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金花狮子银瓶品鉴

时间:2022-08-23 05:58:10

2009年9月底,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在西安录制“寻宝――走进大唐”节日,西安收藏家陈先生持家传的一对鎏金狮子葡萄纹银)随请专家鉴定。银瓶一高18.7厘米,上口直径4.4厘米,圈足直径6.2厘米,重276克(图1)。口沿处有少许残缺。银瓶二高18.8厘米,上口直径4.3厘米,圈足直径6.1厘米,重266克(图2)。专家们从这两件器物的造型、化纹、文化内涵、制作工艺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是唐代的金花狮子银瓶(唐代将鎏金花纹称之为金花)。

这对金花狮子银瓶具有以下特点:

一、造型生动,形制规整

金花银瓶为喇叭形口,细长颈,圆肩,长鼓腹,幽足,造型挺拔,充满了曲线美。两件器物造型相同,火小重最相差无几,装饰纹样几乎完全相同,说明两件器物是一对,应是出自同一工匠之手。此类造型的细颈长瓶从北朝至盛唐流行于北方,迄令有1300年的历史。银瓶包浆自然,古朴沧桑,高贵典雅,令人赏心悦目。

二、纹饰多样,内涵丰富

银瓶颈部、肩部两环形带上及圈足上均鎏金。肩部两环形带之间,錾刻有婉转盘卷的缠枝葡萄纹,其主枝、茎、蔓、川‘、花、果实齐全。其间錾刻一只有华丽羽毛并拖长尾的迦陵频伽鸟(图3)及两只振翼飞翔的鸿帷(图4),在这些纹样之外錾刻均匀密集的鱼子地纹。银瓶长鼓腹上为满地装纹样,并有4幅鎏金四出菱花形开光,内饰雄狮戏葡萄主题纹样。4头雄狮形象同中有异。其一,中部雄狮呈奔驰状,神态威严,巨首,长弯眉,大圆眼,头上毛发后飘,鼻子高高耸起,鼻尖呈弯钩形,口大张,似在喘气;前肩处錾刻出一云纹状翅膀,两前腿着地,后腿腾空,尾翘起后扬,栩栩如生(图5)。葡萄主枝细长而绕菱花形一周,枝上有蔓和叶片、花朵,沉甸甸的葡萄串自然垂下。其二,雄狮呈站立状,后腿支地,前腿腾空前伸,巨首圆目,鼻子特长,鼻端后卷,口大张似咆哮,又似欲食葡萄,动感极强(图6)。其三,雉狮亦呈奔驰状,一双大耳高耸,口大张,尾后扬。葡萄枝叶繁茂,整串葡萄果实太重,几乎压弯了树枝(图7)。其四,雄狮呈痰走姿,回首张口,高鼻几近触到下垂的葡萄串上(图8)。4幅主题纹样之外密布葡葡纹,上端錾刻4只回首伫立的鸿雁,头上有云纹冠(图9);下端分别錾刻4只奔驰回首雄鹿,头上阴刻倒八字形的两只鹿角,角上阴刻密集阴线纹(图10),此种表现鹿角的方式属首次所见。圈足装饰也十分考究,其上錾刻叶瓣状二方连续图案并鎏金。收藏者陈先生赋诗一首,捕述其银瓶纹样内容为:“雄狮威猛戏葡萄,神鹿回首跃劲枝。鸿雁高飞喻腾达,迦陵频伽传佛音。”

古代金银器上的纹饰除了具有审美价值之外,还蕴藏着深刻的寓意。狮子是从两方传入中国的瑞兽,与西方文化联系紧密。唐人对外来动物充满了好奇与敬艮,往往对其加以夸张乃至神化,如有的雄狮双耳极度夸张,有的肩上生翅,有的伸出如同火象一样的鼻子。在佛教中,狮子为百兽之王,佛陀是人中的至尊,因此佛教多用狮子来比喻其无畏与伟大。葡萄串表现的是丰收景象,寓意多子多福;葡萄缠枝纹结构连绵不断,因而具有生生不息之意。鸿帷系知时鸟,《诗经・小雅・鸿雁》有:“鸿雁,肃肃其羽”的卅述。飞翔中的鸿雁则是腾达升迂、奋发有为的象征,回首伫立的鸿雁是传报喜讯的象征,鸿雁出没无碍,寓意远离烦恼,到达彼岸。秦汉时期,以鹿比喻政权,如“秦失其鹿,灭下共逐之”。唐代道教盛行,将鹿看做长寿的象征。鹿还是佛教中常见的动物,佛经记载,佛陀于过去世曾为鹿王,为救群鹿而丧失生命,并于临终时发誓愿将来得成无上正觉,使诸鹿能度脱生死岁网。迦陵频伽鸟佛教文学作品常见,梵名Ksalavin ka,又译作歌罗频伽鸟、羯罗频伽鸟、迦兰频伽鸟等,意为女子声乌、美音鸟、妙声鸟。此鸟产于印度。本出自雪山,山谷圹野亦多。其色黑似雀,羽毛美丽,喙部呈赤色。在卵壳中即能呜叫,声音清婉,为人世间、自然界、仙界中任何声音所不能及。佛经中说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中,有如来变化成的迦陵频伽。故以迦陵频伽鸣声来比喻佛和菩萨的妙音,而微妙悦耳之声能使众生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或说迦陵频伽为西方净土鸟。在净土曼茶罗巾,迦陵频伽作人头鸟身形。

