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就是战略资源

时间:2022-08-16 06:16:43

互联网就是战略资源

从很多层面上看,互联网作为一种媒介和载体,其战略意义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互联网对于社会、经济等领域,以及科技活动方式的改变,也早已悄悄的却是革命性的来到了每个人的身边。中国科学院所带头和一直坚持的科技创新恰恰也是这股汹涌浪潮的典型体现。

刚刚被授予200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尽管自称“惭愧”,但他之所以如此“风光”,其背后也恰恰体现了互联网的一大精神-众生平等,因为很多人都评价说,早先奥巴马的当选本身,其实就已经代表了互联网的胜利。

也难怪奥巴马会对互联网投以非常特别的“目光”。就在这位“互联网总统”宣布就职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他便发表讲话说,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美国经济与国家安全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他列举数字称,过去两年网络盗窃事件已造成8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奥巴马旗帜鲜明的表示,美国全国计算机系统是国家的战略性资产,而保护这些设施应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甚至,白宫还将为此新设一个互联网安全办公室,并指定一位高层官员专门负责互联网安全的监管。

大洋彼岸的中国,自从1994年全功能接入互联网以来,互联网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崛起和走向现代化增添了强大动力,有力地改变了社会、经济等领域,以及科技活动方式。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在种种表象背后,中国互联网还在谋求更大也更重要的话语权。

网络主导权争夺战

在今年举办的中国首届域名大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表示,“世界许多国家都积极谋求网络资源的数量,并拓展其他互联网资源,特别是从长远战略发展考虑,都在不同程度加大国家顶级域名的发展。一个国家对本国顶级域名决策不受别的国家干涉,合理的利益应该得到尊重、维护和明确。域名已经超出互联网范畴,成为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

.CN一直与.COM域名竞争激烈。这不是简单的市场份额的竞争,是网络的争夺,关系到一个国家在互联网上是否能独立自主还是沦落为其他国家的信息殖民地。

曾任国际互联网地址分配组织ICANN理事的钱华林研究员说,“如果我们仍旧依赖美国管理的COM域名,每次访问网站都到美国进行解析,那我们永远无法赢得自己在世界互联网的话语和控制权。”

“CNNIC一直要积极参与这个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摆脱历史造成的这种依赖,争取到互联网基础平台的主导权。只有在根基上有了主导权,中国互联网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中国’的。”CNNIC毛伟主任表示。

CN域名的推广一度处于劣势。2000年随着网络概念的普及,特别是网络泡沫的鼓吹.COM域名猛涨,一下五六倍于CN域名。由于互联网发展伊始.COM域名先入为主的优势和观念,没有可以寻求帮助的海关。没有可以提供保护的贸易壁垒。这是一场直接的对抗。CNNIC如何收回失地?

为大力推动国家域名的发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支持下,在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CNNIC在注册服务体制上进行了大幅改革:开放二级域名,引入竞争机制。将CN域名注册相关服务转由CNNIC认证的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承担,通过几十家服务机构彼此竞争,不断提高服务,降低价格。

这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CN域名近年来跨越式发展。2007年6月,CN域名注册总量达到530万,大幅超越cOM域名国内注册量;2009年6月,国家域名.CN注册量达1296万,继续雄踞全球国家顶级域名首位。

中国从COM时代进入了CN时代,中国牢牢把控了网络。代表中国互联网的“.CN”也被央视评为新中国60年来改变世界的六大中国符号之一。

攻克母语上网的堡垒

阶段性的胜利虽然来之不易,但却远非最后的终点。互联网起源于美国,使得英文成为互联网上资源的主要描述性文字。这一方面促使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国际化,另一方面又成为一些非英语文化地区人们融入互联网世界的障碍。为使用中文的人可以在不改变自己的文字习惯的前提下,使用中文来访问互联网上的资源,包括CNNIC在内的一些研究和服务机构都在为此做着不懈的努力。

工信部苏金生总工在出席中文域名应用普及的会议上表示,面对当前我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浪潮,中国作为非英语国家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受互联网域名语言限制,非英语上网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进一步快速发展的障碍,推动中文域名发展,成为促进中国互联网发展紧迫而又重要的工作。

1999年初,原信息产业部正式委托CNNIC开展中文域名系统的开发工作。2000年初,CNNIC推出了中文域名注册试验系统,并在当年11月7日进行升级。这些消息犹如开闸放水般,众多互联网络用户纷纷向中文域名注册系统涌来。据统计,在中文域名注册正式开始的1个小时内,就有6万用户进行了中文域名的注册申请。

而中文域名技术的实现过程,可谓困难重重。一方面的困难来自浏览器和现行的域名系统。当时,大多数的浏览器及域名系统软件都是针对ASCII(英文)域名而设计的,当一些汉字字节与ASCII码字符集中的转义符代码相同时,很容易对中文域名的正确解析造成困难。二则是由于中文自身特点,如汉字书写形式、简繁体的复杂对应、以及与台湾汉字编码标准差异等问题,中文域名要迎来井喷式的发展,一个不可忽略的情况是:只有制定国际标准,才能真正掌握国际话语权,全球通用。

