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管理保护发言

时间:2022-08-16 06:14:18

水资源管理保护发言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各位会员:

值此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全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之际,*省水资源管理协会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这里,我首先代表省水利厅对省水资源管理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向为全省水利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协会全体会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利用这个机会,我就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有关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他强调:“要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草原建设,加强沙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水,既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又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在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有两大危机,一个是石油危机,一个是水危机。因此,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的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这标志着*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既面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也要面对资源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今年夏天暴发的太湖蓝藻生态危害直接导致无锡市供水危机的事件,再次警示我们,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水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新时期水利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水资源所面临的形势

1、基本特点

*滨江临海,地处江淮流域下游,长江、太湖、淮河、沂沭泗四大水系在*交汇,境内水网密布、河湖众多,长江、淮河穿腹而过,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既沟通了四大水系,又连接太湖、邵伯湖、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微山湖等一批主要湖泊,加之*处在南北气候过渡地带,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水资源有其明显特点:一是本地水资源不足,但过境水资源丰沛。我省当地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仅为320亿立方米,其中淮河流域193亿立方米,长江流域127亿立方米(太湖流域71亿立方米)。由于*地处江淮沂沭泗流域下游,要承受上中游*万平方公里汇水面积的来水,可以说,既受洪水之害,也得水资源之利。多年平均入境水量达到9492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9114亿立方米,占总量的96%,淮河流域352亿立方米,占4%。丰富的过境水资源,为开发利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最大的资源优势。

二是地表水蒸发量大,降水产水率比较低。*多年平均降水量994.5毫米,折合水量1017亿立方米,但由于*属于水网地区,水域面积1.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9%,多年平均蒸发量600-800毫米,实际降水所产径流仅为降水量的1/4,低于全国,也低于长江和淮河流域平均的产水模数。

三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的利用效率不高。在*,汛期集中了全年60-70%的降水量,流域上中游来水也主要集中在汛期,大部分排泄入江入海,形成弃水而不能利用。加之南北降雨差异较大,南部地区年降雨量1*毫米左右,北部地区仅700毫米左右,在淮北地区经常出现旱涝灾害交替发生的情况。

四是水利工程比较配套、水资源调度能力较强。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人民坚持不懈治水,把防洪减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综合治理,不仅基本建成了防洪减灾工程体系,而且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和引江济太的工程布局,实现了两大流域四大水系的互联互通互济,有效地解决了我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保障了全style="font-size:16pt;font-family:黑体">

2、面临挑战

进入21世纪以后,*的工业化、城市化步伐明显提速,但是,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同时,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瓶颈:

一是洪涝灾害和局部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仍然存在。虽然*的水利工程已经具有一定的防灾减灾能力,但是洪涝旱灾的威胁还没完全消除,特别是随着流域上游治水力度的加大,今后大水年份流域上游下泄我省的洪水将会来得更猛,威胁更大;在干旱年份流域上游的来水也会越来越少,这几年淮河干流断流的情况也明显增多。尽管*跨流域调水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是在淮北地区、沿海地区和丘陵山区的水资源总量不足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根据我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中等干旱年份(p=75%),全省缺水量为28.9亿立方米,特殊干旱年份(p=95%),全省缺水5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全省缺水10.3亿立方米。

二是流域污染转移对水资源安全构成新的威胁。这几年,从流域上游转移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5年,淮河流域首汛从上游下泄5亿立方米的污染水体进入洪泽湖,尽管经过水利工程的科学调度,避免了严重的灾害损失。但这一事件警示我们:既要严密防范上游的洪水灾害,还要十分警惕上游转移的污染灾害。

三是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恶性循环。*以全国1%的土地面积产出了全国10%的国内生产总值,单位面积污染物的排放量也达到全国平均值的11倍。加之比较粗放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高达251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56立方米,远高于发达国家50立方米和7-9立方米的水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5左右,也远低于发达国家的0.7-0.8的水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系数不足60%,而发达国家达到75-85%的水平;城镇供水综合漏损率高达20%,而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降至10%以下。大量的水资源消耗直接导致废污水的大量排放,恶性循环,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环境。

