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代四川地区佛教造像的思考

时间:2022-08-16 10:49:42

对唐代四川地区佛教造像的思考

【摘要】自东汉明帝夜梦金人遣使迎佛起,中国开始佛教信仰。其传播速度极为迅速,南北朝和唐朝是我国佛教发展的两大高峰时期。但现存的唐代佛教造像却相对不足,主要保存于陕西、敦煌和四川地区,其中四川地区的造像算得上数量多,种类全,但由于唐代佛教美术有着极强的地域性特征,因此现在对于唐代佛教美术的认识存在很大不足,就四川地区来说,其造像图本究竟来源于何地,又为何多密宗造像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唐代;四川;佛教造像

中图分类号:B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84-01

汉时,佛教自印度传入我国,在上层文化交际圈中传播,但被归为黄老一系,其内涵寓意并未随图像一同普及,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扶持以及社会环境带来的信仰需要,佛教被当做心灵的寄托处迅速发展,当然这也与寺院负责医疗、教育、丧葬等事宜有密切联系。在北朝先后出现了凉州美术风格的平城样式、中国化了的洛阳样式以及源流争论颇多的青州样式。而现存实物相当有限的南朝也有盛况记载,可以说南北朝时期,我国已经进入全民信佛时期。而本文所讨论的唐代则是即南北朝后的,另一个佛教发展高峰唐代。唐代美术建立在大唐帝国繁荣文化的基础上,而唐帝国文化是一种开放文化,融合各种民族文化的复合文化。唐美术以丰满的造型和写实的立体表现著称,唐代佛教美术与前代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地区性的增强。唐代美术的分期沿用文学分期,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分别以开元、安史之乱和会昌灭佛为节点。

初唐时期,佛教美术遗存主要集中于陕西和四川,陕西是中央政府佛教美术的活动地,主要在洛阳地区,宾阳南洞和奉先寺洞造像是此时代表。而四川地区佛教造像则多位于川北和川中地区。盛唐时唐文化昌盛,除龙门石窟外,山西天龙山,四川广元、乐山一带都是这一时期代表,这一时期唐美术中极宫女性美的S形站姿菩萨确立,同时密宗造像大兴。发展到中晚唐时期,中原地区由于会昌灭佛的影响,开窟早想变得极为有限,现在我们很少见到这一时期的佛教美术资料。此时的佛教美术资料主要集中于四川和敦煌。这一时期佛教美术在民间迅速普及传播,导致追求现实利益的思想进入佛教美术,民间造像成为主流,因此弥勒佛、地藏、千手观音等信仰普及。

四川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历来都是连接南北方的要塞,唐时中央政府在此设立大都督府,统辖剑南诸州。早在佛教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南北朝之时,四川就处于一个特殊位置,川北地区在此时多为北魏统治。其他地区则归属南朝统治,现在学术界普遍把唐代四川地区的佛像归结于北方影响,但忽略了其南朝体系下的佛教传统。就石窟开凿来说,这必然来源于北方,南朝并无开窟造像的传统,这应为北方影响川北地区后传至全川。但石窟中的众多造像题材究竟是否也同样来自北方,这值得商榷。

虽然现在发现的南朝佛像十分有限,但文献中记载颇多。南朝多佛像绘画和庙宇建筑,建业与成都作为当时的两大主要城市,佛教也相当兴盛。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南朝佛教造像多出土于成都万佛寺,这批造像虽不能代表南朝佛像全貌,但也可窥一二,这批造像体现出与北方佛像不同的多样性,外来犍陀罗式的通肩大衣、中国化的服饰以及吉多艺术风格在此均有体现。这与成都位于中亚经青甘至南朝建业的必经之路上,因此说来南朝都城给其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虽然隋唐时期,天下统一,但文化艺术的传承不可能完全消除。

罗世平先生曾在其论文中提出,认为唐时,多高僧、画师和官员来返于四川与两京地区,这些人成为了北方佛像样式向四川传播的主要力量,并介绍了几种四川尚存但两京地区已经不存的造像题材,如菩萨瑞祥、一佛五十菩萨以及毗沙门天王像等。但当我们在对这些造像进行分析整理时就可发现其来源北方地区的观点很可能是不准确的。

唐代密宗造像兴盛,在四川地区更是如此,这离不开开元三大士的译经,当查找《高僧传》及相关记载中,可以发现三大士中的不空与金刚智并未沿当时佛教传播的主线印度-中亚-丝绸之路-嘉峪关-长安一线而来,而是从印度出发经南海和广州到达长安。这说明密宗很有可能先行渗透了南方民众中而非两京地区。就一佛五十菩萨这一题材来说,在我国的发现并不多,仅存在于甘肃、河南以及四川三个地区,其中四川地区存量最多,其中纪年最早的为绵阳碧水寺19龛,属于初唐,后为盛唐梓潼四面龛和通江千佛崖的造像,这是不得不思考很多学者认为的此佛像摹本来自于北方地区的说法,是否成立,因为从实际现存造像的纪年和位置来看,其很可能来自于成都的一些大型寺院,而后影响周边绵阳地区,最后才流向川中和川北地区。因此对于四川地区的佛教美术的认识应该打破原有的中心地区两京影响论,利用文献以及考古发现将其放置在一个更为全面的谱系下展开讨论,虽然说地方造像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的是民间造像,可能对仪轨并不了解,但可以从中得出一些传播和造像的端倪。

参考文献:

[1]刘长久.中国西南石窟艺术[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2]卢丁.成都周边地区唐代石窟造像样式形成的相关问题[J].四川文物,2014(3).

上一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职业院校物理教学中作用... 下一篇:论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