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样活

时间:2022-08-16 11:13:36

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样活

有个女孩,美丽、率性。她的家境富足,做了几年公司金领,赚下人生的第一桶金后,便辞职走人,云游天下。

这自然是精彩的人生,再无工作压力,今晚可在香港维多利亚看夜景,明日可到澳洲海边食牡蛎,后天可以直飞夏威夷泡温泉。

但不少人在她的博客中留言:“你每天游山玩水,钱终有用完的一天,当那一天降临,你将如何面对?”她回答:“你们就是因为担心这些,所以一年之中连进行一次五日游的时间也没有。”

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份稳定的工作,积攒了半辈子而购置的不动产,眼前熟悉而不那么讨人厌的环境,都是我们云游天下的羁绊。我们宁可被约束着,也不愿抛弃这些,去享受生活的精彩。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乔治・塞尔登写了一本童话《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被誉为全球50本最佳童话书之一。

《时代广场的蟋蟀》讲述了一只名叫柴斯特的蟋蟀的故事。一直生活在乡下的柴斯特无意之中搭上一辆开往纽约的火车,来到了繁华的时代广场。无处安家的柴斯特遇上了在地铁站里卖报的玛利欧。他收留了它。

玛利欧一家有一天突然发现这只蟋蟀与众不同,它可以演唱《重归苏莲托》、歌剧《阿依达》等高难度的乐曲,还能演奏莫扎特的小夜曲。每次演出,地铁站里经过的人都会为它驻足喝彩……一只乡下蟋蟀就这样成名了,成了时代广场最为著名的音乐家。它得到了许多城里人一辈子都在梦想得到的东西――荣誉、名气、金钱、尊重……

但是柴斯特在它的音乐事业到达巅峰之际,却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离开时代广场,回乡下。玛利欧一家人极力劝阻它,但是蟋蟀的朋友亨利猫说,柴斯特的一生都是属于自己的,它就应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成名没有让它感到快乐,那成名对它来说有什么意义呢?最终这只蟋蟀还是回到了乡下,重归原先那种没有人欣赏、与秋虫一起鸣唱的日子。

现在这个社会,物欲狂潮携带着我们一路狂奔,属于自己的快乐在一点点地消失,最终演化为追求名利的虚荣,快乐的真正含义已经异化为一种“受约束的快乐”,但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快乐应该是一种自我选择,由心灵作出,也只有心灵才能体会。正因为我们很多人无法企及,无法做到,所以会为一只童话蟋蟀而感动。

链接

精彩书摘

玛利欧从书报摊后面钻了出来,站在那里等着。当他又一次听到这个声音后,他就朝它走了过去。那似乎是从一个角落里传来的,就紧靠在通往四十二街的楼梯旁边。玛利欧轻手轻脚地向那儿走去。有好一会儿,空气里只有那种似有似无的呢喃声。然而不管发出这个声音的是什么东西,当它一听见了玛利欧的脚步声,就不再出声了。于是玛利欧静静地等着。不一会儿他又听到了,那声音就是从那一堆被吹得贴在水泥墙边的废报纸和煤灰中间发出来的。

他蹲下身,伸出手去轻柔地掀开那一堆报纸,然后一张一张地检视着,再放到一边去。越往下,报纸也显得越脏。最后,玛利欧终于碰到了地面。他开始在灰尘和煤灰中间摸索了起来。就在这堆垃圾下面,在一个缝隙里,他找到了一直在找寻的东西。

那是只小小的昆虫,有两三厘米长,全身沾满了灰尘。它有六条腿,头上有两根长长的触须,还有一对看起来像是翅膀的东西折起来弓在背上。玛利欧小心翼翼地握住了他的新发现,把这只昆虫提了起来,让它躺卧在手心里。

“是蟋蟀!”他惊叹道。

(节选自《时代广场的蟋蟀》,乔治・塞尔登著,责编有删节)

上一篇:永不抱怨 第3期 下一篇:把平凡的事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