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目标”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有效落实

时间:2022-08-16 05:08:07

浅谈“情感目标”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有效落实

摘 要:美术是情感艺术,它在陶冶幼儿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幼儿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感受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通过对美术教育中情感体验重要性的揭示,把情感目标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实践中落实情感目标的策略。

关键词:培养兴趣;体验生活;感受快乐

人类行为活动的产生都离不开情感。情感包括人的基本情绪以及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高级情感,是健全的人格的体现。艺术教学中的情感目标主要是指培养其丰富的美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情操。

幼儿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学习和艺术创作的独特方法。人类的童年即有美术,个体的童年也离不开美术,一张幼儿画的产生是幼儿情感的写照,是幼儿情感体验、表达过程的记录。幼儿感受到什么,有什么情感体验,喜欢怎么表达,这些问题应该是教育的基点。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展开的应该是自己的天地,表达的应该是自己有趣味的审美情感,那是幼儿愿意沉湎于其中的一个世界,幼儿的情感体验与情感需求始终是最重要的,情感目标的落实应当摆在美术教育的首位。

困惑1——没有东西可以画。《快乐的假日》:假日意味着自由、开心和快乐,是孩子十分向往的,表现假日生活是给孩子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是一件让他们感到快乐的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孩子却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老师,假日里有什么事情可以画啊?”

“老师,我不知道画什么?”……

思考——培养兴趣,是落实情感目标的起点。幼儿美术教育是美育,是让幼儿对生活有一种积极快乐的态度,让他们能以美的情感去感受世界。兴趣是情感体验、表达、交流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孩子感兴趣了,他才会注意地看、认真地听、细心地摸索,耐心地体验,情感才能得到真实的流露。人的情感一方面是天生的,另一方面是后天培养的,特别是一些崇高、美好的情感。通过教育,孩子由不懂到懂,由感情平淡到浓烈,犹如酿酒一般。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情感教育,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孩子美好、健康、丰富的情感上,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情感去感受和交流。

策略——顺藤摸瓜。生活中有好多身边的事物都可以入画,只是孩子没有注意到,说明孩子还缺乏对周围事物的情感投入。如果孩子能用心去想、去观察,就能找到入画的有趣的东西。小到一片叶子,一朵花、一棵树;大到一辆汽车、一幢房子、一个场景,都是他们可以寄托情感的物品。孩子如果对画画没有情感就不会去学习美术,他们只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感兴趣,孩子愿意画的,画得很起劲,不让画不行;不想画的,逼着画也不画。如果要让幼儿得到“热爱大自然”这个“瓜”,那么就给孩子找一根“喜欢春天的花、夏天的树、秋天的果、冬天的雪”这根“藤”。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出发点,只有抓住了“兴趣”这根“藤”,才能引导孩子摸到“情感目标”这个“瓜”。

困惑2——想画,不知道怎么画。《神奇的汽车》:汽车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如果让孩子对汽车进行合理的、有创造性的想象,他们会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长翅膀的汽车会飞上蓝天,防水的汽车会驶向海洋,美丽的汽车会种满花朵,长尾巴的汽车会与小猴子一起吊在树上荡秋千……可是,在绘画时却出现这样的问题:

“老师,汽车的翅膀怎么画?”

“老师,汽车的水柱装在哪里?”

“老师,汽车的轮子怎么装饰?”……

思考——体验生活,是落实情感目标的方法。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创造性是每个幼儿都具有的潜能,只要让他们能无拘无束地表现创作欲望,运用自己的情感去观察、感受、体验和表现生活,就会成为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策略——浅入深出。其实在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和收集美的意识。幼儿只有在自己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插上想象的翅膀,才会运用幼儿画特有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从蝴蝶里体验到翅膀的美,从大象和鲸中体验到水花的魅力,从童话中想象到轮子的奇特……孩子在体验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自己的情感因素,由“浅”入“深”地用发现美的眼光去生活中寻找美,感受美,进而表现美。幼儿的画是他们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情感体验的表达。幼儿作品的个性代表着一个人的独特的情感体验,没有情感的作品是没有个性的,没有个性的作品是不会有感染力的,只有积累了浅显的感情,才能薄而厚发地理解或表达深层次的情感。

困惑3——画错了怎么办?

《好大的向日葵》:通过让幼儿对向日葵的观察、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孩子在绘画过程中遇到这样的问题:

“老师,我画错了。”

“哪儿错了?”

“我的向日葵太小了,向日葵的枝干弯掉了。”……

思考——感受快乐,是落实情感目标的关键。孩子有喜欢摹仿书本、优秀作品或老师范作的习惯,孩子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一旦自己的画作达不到摹仿者的效果,他就会认为自己画错了,画得不对。其实,幼儿的绘画能力还是有限的,热情高于实际能力。我们知道人有了情感才会有表现的需要,有表现的需要才会有实践活动。画画需要激情,更需要情感的孕育和投入;越画才能越喜欢画,越画才能画好画。只有常画的人才能找到激情,只有懂得激情的人,才有这份心境进入角色找到感觉。

策略——精益求精。幼儿画只有好与不好,没有对与不对,追求的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我们要培养孩子用这种态度去对待美术学习。幼儿作品只要是孩子运用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互相的情感交流表现出来的,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注入了孩子情感的画面是令人惊异和不可思议的画面,它表达的正是幼儿内心的一种情感。他们的世界里太阳公公会笑,月亮姐姐会讲故事,小动物会做游戏……这些都是幼儿内心情感的表现,有情感才会产生动力和兴趣,有情感才会去想象和创造,有情感才会充满童趣和快乐。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发掘幼儿的个性,它的制订实施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美术课学与幼儿生活情感体验的紧密联系,使幼儿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作为老师,我们要激发幼儿的情感,把幼儿浅层次的情感体验升华为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把幼儿短暂的情感需求转变成持久的情感动力,让他们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观察、享受生活,学习、创造美术,感受、形素养,从而达到美术教育的目标。

上一篇:清单模式下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 下一篇:承租人的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