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前提下的大学化学课程体系设置探讨

时间:2022-08-16 05:32:12

通识教育前提下的大学化学课程体系设置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理工科专业通识教育下的化学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化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应该整合为包括物质性的结构、元素上的化学、化学热力学基础在内的十大模块。这些模块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重组,重组后的教学体系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通识教育 大学化学课程体系 设置

化学课程是很多理科学生在大一或者大二时候学的一门通识教育课。传统上的化学课程囊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4门课程,这主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开设。传统的大学化学课程体系因为教学内容比较陈旧,知识古板,它在编排上也显得很不合理,这和现在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及科技并不十分协调。怎样才能减轻教学任务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成了目前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扎实地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里探讨一下通识教育下化学教育体系的设置。

一、目前通识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通识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和现代教育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它的问题主要存在在以下三个方面。

1.缺乏了系统性

目前,还有很多高校对通识教育的认识还存在着偏差,对其认识的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通识教育与人为教育等同。第二,有些教师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第三,把通识教育当成专业教育的基础部分。三种看法都有所偏颇。

2.内容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通识教育主要是一项全专业的教育,主要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进而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因此,通识教育所开的课程较多,内容涉及较广。通识教育的内容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庞大知识体系的浓缩和精华。虽然,当前通识教育课程开设较多,但是课程的内容质量比较差。繁杂的内容占据了学生很多学习时间,过大的学习负担,让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况。这种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仅停留在表面,对所学的东西没有进行分析、综合。

3.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第一,学校对通时教育不够重视,因此,和专业课相比,通识教育多由退休的老师、新教师等师资力量较弱的教师担任。第二,大学里面比较侧重于科研的教学风气没有得到改善,很多教师都是以专业的形式培养出来的,他们教学的专业性比较强,相对的,通识教育的业务能力就比较弱。第三,由于学校对通识教育的忽视,这方面的经费较少,教师在这方面的投入,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大大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使得教师的教学热情大大降低。

二、化学教育体系下的设置

1.打破传统教育门类的限制,以优化教学体系的建设

打破原有四大门类课程教育的界限,对传统的教学体系重新进行设置,建立一个以物理化学纲,融合传统四大化学课程,并设立“基础化学”教学模块的课程体系。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避免了学生被锁定于过时、狭隘的教材内容内,有利于优化大学的课程内容。新的教学模块主要包括物质性的结构、元素上的化学、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平衡、有机化合物、分析测试技术、现代化学知、化学动力学等等十大块,进行通识教育的时候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相关的教学模块。

重新设置后的化学教学体系,知识难度由浅入深,对学生学习化学的起点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整。一定程度上使原有的无机化学知识面更加广阔,知识点也更加深入。新的教学内容的设置,比较注意给学生流出更多的时间,让其自学。补充教材的设置,充分的显示了化学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及合理性

2.化学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置,使整个化学知识体独立性和统一性

大学理科的化学教程中,具有比较多传统经典的内容,而现代的更具有实用性的内容很少。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综合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根据四大化学门类对现在的课程分别进行重新的设置,各自不同的专业教师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独立设置教学的课程及选择课程所需的教材。四大化学门类相互独立又相互综合。由于一些教学课程有些地方有重复的可能,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相应的减少教学总课时,减小学生的学习坡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学习梯度由低到高,不断进步。

科学的调整课程体系的十大板块。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既具有联系性又具有独立性。针对不同专业对化学要求的不同,可以灵活的对板块进行选择,以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对教学模块进行科学的选择,可以更好的体现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起点和终点的幅度扩大。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加强,以便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3.减少教学的学时

调整后的化学教学内容的学识减少,一定程度上来说只减少了学生们的学习时间,但是,并没有减少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学内容的调整,实际上是对大学化学内容的精选,使化学教学内容更加合理更加科学,避免化学课程的重复或者跟不上进度。从而使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起点更低,为学生的学习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可以保持知识间的连续。

4.可以表现认识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

化学课程体系被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之后,先展开对物质结构与元素化学的教学,由于对基础理论的教学要求很低,这不仅可以使大学的教学与中学的教学内容连接起来,还可以使学生免于初涉大学教学就接触很难的内容而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丧失。接下来就进入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学等方面的学习,进入学习的第二期时候,相信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时,教学进一步展开,学生也有了一定化学知识基础,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大大提高,综合的教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学科的交叉、渗透等方面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引起学生对边缘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对于如统计热力学等相对独立或者较为深奥的内容,则把它放在教学的后期。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注意引入先进的知识和理论,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树永.通识教育前提下大学化学课程体系设置初探[C].//第十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09:117-118.

[2]唐明明,刘葵.化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桥梁[C].//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1卷增刊1.2003:184-185.

[3]杨晓娜,王素红,孙佳等.化学教育技术探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2,(12):231-231.

上一篇:清洁压裂液在南泥湾采油厂推广与应用 下一篇:工程地质勘察重点和难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