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时间:2022-08-16 02:13:2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汁漏;原因分析;防治

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发生胆汁漏病历15例,者对15例LC术后胆汁漏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LC术后胆汁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慢性胆囊炎4例,萎缩性胆囊炎2例,急性胆囊炎9例,术后发生胆汁漏的时间最早为术后12h,最迟为术后7d。

1.2方法胆汁漏后单纯腹腔引流8例(Ⅰ组):原来已放置腹腔引流管,不伴有腹痛,无发热及黄疸者,则继续保持引流通畅;若未放置腹腔引流管,则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再次手术探查5例(Ⅱ组):患者术中未放置引流管,术后3-7d突然腹痛,伴弥漫性腹膜炎体征,无黄疸,经B超检查定位穿刺抽出胆汁证实为胆汁漏,即再次腹腔镜探查。内镜鼻胆管引流2例(Ⅲ组):胆汁漏后腹腔引流胆汁>500mL/d,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造影剂溢出胆管处即为瘘口部位,肝外胆管瘘则将鼻胆管置于肝内胆管;肝内胆管瘘则将鼻胆管置于接近瘘口的胆管内,外接负压引流袋。

2结果

Ⅰ组8例腹腔引流胆汁100-300mL/d,经保守治疗2-6周,6例胆汁漏自然闭合,2例窦道形成后拔管。Ⅱ组5例经再次腹腔镜探查,发现迷走胆管损伤1例,胆囊管残端瘘2例,肝总管损伤2例;3例镜下处理,2例剖腹手术,术后2-4周均治愈。Ⅲ组2例经ERCP证实分别为右肝管损伤及肝总管损伤,内镜下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2周后愈合。

3讨论

胆汁漏是LC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2],处理应综合考虑,并非一定要再次手术探查,特别是对于非主胆管损伤而引起的术后胆汁漏。

3.1术后胆汁漏的原因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渐成熟,LC手术适应证不断放宽,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萎缩性胆囊炎等高难度的胆囊手术也可于腔镜下完成,更增加了术后胆汁漏的发生率。胆囊三角粘连严重,导致胆囊管、肝总管和胆总管三者关系不清,是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胆囊三角区组织纤维化,解剖时电钩使用过多,三角区出血时盲目电凝止血造成热电效应损伤胆管等,导致组织坏死,胆管壁形成圆形缺损、穿孔性损伤,为术后胆汁漏常见原因。迷走胆管损伤多因肝外胆管的解剖变异引起。胆囊管周围组织剥离不彻底致胆囊管直径过粗,导致钛夹不能夹闭胆囊管;急性胆囊炎伴胆囊颈部结石导致胆囊管变短则钛夹不易夹紧而滑脱。

3.2胆汁漏的处理①LC术后胆汁漏,如患者无明显黄疸及腹膜炎体征,肝下已放置引流管且引流通畅者,可先行保守治疗。每日引流量500mL/d,行ERCP,引流后胆管内压力降低,胆汁从鼻胆管引出,可明显减少胆汁外溢及腹腔引流量,促使瘘口愈合。④部分胆汁漏患者不伴有黄疸,经B超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提示胆管通畅,如果胆汁漏时间>2个月,胆汁漏量仍有100-200mL/d,比较恒定,试行夹闭引流管,可经腹腔引流管造影,若显示胆管通畅,可拔除引流管,类似于胆总管探查后T管形成窦道拔管的原理。

总之,笔者的经验是,LC术后出现胆汁漏,只要放置腹腔引流管,无明显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可在密切观察下行保守治疗。

3.3预防胆汁漏的措施LC术中采取预防措施是避免胆汁漏的关键。术中游离胆囊三角时应紧贴胆囊颈部先分离后侧三角区域,再沿胆囊管平行伸入分离钳,钝性分离胆囊管,遇有条索状组织,可小束电凝切开,避免暴力分离,于后三角见分离钳前方膜状结构,即可锐性分离出胆囊管,采用分离钳、电钩交替使用,如遇到胆囊三角内渗血时,不能盲目电凝止血。术中游离出胆囊管后,应暂时放开胆囊牵引,恢复胆囊三角解剖位置,辨认胆囊管、肝总管和胆总管三者关系。对于急性胆囊炎胆囊三角粘连严重、颈部结石嵌顿时间较长,组织纤维化者,有条件的应用超声刀[4],笔者推荐使用吸引器“刮吸法”钝性分离胆囊三角[5],动作轻柔、切忌粗暴,此法较为安全,既可分离组织间隙,又不易损伤肝外胆管。

总之,保持手术视野清晰是预防胆管损伤的有效手段[6],解剖胆囊三角电凝组织少,并要有一定的张力,电凝时间短,出血时不盲目电凝或钳夹。术中要重视腹腔引流管的放置,为保持引流通畅,术后可经常挤捏引流管,必要时可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对于手术中操作困难且解剖不清,有造影指征者应行经胆囊管造影,这对于指导手术,预防胆管损伤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单良,冯国栋,连培龙.胆道术后并发胆汁漏的防治体会[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8,11(4):348-349.

[2]高荣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汁漏及胆管损伤临床分析(附14例报告)[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8,11(4):359-360.

[3]张宝华,张永杰,张柏和,等.术后胆漏的综合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2):106-107.

[4]孙凯,陆明,隋晋平,等.超声刀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01,7(4):65.

[5]郭吕,朱景元,顾建伟,等.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刮吸法的应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7,12(5):434-435.

[6]孙凯,孙喜太,汤澄,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特点和防治[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7):695-699.

上一篇:不同造影术对人体血管3D可视化研究效果的比较 下一篇: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