三、工艺之糈湛

《唐六典》蜕唐代金银工艺有14种之多,即销金、拍金、镀金、织金、砑金、披金、泥金、镂金、捻金、戗金、圈金、贴金、嵌金、裹金。此对金花银瓶系捶揲成胎,利用银质比较柔软,延展性强的特点,逐渐捶击将板片材料按设计制成瓶型,板材接缝处焊接。圈足同样是捶揲成型,再与胎体焊接在一起。银瓶上的焊缝极小,说明当时焊接技术相当成熟。唐代金银都属贵金属,采用捶揲技术比铸造技术史省材。这对银瓶最薄处仅厚0.1厘米,足见捶揲工艺之高超。

银瓶大量采用錾刻技术。唐代使用的錾刻工具达百利,之多,要在很薄的金银器表面发现丰富多彩的花纹,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要錾刻出粗细不同的复杂纹样,需先制作不同型号的凿子,有些凿子头部不能锋利,以防止将较薄的金银片刻裂,并适合錾刻较圆润的纹样。有些凿子头部锋利,适宜錾刻出细腻的纹样,制作时有的线条为挤压而成,有些则是剔出的。鱼子地纹是唐代金银器的创新和特有的工艺。这些地纹排列整齐细密,无疑更需要精湛的技艺。

银瓶鎏金工艺堪称一流。鎏金需制作金泥,先要将黄金捶为金箔,再剪成细丝,在锅中加热烧红,加入数倍于金丝的水银,将其熔为液体,冷却后变成金泥。鎏金时,要在器物上蘸少许盐、矾混合液,再将金泥反复涂抹干所需鎏金部位,涂均匀后,以温水将盐矾混合物冲洗净,然后烘烤器物,使水银挥发。在器物通体鎏金,在唐代被称为“金涂”或“金镀”。在银器的主要装饰花纹部位鎏金,在唐代被称为“金花银器”。这种鎏金工艺比通体鎏金相对要复杂,通体鎏金工艺虽然用金多,制作相对简单,看起来也富贵,但却只有一包,难免单调。在主要装饰部位鎏金,虽然耗金较少,但黄金和白银交相辉映,主题突出,更显丰富多彩。

四、盛唐精粹获评民间国宝,名至实归

唐段成式《酉阳杂批》记载,唐玄宗曾赐安禄山会花狮子瓶,由于过去一直未发现实物,人们只能透过文字去猜想。这对金花式子瓶的面世,使我们得见其庐山真面目。唐代金银器中,金花银瓶仅见的两件均在海外:其一是鎏金海狸鼠纹长颈银瓶,高20.5厘米,现减美国布鲁克莱特博物馆;其二是鎏金奔狮纹长颈银瓶,高19.1厘米,现藏美国戴・托恩美术学院。国内公私博物馆尚未见到实物。陈先生收藏的这对金花狮子银瓶,填补了国内博物馆收减的空白。

文献记载,金花银帆在唐代为皇帝御用,皇帝有时也将其赏赐给近臣。金花银瓶在飨宴中常常作为酌洒器使用,平时置于案头作为陈设品,是高贵身份的象征。2010年4月12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录制“寻宝――走进民办博物馆”节目,陈先生这对盛唐时期的金花狮子瓶被评为金银器类民间国宝,名至实归。如果作为博物馆藏品定级,毫无疑问应定为同家一级文物。

唐代金银器在国外拍卖市场价格很高,如一件唐代五曲折枝簇花纹鎏金盖碗,在2008年苏富比伦毂秋季拍卖会上,估价40万英镑,而实际成交价格高达158万英镑。陈先生收藏的这对金花狮子银瓶价值自然不菲。

责编 一粟

上一篇:北京出土的辽金陶瓷器 下一篇:异度入侵,“鸡血石”还是“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