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农村普通社会阶层社会互动研究

时间:2022-08-16 08:49:07

对我国农村普通社会阶层社会互动研究

农民分化问题可能是中国社会学界和经济学界较为独特的研究内容之一,在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农民分化问题没有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对象,故而在经典着作中很难找到农民分化的相关理论。所以,当下我国学术界都是借用了西方社会分化理论来解释我国的农民分化现象,而社会分化理论的核心指向的是社会分层问题,

因此国内学者大多是借鉴社会分层理论来研究我国的农民分化问题,其中比较盛行的是按照一定的分层标准(职业、收入、声望等)把农民分为几大阶层,有的学者对农民分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一个基本观点是在社会结构和经济体制发生变迁的宏观背景下,农民有了一定的职业选择的空间。此外,绝大多数文献都集中在农民分化的一种主要形式——农村人口流动的研究上。

以上研究对于认识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动态把握农民社会变动大有帮助,但这些研究同时也忽视了另一个问题:农民社会分化是不争的事实,但分化后的农民阶层之间有着什么样的互动关系呢?

一、农村普通社会阶层的确定

(一)农村社会分层

通行的阶层划分方法一般是侧重对个人的经济收入、职业、声望等标志进行测量,比如同属于一个家庭的两个家庭成员可能就属于收入与声望都差距较大两个阶层,这样就忽略了家庭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作用,家庭因其较强的纽带作用、家庭成员较强的归属性和高度社会认同往往作为一个单位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本文研究的社会阶层,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层,而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分层。

根据前人研究成果以及社会调查的实际,我们把农村阶层分为以下7种,具体种类见表1。其中专业技术家庭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乡村医生,一种是教师。

除上述几种阶层外,还有少量特殊家庭,比如 “五保户”家庭、因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被救济户,因为所占比例极小,不再作为一个阶层进行分析。

(二)普通阶层确定

数据来源于2009年1月至与6月对J镇进行的调查数据。调查采用了问卷与访谈相结合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400份,实际回收362份,有效问卷348份。

社会分层是一种根据获得有价值物的方式来决定人们在社会位置中的群体等级或类属的一种持久模式。迄今为止,对社会地位加以区分的标志最有影响的是马克思韦伯的三个关键维度:即通过收入(财富)、权力和声望对社会地位进行等级评定。为确定以上各个阶层的社会地位,文章按照以上标准进行排序,其中人均收入状况和权力拥有状况通过调查与访谈进行界定,而职业声望则参照了李春玲利用全国调查数据所计算的声望得分。

结果显示,农村阶层可以分为三大类:上层,乡村干部家庭、私营企业主家庭和专业技术家庭;中层,个体经营家庭、外出务工家庭;下层,本地兼业家庭和普通农业劳动家庭。

从调查数据来看,农村社会阶层中的上层只占到总家庭比例的3.6%,农村中层占到总家庭比例的32.9%。外出务工者其实和普通的农民相差不大,但由于这些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常年在城市工作,部分掌握了一定的职业技术专长且 “见多识广”,生活方式和普通农民有一定差距,因而被划入了中间阶层。

社会阶层的划分是各个阶层在垂直社会空间的排列,一般来说,每个社会都可以划分为社会上层、中层和下层,虽然按照以往的研究习惯我们划分出了中下层,但农村社会中的中层和下层并没有很大的社会距离,包括收入、生活方式以及社会资源的可获得性。因此,我们把农村社会的中层和下层合并为一个阶层,即普通阶层。

基于以上分析,将按照两个大的阶层来分析社会互动,即农村上层和普通阶层,根据目前研究通行的说法,我们把上层称之为精英阶层。总的来说,其实农村社会结构的主体仍然是普通阶层,他们的互动是农村社会关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主要研究普通阶层的社会互动状况。

二、农村普通阶层社会互动分析

在农村阶层中,中下阶层互动有着较强的共性,事实上,中间阶层的个体经营户和外出务工者其实和农村兼业家庭以及普通农业劳动家庭基本没有本质的区别,看上去个体经营户虽然半脱离了农业生产,但依然生活在传统的农村社会结构中。而外出务工者生活、工作空间延展到了城市,但他们还很难融入城市,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家庭仍处于农村社会关系之中。

(一)普通阶层首属互动对象选择

农村普通阶层社会关系一般来讲还难以摆脱传统农业社会的影响,即符合费孝通先生“差序格局”的理论,以个人为中心,按照一定的亲属关系外泛开来,血 缘是判断社会关系中与自己相对社会距离的重要标杆。那么,真实的农村阶层互动是不是也遵循这一规律呢,为探讨农村普通阶层社会交往的对象,我们按照与男性户主的关系排列出不同的家庭,让其选择交往最多的,以此确定普通阶层的首属互动对象。 首属互动对象的选择可以反映该对象在被调查者心目中的重要性,在农村首属互动对象