经过漫长的技术研究,直至2006年底,CNNIC主导制定的中文寻址方面的两项标准《中文域名注册与管理标准》(RFC4713)、《中日韩多语种域名注册与管理标准》(RFC3743)成为国际互联网权威组织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认定的世界标准。类似“北京.cn”、“北京.中国”这样专门方便中国人上网的中文域名终于为全球互联网界所承认,全世界互联网公司从此将为中X_h网提供支持,中文域名应用大潮到来。

“.中国”域名作为在全球互联网上代表中国的中文顶级域名,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性和中华民族特色,作为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汉字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产物,“.中国”域名理应担负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成为沟通和连接3亿网民与各类互联网应用的桥梁和纽带。早日实现“.中国”域名应用普及,对于建设一个符合13亿中国人语言习惯的母语上网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已成为现阶段提高我国信息化程度的重要工作。

中国科学院历来鼓励和支持各类科技创新和应用创新,服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拥有多项核心互联网国际标准的中文域名,毫无疑问是以CNNIC为代表的我国科技人员勇攀世界科学技术高峰、引领互联网发展趋势、掌握下一代互联网控制权的智慧结晶和科技创新成果。

任重道远的互联网安全战略

在过去几年里,互联网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这些安全问题都或多 或少与域名系统有关。不久前,韩国总统府、国防部和韩国一些主要银行等11家主流网站。遭到黑客攻击。事后,韩国情报机构发表声明说,韩国1.2万台个人电脑和国外8000台个人电脑遭黑客“俘虏”,沦为攻击工具。无独有偶,几乎在同一时期,美国财政部、特工处、交通部等机构的14家网站也遭黑客攻击。

国际著名网络安全专家Roland Dobblins在对美国7月份的DDOS网络攻击进行分析后表示,网络攻击技术越来越智能化,针对域名系统的攻击与日俱增,网络攻击是互联网头上的一片新乌云。域名系统就像是“空气”,平时我们或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其影响可能是“致命”的。专家建议。发达国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值得我们借鉴,驱散在网络攻击的新乌云需要在国家战略层面上部署。

目前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互联网的安全与治理,均将其纳入到其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美国总统奥巴马专门设立了白宫网络安全办公室,负责互联网安全与治理,并组建了网络战司令部。英国政府最近也设立网络安全办公室,加强对互联网安全的管理力度。

中科院非常重视国家域名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2006年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莅临CNNIC指导工作时强调:CN域名作为中国国家顶级域名,是我国重要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对于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信息通信及安全具有战略意义,CNNIC承担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务必把这项工作做好。

由于初期CNNIC的机房不合标准,安全性能不够,工信部电信管理局韩夏局长提出了应该按照电信机房的标准进行设计的要求。CNNIC立即对中央机房进行了升级改造,通过这次改造,CNNIC拥有了一个可靠性和安全标准在国内都属于一流水准的机房。

为了保障我国互联网的平稳运行,提升我国域名解析服务水平,CNNIC从2005年开始着手对CN域名顶级节点进行优化改造部署,在北京、广东等地部署了5大新的顶级节点。此后,又在韩国、德国、美国等地部署了海外顶级节点,为我国域名解析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09年8月,互联网再次为台湾海峡地震所“伤”,我国多个地区出现MSN无法正常登陆、雅虎等众多境外网站访问变慢甚至无法访问等的严重故障。由于域名顶级节点地域分布合理,全球顶级节点的布局已初见成效,CN域名全球范围内的顶级域解析没有受到影响。

“科技创新的根本还是在于应用”

其实,对于“互联网就是战略资源”的认识还有一个相当关键的层面,那就是互联网应用,在应用端如何利用互联网的特点来进行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的根本还是在于应用,在于要造福人民。只有深刻地分析国家未来发展的需求,提炼出产业、行业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科学研究,解决瓶颈问题,才能够提出新原理、发展新方法、创造新技术、形成新产品,也才能真正体现科学价值。”今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视察中科院过程所和计算机网络中心时如是说。

积极推进并参与国家科研项目的网络应用,正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重要任务。其中,“探月工程”极具代表性。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升空,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夙愿得以实现。而在“嫦娥奔月”的背后,也蕴藏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默默的支持与贡献。

事实上,自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至2007年11月26日探月工程首次月面图象,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成功完成“嫦娥一号”VLBI测轨分系统数据传输网络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工作。

2006年初,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技网网络中心接受“嫦娥一号”VLBI测轨分系统网络保障任务。该任务要求保障跨四个城市的观测数据准实时传输和处理,对网络质量、数据传输设备、传输技术手段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样的课题也为在中国科技网上进一步开展高能物理、天文、遥感等领域重大科研应用的海量数据传输提供技术支持。

对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科研信息化工作,中科院正在以先行者和探路者的姿态进行着试探。

上一篇:网络视频广告的下一步 下一篇:联通亮出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