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时间:2022-08-16 04:44:11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新课改初中信息技术以全新的面目、全新的教学指导思想面对学生。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以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教育好学生。所以教师如何教好信息课,学生怎样学好信息课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如何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怎样做好信息技术课?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效率?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纽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大胆放手,培养创新思维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细细道道。这种做法不妥。其弊有四点:1.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容易形成被动学习。2.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扩展,思想容易被框死。3.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因为已经学过Word文字处理软件,任务一很容易就完成了,于是再展示一个网页进行比较,并提出任务二:给网页添加图片、动画、音乐、水平线等内容。教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在Word中用已经学习的方法去操作以达到知识的迁移,最后教师总结。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都带着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网页装扮得五彩缤纷、个性十足。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各基层小学,在小学阶段接触过计算机,但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甚少。在教学中,我们全方位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演示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增强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和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欲望。上网聊天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因而学生在学习汉字输入时,教师可以开放聊天室让学生尽情聊天,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这种技能。

2.改进教学模式,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及应用极广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掌握信息技术的学生,是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1)改革教与学的过程,增强教与学的有效性。在传统的教学中,当学生做完作业后,就直接把作业交给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也是由教师一个人完成的,其他学生无法参与。而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网上看到其他同学的作业,并能通过网络对别人的作业提出帮的反馈意见。而且教师可以把对每个学生的反馈意见保存在网上,经过一段时间后,把累积的反馈意见作为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某个学生的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个别反馈,学生收到教师的反馈信息后,如果没有完全理解,则还可以继续与教师交流,直到完全达到对问题的理解。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要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我们能够尝试进行“局域网的教学模式”,达到了人机交互、双向、多向互动式的教学目的,大大提高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数量、质量、速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们还在课堂上应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由兴趣、个性、学习倾向、学业成绩等几个方面相近的学生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使课堂教学更加民主、科学。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多渠道、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课堂教学是学好每一门课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主体参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适当地运用到每一节课中,并不断总结好的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上一篇:新课程下德育理念新向度 下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