四是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因政策、体制和机制等多方面原因,我省污水处置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都比较滞后。全省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污水年排放规模达到68亿吨,但已经建成的127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只有16.4亿吨,而实际经管网收集处理的废污水仅12.5亿吨,大量的污染物随废污水直接排放河流和湖泊。加之绝大部分污水处理企业的处理标准较低,基本上没有除磷、脱氮装置。农业的面源污染也很突出,据有关部门资料,我省每公顷农田施用化肥折合纯氮340公斤、磷81公斤、农药20公斤。化肥、农药的残留物质不仅污染土地,而且很大一部分进入河湖,污染水体,这是我省大部分河湖富营养化程度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是河网水体水质严重超标。现在全省有2/3以上的河湖水质超过ⅲ类水,全省重点水功能区的达标率不到40%。大量河湖水体被污染,不仅直接导致大量的水资源失去使用价值,而且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饮水安全。环太湖有大小出入河流215条,在主要出入湖河流中,几乎没有好于ⅳ类的,大都是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太湖湖区水体水质也从从七十年代的ⅱ类水、八十年代的ⅲ类水,变成九十年代的ⅳ类水、今天的ⅴ类水甚至出现局部劣ⅴ类水质。在整个苏南水网地区,已经很难找到ⅲ类水质的河流。

六是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在经济结构上,*是一个化工产业大省,大小化工企业星罗棋布;在交通布局上,我省又是水运发展大省,而且都是航运与送水共道。这是这几年我省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一个化工厂爆炸发生污染物泄漏最可能的是污染河道;一个运载化工或有害物质的船只发生沉船事故,直接导致江河湖泊污染。加之,*河湖成网,互相沟通,往往一个点源污染很快扩散致周边的河道,一条河的污染往往威胁一个区域水系的安全。

七是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由于人们一度过度地开发利用河湖资源,围湖造田、填河开发、网箱养殖,导致越来越严重的河湖生态环境问题:水域面积锐减。太湖水域已由解放初期的2500平方公里已经缩小到现在的2338平方公里;洪泽湖从解放初期的2684平方公里也萎缩到现在的2465平方公里;里下河地区最为典型,湖荡面积从解放初期1000多平方公里萎缩到现在不到60平方公里(详见表3)。内源污染严重。大量污染物排放入河湖,在河湖内部沉淀,日积月累,形成严重

3、部分湖泊水域面积情况对比

内源污染,据有关研究成果,湖泊底泥中氮磷的释放对水体污染的贡献率高达20%左右。太湖每年暴发蓝藻生态危害,内源污染就是一个重要条件。沼泽化趋势明显。由于长期围垦、淤积和养殖,大部分湖泊都存在沼泽化现象,生态环境功能也日趋退化。太湖淤积面积达到1960平方公里,占整个湖体面积的60%,严重区域淤积的污染底泥达1.5米以上。由于20多年没有组织过河湖疏浚整治,全省大部分城乡河流淤积严重,水系受阻,引排不畅,不仅大大削弱了河湖防洪排涝能力,也直接影响河湖水资源调蓄。

在*这样一个外部水资源丰沛、内部河湖众多的水网地区,严重的水污染和水生态环境恶化已经导致严重后果:全省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经常发生,威胁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局部地区甚至已经到了有河皆污、有水皆脏的程度;甚至在一些水网地区??的尴尬局面,等等。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新征程中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二、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对策措施

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水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在水资源环境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把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作为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1、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水的自然规律,按照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的原则,着力建设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的规划体系、工程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突出维护河湖的健康生命,确保城乡人民供水安全,以水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贯彻节水优先、环保优先方针,建设资源节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是遵循自然规律。维护江河湖泊的健康生命和水资源的良性循环,保障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三是实行综合治理。铁腕治污与科学治水的有机结合,流域治理与区域治理的有机结合,措施与管理措施的有机结合,行政管理与依法管理的有机结合,实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不同的流域水系、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尽相同,加强水资源环境管理与保护,既要探索共性规律,又要研究个性特点,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治水。

