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物理探索能力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2-08-16 10:23:17

初中学生物理探索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也要转换角色,在教学中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培养兴趣、指导方法、鼓励质疑、鼓励创新等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培养兴趣;积极引导;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6-0082-02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其学习的关键是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前提条件。探索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了许多方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物理探索能力的几点尝试,它包括培养兴趣、指导方法、鼓励质疑、鼓励创新等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学有动力的前提是培养物理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源泉。物理学对初中学生而言是一门新知识,要想让学生学好物理,关键点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钻研教材,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案。

1.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接近物理

物理并不神秘,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物理,将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物理,学生的兴趣就能被激发,就有了学习动力。

2. 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物理的认识

物理的应用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以往的教材是和生活实践脱节的,新教材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进,这也是向物理应用迈出的一大步。教学中重视物理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的价值和魅力,从而热爱物理。

3. 引入物理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直观

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4. 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学习物理,享受成功的喜悦

物理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拼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物理研究的过程中充满了成功和欢乐。爱迪生之所以获得成功,关键是爱迪生在探索物理的过程中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引导着爱迪生不断地发明创造。

二、让学生拥有学习方法的关键是积极引导

学习方法是学好物理的关键。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应用科学,其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实践的过程,因此,要引导学生掌握实践及实验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要改进课堂教学,把基本概念和原理与具体现实和应用结合起来,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在教学中,笔者主要在观察、分析、思考等几个方面给以引导。

1. 引导学生“观察”

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察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物理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并伴有注意的对物理知识的知觉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就是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直观判断力,物理知识深层次之间的关系及其抽象的含义是很难理解和发现的。因此,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物理变化过程的现象,并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隐含在其中的规律,这是学习物理并取得突破的重要方法。例如,在学气压强时,笔者利用矿泉水瓶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矿泉水瓶底部钻一小孔,向里面倒水,会看到水不断流出。笔者提出几个问题:

(1)盖上盖子拧紧,水会流出来吗?

(2)水的流速会变吗?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多种情况。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急于想知道结果,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在操作时,学生都仔细观察,看到现象之后,学生都会赞叹,教师趁机将话题转到教学内容“大气的压强”,这样就为学生认真学气压强埋下伏笔,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很多学生因为本节引言部分的小实验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分析”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分析物理现象,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就积极引导学生分析,真理是愈辩愈明,疑点是愈理愈清。对于学生在分析中出现的差错、不足,老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得到正确的结论。例如,在学习惯性定律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惯性定律”这一名词概念,就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着手。

第一,让学生分析运动着的物体(飞盘、炮弹等),飞行时并没有外力,但还能继续运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运动着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自己还要作运动,从中归纳出物体不受力作用仍能保持原来的运动。

第二,通过滑动的石块在不同性质平面上滑动距离不同分析出:物体运动速度的改变是由于受到了其它物体作用的因素,进而让学生认识到物体不受其它物体作用速度会自然减小的习惯看法。

第三,通过设想,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在一个绝对理想的光滑平面上,石块不受任何阻碍作用,则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第四,从大量的事例归纳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至于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别的物体的作用,将永远保持静止,学生是容易理解的。通过这样的引导分析,学生就能理性地认识“惯性”的概念,进而就会容易掌握“惯性定律”。

3. 引导学生善于“思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考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各种方法的优劣,反思各种知识的纵横联系。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进一步思考,是加深对其理解和灵活运用最好的方法。

三、让学生学有进步的根本是创新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现成的书本知识,更要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是培养具有创新人才的有效方法。

1.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老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物理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压强”一课时,教师可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瓶子喷水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水从瓶底喷出时的距离和水流速度,通过反复的实验,学生会提出瓶子里的水越多,瓶底小孔流出的水速度越快,而且射程越远,进而让学生分析,可得出水越深,瓶底的压力越大,这样逐渐过渡到课本上的压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创造性地去学习。

2. 引导学生广开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物理现象的产生可能有许多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设想出不同的途径和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有所创新。例如,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设计出各种有利于启发学生创新的作业题,通过作业来培养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可设计出以下几种类型:

(1)讨论式作业: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可以是两人之间,也可以是两组之间,这种方式有利于吸收多种观点,集思广益,学生的思维、知识面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

(2)小论文式作业:就课堂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根据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小论文,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探究钻研的精神,使学生初步熟悉教研活动的过程。

(3)社会调查式作业:就课堂所学的知识,结合其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写出短小的调查报告或调查笔记。通过调查活动的展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以上是笔者在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当然,教无定法,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探索,以找出更好地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波.浅谈物理教学中几种常用的方法[J].中学物理,2000,(6).

[2] 惠正方.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1).

[3] 佟田宇.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师,2011,(S1).

[4] 郭建军.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5] 花在亮.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

上一篇:材料作文导写偶然 下一篇: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