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活动建构教学的几个特征

时间:2022-08-16 07:20:15

试论活动建构教学的几个特征

1活动建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施方法

活动建构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活动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切身体验知识建构过程的课堂教学方法.活动建构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创新学习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基于真实背景之下的生命主体的自主建构过程.因此,作为以促进学生生命持续发展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就必须要以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为前提,以课堂生活重建为背景,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自主建构.

活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需要建立在活动教学的基本理论之上,活动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并让学生在活动中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高中物理老师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首先需要熟练掌握活动教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物理原理设置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以“生”为主,以“师”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协助学生完成教学活动.

2活动建构教学的特征

2.1活动情境创设生活化特征

学生受直观生活经验的影响,对物理知识规律的理性认识是非常肤浅的,因此,教学活动就应从创设生活化的活动情境出发,让学生通过对生活情境的探究激活自身的生活经验,从而创建新的课堂生活.譬如,在探究“摩擦力”是否一定是阻力的过程中,活动一:教师用手指夹住粉笔,悬在眼前,粉笔受到静摩擦力的方向怎样?活动二:教师上移、下移、左右平移粉笔,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感悟,引发学生的内心的冲突,动摇学生原有的直观经验,激发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向理性认识升华,从而达到规律的动态生成.

2.2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特征

以“摩擦力”为例,教材受篇幅和编写时间的限制,所展示的生活实例有限.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组长汇总,小组代表发言进行成果展示,组间交流碰撞,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评判“摩擦力”的功过是非,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使物理教学达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境界.

2.3课堂活动开放性的特征

在“摩擦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活动建构“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新知识后,伴随着学生的思维与认识不断提升的同时,教师适时引申出问题:(1)f与N成正比吗?(2)静止的物体不会受到滑动摩擦力吗?(3)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滑上水平匀速运动的足够长的传送带,滑块会受到怎样的摩擦力?(4)若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滑上倾斜匀速运动的足够长的传送带,滑块又会受到怎样的摩擦力?学生随即放飞思维的翅膀,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以“放”为主,以“收”为辅,学生有序地进行小组活动,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实现自我摄取知识、自我发展智能、健康人格的自我养成.

2.4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多维互动的特征

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主体间互动交往形式多姿多彩,多维互动包括:(1)师生互动,即教师与学生个体、学习小组、整个班集体间的交往互动.(2)生生互动,即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与学习小组、学生个体与整个班集体、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间的交往互动、学习小组与整个班集体间的交往互动.在“摩擦力”的活动建构教学的片段中,多维互动贯穿始终.既有生生之间的个体自由表达、自由交流、小组与小组间互动交流,也有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这一系列的互动形式,不仅使得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命活力尽情张扬,而且也成为学生创新与发展的积极动力.

2.5课堂活动呈现动态开放的特征

课堂动态开放既体现为不同知识结构间的交往互动性,也体现为师生、生生以及学生与其他课堂因素间的多维互动.课堂动态开放包括:(1)教学目标动态开放:随着探究的深入及学生能力的差异随时更新教学目标;(2)问题的动态开放性:问题的呈现和解决方法应体现开放性;(3)空间的动态开放性: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渗透,(4)课堂形式的动态开放性:课堂教学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勇于创新;(5)交流的动态开放性: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呈现出多维互动的交流形式;(6)课堂评价的动态开放性:课堂评价应该是多维的,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变化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随时调整评价标准.在“摩擦力”的活动建构教学的片段中,处处呈现“动态开放”的特征,在每个片段中都渗透着开放与探索的思辨情境.因此,在动态开放的活动建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在活动中不断进行自主建构,使自身的思维始终保持动态的、开放的和不断深化的发展状态.

上一篇:立足高中课堂落实“四基”物理教学 下一篇:怎样实现高中物理复习教学的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