3、主要思路

(1)建立规划体系,为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水资源的存在形式和循环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水资源的运动规律,制定水资源管理保护、开发利用的规划体系,是实现对水资源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的基础。一是水资源的综合规划。按照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原则,通过科学测算一个流域、一个区域水资源总量水平,规划开发利用、优化配置原则,提出节约保护措施和行政管理制度。二是水(环境)功能区规划。按照不同区域的水系特点和资源环境功能,确定禁止开发利用区域、限制开发利用区域和一般保护开发利用区域,实行分等分级管理和保护,保证水环境功能区的生态平衡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三是河湖保护规划。按照河湖的生命规律,从严格控污截污、促进水体交换、治理内源污染、加强生态修复等方面,建立科学有效的河湖管理和保护系统。四是河网水系规划。按照“引排分开、清污分流”的原则,科学划分河道的引排功能,科学设置饮用水源地和污水处理设施,合理调整河网水系,正确布局清水和尾水通道,确保尾水专道排放、清水安全调度。

(2)完善工程系统,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科学调度能力建设。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对水资源的需求还在继续增长。我们必须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坚持流域与区域治理相结合,加强水资源环境工程建设,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提供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障。未来5-10年内,*水资源环境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有:一是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在我省江水北调工程基础上扩大规模和向北方延伸,该工程不仅实现送水出省的供水目标,而且扩大向我省淮北地区的供水能力(一期19亿立方米,二期2.9亿立方米,三期6亿立方米),将会大大改善淮北地区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二是延伸江水东引工程。即将开工建设的通榆河北延工程,利用九十年代建设的泰州引江河工程和通榆河中段工程,加上正在开工建设的北延工程,直接把长江水送到苏鲁边界的赣榆县,工程全长415公里,一级抽江规模300立方米每秒,送到赣榆县30立方米每秒,形成我省东部沿海的一条“江水北调”工程。2010年工程全部建成后,不仅将大大提高对连云港市的供水保障率,而且对整个沿海地区的水资源保障水平和水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将起到重大作用,是加快连云港振兴和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开发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扩大“引江济太”工程。在应急治理今年太湖蓝藻生态灾害过程中,水利工程“调水引流”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太湖应急治理的实践告诉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太湖水环境问题,必须把铁腕治污与科学治水有机结合起来。科学治水就是通过扩大引江调水和排水规模,加快水体交换,促进湖流有序循环,提高湖体环境承载能力;通过疏浚湖泊长期淤积的底泥,削减内源污染源,达到改善太湖水质和水生态环境。四是推进城乡水环境工程。在这几年,我们在城市,把防洪保安、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整治城市河网水系,把城市河湖打造成最为亮丽的风景线,在这方面各个城市都已经取得很大成就;在农村,我们正在全力推进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把疏浚河道与拆坝建桥、垃圾处理、植树造林、整治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也已经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效益。

(3)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解决水资源不足和水环境恶化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真正落实节约优先、环保优先的方针。首先,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针对*现有的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调整传统制造业,限期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企业和产品,根据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努力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方式。其次,要大幅度提高污染排放考核标准。针对我省大量河湖遭遇严重污染的情况,必须参照发达国家水平,大幅度提高污染排放标准。不仅要严格考核微观企业的排污限量,更要严格考核一个地区的污染排放总量。再次,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减排减污,是保护水资源环境的治本措施。要通过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型灌区建设,创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单位和节水型社区,积极推广城市中水回用等有效措施,使我省总用水量年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gdp用水年均下降4%,农业用水渠系利用系数从现在的0.5上升到0.6,城市中水回用率达到30%以上。在用水结构上实现农业用水负增长、工业用水零增长、生活用水微增长,在区域用水上实行总量控制,在供水方式上实行定额管理,以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和节水技术改造。

(4)严格饮用水源保护,保障城乡供水安全。保障饮用水源地供水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是最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今年夏天分别在无锡市和沭阳县发生的供水危机,突出地暴露出我省在饮用水源地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必须抓紧建立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的有效机制。一是规划建设备用水源地。在对全省现有94个县域以上饮用水源地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对不安全的饮用水源地抓紧进行整改,落实备用水源和应急水源建设,建立严格有效的保护措施。二是实行饮用水源地水文信息制度。加强对饮用水源地、重要调水通道的水量水质监测,建立饮用水源地水文信息和预报制度。三是建立应急管理制度。针对频繁发生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按照超前预警、及时应对、有效处置、确保安全的要求,制定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四是强化依法保护。通过立法明确饮用水源地的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标准,建立保护机制,强化保护执法。目前,我省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已经完成,饮用水源地水文信息制度、饮用水源地应急管理机制也已经建立,饮用水源地安全整顿已经在全省展开,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有所改善。

