.1.2 C/S结构的优点

C/S结构的优点是C/S架构的界面和操作可以很丰富,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故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而且客户端响应速度快。其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C/S结构只适用于局域网。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办公和分布式办公越来越普及,这需要系统具有扩展性。这种方式远程访问需要专门的技术,同时要对系统进行专门的设计来处理分布式的数据。

第二,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首先涉及到安装的工作量,其次任何一台电脑出问题,如病毒、硬件损坏,都需要进行安装或维护。特别是有很多分部或专卖店的情况,不是工作量的问题,而是路程的问题。还有,系统软件升级时,每一台客户机需要重新安装,其维护和升级成本非常高。

第三是对客户端的操作系统一般也会有限制。

1.1.3 B/S与C/S的区别

C/S和B/S并没有本质的区别,B/S是基于特定通信协议(HTTP)的C/S架构,是特殊的C/S架构,而B/S的提出也是为了满足瘦客户端和一体化客户端的需要。相比而言,B/S架构可以节约客户端更新、维护等的成本,却要受到通信协议的制约。

1.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UDP协议是英文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缩写,即用户数据报协议,主要用来支持那些需要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网络应用。包括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内的众多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应用都需要使用UDP协议。

1.2.1 UDP的概述

UDP协议的主要作用是将网络数据流压缩成数据报的形式[4]。UDP报头由4个域组成,其中每个域各占用2个字节,具体如下:

源端口号:UDP协议使用端口号为不同的应用保留其各自的数据传输通道。数据发送一方(可以是客户端或服务器端)将UDP数据报通过源端口发送出去。因为UDP报头使用两个字节存放端口号,所以端口号的有效范围是从0~65 535。一般来说,大于49 151的端口号都代表动态端口。

目标端口号:数据接收一方则通过目标端口接收数据。

数据报长度:数据报的长度是指包括报头和数据部分在内的总的字节数,从理论上说,包含报头在内的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65 535字节。不过,一些实际应用往往会限制数据报的大小,有时会降低到8 192字节。

上一篇:巧设情境 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SNS社交网络个人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