中,比例最高是非亲属邻居,其次是父母、岳父母和兄弟姐妹,其中选择“朋友”项的也占到了13.22%。出乎意料的是,邻居在首属互动对象中是最高的,一般来说,邻居交往起来有着得天独厚的近距离条件,除非有隔阂,只要相处的不是太差往往走动比较频繁,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其次占到第二位的是父母、岳父母家,如果加上兄弟姐妹,血缘关系仍然是连接农村社会关系最重要的纽带。朋友关系的走动比例也较高,朋友的类型也不一样,有的是一起长大的朋友,有的是因某一件事情结交起来的把兄弟,但是这种关系一旦确立,他们的交往就比较频繁,主要是传统中的“来而不往非礼也”的观念起到重要作用。相比之下,同族关系走动并不太多,随着农村生育水平的大幅下降,扩展型的大家庭已经日渐式微,核心家庭日益增多,以个体家庭为经营单位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同族关系在人们心目的位置已大不如传统农业社会。

(二)普通阶层与首属互动对象互动内容 在与首属互动对象的交往中,得分最高是节日走动,其次为一般生活交流,借贷一项得分并不太高,由于首属互动的是感觉和自己关系亲密的对象,因此婚丧嫁娶、急性事件求助、办事求助都曾经出现。据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农村普通阶层互动中,情感性互动是最主要的互动方式之一,生活交流与节日走动都属于情感性互动的范围。在与首属互动群体的交往中,生产中的相互帮助得分也比较高,说明互动主体之间在情感交流的基础上,生产中能够互帮互助,而生产信息的交流,虽然也属于情感性互动的内容,但得分较低,这是因为另外两种情感****流在互动主体中占有较高的地位,从而冲淡了被调查者对这一选择项的赋分。

由于以上分析中难以细致反映应急互动与经济互动的特点,为进一步考察普通阶层互动的具体情况,根据互动的不同类型, 设计相应题目,对农村互动的对象及内容进行详细刻画,看能不能从另外一个层面对上面的结论加以印证。

以上三个内容可以称之为经济互动、应急互动和情感性互动,不难看出,在三种互动中,血缘关系仍然是互动一个重要原因,不同的是,在应急互动和婚丧嫁娶中,邻居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说明邻居在农村社会中是绝大多数家庭重要的社会支持力量之一。根据访谈内容,我们发现,后面两种互动邻居之所以比例较高的原因是,这两种互动具有很大的外显性,即这种事情一旦发生,就会接着被别人感知,而邻居大多数是采用了主动的方式为被调查者解决问题,而经济互动中的借贷内容在没有付诸于实施之前,基本属于秘密状态,需要被调查者主动选择互动对象,这样,父母、岳父母、兄弟姐妹以及朋友可能比邻居更容易 “说话”。进一步的深度访谈也印证这一观点。

三、结论

农村普通阶层的社会互动是建立在亲缘、地缘关系上的情感性互动为主、辅之以其他互动类型。具体来说,亲缘关系是普通阶层互动的首要选择,在情感性互动、经济互动与生产性互动中占据了主要内容,而基于地缘的邻居关系则是应急互动和生产互动中的重要补充。总而言之,农村普通阶层的社会互动没有抛开传统农业社会关系的属性,现代化市场的冲击减少了他们交往的频率与时间,但基于亲缘、地缘的社会关系的基本内容却没有发生改变。

普通阶层之间的互动,基本上是一种自然状态的角色体现,邻居就是邻居,亲戚就是亲戚,而且双方的社会角色由于平等的情感交流关系容易契合起来,即使在经济互动和其他互动中,这种契合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得阶层内部尤其是在亲缘和地缘圈子中显得更加和谐。这种基于平等的社会角色期待使得情感性互动、生产性互动大大增强,更好的维系了社会整合。

参考文献:

1.王御覃.中国当代社会各个阶层生活品味报告[M].西苑出版社,2000.

2.陆学艺、张厚义.重新认识农民问题—十年来中国农民的变化[J].社会学研究,1989(6).

3.李培林.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

4.刘祖云.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 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8(4).

5.波普诺着,李强翻译.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李春玲.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J].社会学研究,2005.

7.苟天来,左停.从熟人社会到弱熟人社会[J].社会,2009.

文章为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谐社会构建视角下的山东省农村社会阶层互动模式研究”(编号2009RKB

1401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选择及运作思路 下一篇: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