(5)加强河湖管理,维护江河湖库的健康生命。江河湖库,既是水资源的主要载体,又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加强江河湖库管理,是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基本任务。江河湖库有其自身的运动特征和生命规律,必须针对当前影响其健康生命的突出问题,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提高科学管理和保护水平。一要建立严格的水域保护制度,禁止以任何名义和借口侵占水域,重要的江河湖库都要确权划界,建立严格的依法管理制度;二要实行排污总量限额管理,依据江河湖库的环境容量,加强对进出口门的监测,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并实行环境资源占用补偿制度;三要科学治理内源污染,对污染和淤积严重的河湖,因地制宜地组织生态清淤和湿地治污,着力恢复河湖的生态修复能力;四要规划实施水系引排系统,根据流域和区域水系规划,合理布局江河湖库之间的引排系统,促进水体流动,增加环境容量;五要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建立江河湖库突发性水污染应急管理机制。

(6)完善政策法规,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能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政策管理上,要按照水是商品、环境是资源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谁用水谁付费,谁占用环境资源谁补偿”的政策体系,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建立水域环境资源占用补偿制度;在执法管理上,要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河湖保护等法律法规体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要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主体职能,加强执法手段,严格执法管理,提高依法治水管水的权威,切实改善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的状况;在行政管理上,要切实解决当前对水资源管理体制混乱、多头管理、职责不清、有人开发、无人负责的状况,??、城市水与农村水、供水与节水、排水与污水处理、开发与保护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权威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在社会管理上,要根据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任务的复杂性和广泛性特点,积极创新水资源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支持、公众参与的水资源环境管理与保护的新局面。

三、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人类社会的长期任务。*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也进入最为艰巨的阶段。因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提高科学治水、管水的能力。

1、要系统开展区域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水资源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它在一定的条件下,自我转换、良性循环、持续利用,一旦丧失了它的条件,破坏了它的循环系统,水资源持续利用规律就不复存在。要实现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根据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总量情况、水系特点和地理气候条件,认真分析研究水资源可利用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并以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规划,落实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措施,真正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实现人水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要努力探索江河湖库健康生命规律。江河湖库有其自身的生命特征,维护江河湖库的健康生命,就必须研究它们的生命规律。包括研究江河湖库不同状况下的污染降解自净能力,不同的引排条件和地理气候特征,对江河湖库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等等。通过研究不同河湖的生命特征,为我们加强江河湖库的科学治理和有效保护提供依据,更好地发挥河湖的资源环境效益。

3、要抓紧建立水资源环境监控预警系统。*处于流域下游,境内又是复杂的河网水系,无论是流域上游还是境内河网水系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都会造成很大的灾害损失。太湖蓝藻生态危害的经验教训警示我们,按照流域和区域的水系特点和水文特征,抓紧建立水资源环境监控和预警系统,密切监控入河(江湖库)污染物排放强度,及时掌握水系的关键区域和节点的水文情报,分析河湖水量水质变化趋势并向社会作出预报,对局部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及其影响范围,超前发出预警报告并提出预防措施。

4、要努力实践水资源环境占用补偿机制。水资源既是商品,又是环境要素,管理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既要加强行政和法制管理,也需要经济政策手段。我们要在基本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依据河湖环境承载能力,建立环境资源有偿占用制度,真正做到“谁排污、谁付费;谁减排、谁受益”,通过强化经济杠杆的作用,加快建立起全社会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发展方式。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保护水资源环境,实现人水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任务。让我们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努力实现新时期治水新思路,加快提升科学治水、科学护水功能,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立*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

上一篇:基层水政监察队伍建设发言 下一篇:水利部门保密培训班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