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旅游环境问题

时间:2022-08-16 01:22:02

浅析我国旅游环境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甚至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旅游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对旅游资源的破坏以及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尤为突出。

关键词:旅游环境,环境问题,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一、 旅游环境

(一) 旅游环境的概念

旅游环境是个外延和内涵都十分广泛的话题。具体的的说,其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的概念。广义的旅游环境是指人类生活所依托和生活的空间环境,也就是我们人类和万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以及人类自身创造的各种人文环境。狭义的旅游环境是指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中所接触到的各种空间形态,主要包括交通环境、服务接待环境、旅游地的景观资源环境、气候环境等。

(二) 旅游资源的特征

1. 旅游资源的脆弱性

所谓脆弱性是指很容易遭到毁坏和损坏,由此导致旅游环境的退化、恶化和毁灭,失去旅游功能。旅游资源既有自然形成的,也有人为造就的。其很容易遭受到来自外界的侵蚀和毁坏是最明显和共同的特征。旅游资源是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改变而形成现在的形态,它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需要妈妈的细心呵护一样,我们在进行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到不要让自己的行为去伤害和毁坏它。

2. 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所谓不可再生性是指某些自然旅游资源本身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由大自然雕塑造就而成的。但是在人类短暂的人生经历中只要稍不注意和注重,这些自然景观就会遭受破坏,毁于一旦。尽管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可以在现有的情况下复制出一模一样的造型,但是那毕竟不是大自然的杰作,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观赏价值。动物和植物资源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表现最为明显。

(三) 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旅游的发展依赖着先天的或者后天的环境资源。在各国的经济收入中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我也必须清楚的看到,旅游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破坏和污染问题。不断涌入的旅游人群,不断修建的旅游设施都给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水污染、噪声污染、旅游资源锐减等环境问题。

环境的保护仅仅靠政府部门每年对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的拨付是远远不够的。而旅游业的充分、适当、合理、合法的发展能为环境保护获取更多的资金保证,继而更好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所以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个既对立又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 我国旅游景区存在的环境问题

(一) 旅游区域的环境污染严重

伴随着有人进入旅游景区,为便利游客使用而不断革新、不断增加的交通工具、旅游设施给景区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如汽车、货车、火车、飞机、游艇等排放的尾气、烟尘;众多游客呼出的二氧化碳;旅游区内的宾馆、饭店等生活锅炉排出的废气等。

旅游区的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但是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却不完善。导致了很多游客乱扔果皮纸屑的现象出现,使景区成了十足的垃圾场,不但破坏景区风景格调,还造成视觉污染。景区内产生的废水、废弃物不能及时处理导致景区内的水体体质恶化、景观退化。据丽江市环境监测站披露,因为排污管道不完善,古城内的玉河水质已经从原来可以饮用的一、二类水质降低为三类和四类水质,其中主要是生活污染造成的氨氮和大肠杆菌指标超标。①

(二) 旅游资源遭到破坏

在景区里面,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人们盲目的修建各种旅游设施,引进各种先进技术,举办各种商业活动,改变或者破坏了旅游区内原有的文化、民族风俗。

游客们在景区内的乱刻乱画、随意践踏;在景区内开采石矿,毁灭风景;人工截流修建水库,致使瀑布永久消失;人为火灾,导致森林植被和古树名木毁于一旦等等这些行为都让景区内的各种环境资源遭受严重损坏。

(三) 旅游区内社会治安难以保证

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景区内的社会治安每况愈下。偷盗、诈骗、抢劫、走私、贩毒、、勒索等违法现象大量出现。

(四) 旅游区内社会治安难以保证

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景区内的社会治安每况愈下。偷盗、诈骗、抢劫、走私、贩毒、、勒索等违法现象大量出现。

三、 旅游环境保护的对策

(一)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旅游这一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发挥的作用,旅游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会越发明显,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解决好这一问题,让其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不论是排污收费制度还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其真正落实对旅游景区环境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在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切实贯彻该政策,正在做到从源头上保护旅游景区的环境。

(二)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旅游环境对当代人类的生活尤其重要,所以旅游景区环境的保护不论是对当地居民还是对外地游客、地方政府、投资企业都是不容推卸的责任。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如宣传手册、定期讲座、定期考核等方式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当地居民应该认识到保护好现有的环境资源,才可以实现其长远的利益价值,竟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不要遇山开山,遇河挖河,改变了自然原有的面貌,也损害了自然资源所具有的观赏价值。外来游客、投资企业等也应该端正自己对旅游景区环境的态度,认识到保护好了现有的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三) 适当限制游客数量

旅游景区内的环境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游客数量一旦超过了旅游景区环境的承载能力,带来了将是对环境的致命性毁坏。我们可以采取诸如此类的方法去限制旅游景区内的游客,如在旅游旺季到那些景区环境脆弱,景区环境狭小的地方去旅游,旅游者需提前在网上申请并预定,当申请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景区就应该停止售票。其他想去该地的游客只好等到下个时间提前申请预定。如对于已经做出游客数量限制的旅游景区应该不定期检查,以确保当地政府为了经济收入而不限制游客数量的情况出现。

(四) 完善旅游资源管理体制

面对我国出现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立的局面,可以考虑建立合理的旅游产权制度。建立合理的旅游产权制度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旅游资源市场由两级市场构成,一级是旅游资源经济所有权的出让市场,旅游资源管理部门把旅游资源一定年限的经济所有权出让给开发商,管理部门收取出让费,让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通过市场交换得以实现。由于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属于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人类共同的财富例外,其产权应由国家所有,不应在市场交易范围内。二级市场是旅游资源使用权的流转市场,取得旅游资源所有权的开发商可以把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开发商。产权的可转让性,使资源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在全社会自由流动,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确保公平与效率,会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②

四、 结束语

总之,旅游发展同旅游环保应相互协调,而不应相互对立。有效环境保护是为了更好、更持续地发展旅游。旅游环境的恶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环境是旅游的基础,没有好的环境,旅游产业也就不复存在,要把旅游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大事来抓,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明确权责分工,普及旅游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辛建荣,唐嘉耀.旅游环境问题及其了持续发扎对策[J].

[2]宋春燕.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3]王会芳,许学丽.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J].北方环境,2010.

[4]刘丽梅.我国旅游景区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

[5]郭兴会,牛颖徽.论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J].土木建筑文库,2011.

[6]郑金虎,朱丽君.旅游环境问题议[J].陇东学院学报,2011.

[7]卫秋明,郭向荣.我国旅游环境问题经济分析及对策[J].财经视点,2011.

[8]赵飞虎.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J].中国集团经济,2010.

[9]徐行.旅游开发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经济论坛,2010.

注解

①刘丽梅:《我国旅游景区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载《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②卫秋明,郭向荣:《我国旅游环境问题经济分析及对策》,载《财经视点》2009年第7期86

上一篇:他就是个“调皮”的孩子 下一篇:外国大学生如何进行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