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现状之我见

时间:2022-08-16 03:05:04

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现状之我见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金融电子化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金融业在自身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金融电子化趋势愈加明显。从金融电子化建设的背景和内涵着手,分析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对我国金融电子化的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以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关键词: 金融电子化;发展;现状

1 金融电子化的背景和内涵分析

我国金融电子化产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开始应用于金融业的生产实践中,金融电子化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在三十多年的建设过程中,金融电子化趋势越来越显著。金融电子化指的是采用现代的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降低金融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业务的自动化处理、信息化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增强金融业的市场竞争力。

金融电子化包括了以下内容:金融电子化的管理机构的设置、金融电子化的发展规划的制定、金融信息系统的建立、金融电子化的标准与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金融电子化人才的培养等。金融电子化的特点如下:

1)金融电子化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网络时代的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银行客户的群体化和物流渠道的网络化的特点。随着电子商务和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销售、网上广告、虚拟银行、虚拟客户等新的经济模式逐渐兴起,金融电子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2)金融电子化改变了专业化、单一化的银行经营模式,影响着银行业务的多元化,银行的经营由分业经营发展成为混业经营的模式,其服务功能也日益全能化和综合化。在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传统银行由于受到金融管制等的约束,银行业务局限于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三大板块,且严格遵守分业经营的原则。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管制的约束力也逐渐放松,金融自由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现代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如信用卡、代办保险、保险箱、证券买卖和投资业务等。

3)金融电子化拓宽了金融业的经营渠道和服务领域。金融业务经历了从间接交易发展为直接交易的过程,金融业的发展日益呈现出一体化、国际化的特点。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世界经济交往和资本流动也日益频繁,金融行业也呈现出金融业的国际化趋势。

4)金融电子化改变了传统银行的服务理念和经营理念。传统银行的交易模式主要是以交易为中心,金融电子化的发展,交易模式呈现出个性化、人性化发展的特点,改变了银行交易的模式,现代银行的交易模式主要是以服务为中心。经济结构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银行的经营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是客户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 我国金融电子化的发展阶段分析

2.1 银行传统业务处理的电子化阶段

此阶段主要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在此阶段内,银行建立了柜员联机系统,在银行传统业务如公司客户、私人客户与银行的交易等的处理过程中,尽量以计算机电子化处理代替银行手工操作,以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提升银行的服务水平,减少银行的人力资源成本,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

2.2 自助银行大量开发阶段

此阶段主要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由于银行柜员联机系统的建立,促进了银行新型自助银行服务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实现了银行业务的联网处理。自助银行的服务项目主要包括ATM服务、POS服务、HB服务等。

2.3 为客户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的阶段

此阶段主要从20实际90年代中期到末期,银行业务有了新的拓展,不仅包括传统的存取款业务和自助服务业务,电子化的银行还能将各种金融交易信息进行整合,为客户提供有用的金融信息,促进银行业的发展。在这个阶段内,逐渐实现了全国范围内银行业务的计算机联网处理,银行发展真正进入电子银行的新时代,现代银行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2.4 网上银行阶段

21世纪的到来,促进了银行业的新的革命。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加快金融创新,开拓网络金融服务,银行业务实现了从传统银行到电子银行再到网上银行的发展变化,全国的银行业务处理基本实现了网络化、计算机化。

3 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电子化从无到有,从单一的经营业务向多元化综合业务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金融电子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传统的金融业务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模式,实现了以互联网技术和电子计算机设备为基础的金融管理系统和电子清算系统。但是,金融电子化的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对金融业的要求相比,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相比,与金融业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目前,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如下:

3.1 金融电子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金融信息的通信网络水平低、规模小

我国的金融电子化建设是在没有标准和无规则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缺乏标准意识和理念,也缺乏大规模的事务处理的开发实践经验,系统开发各自为战,金融电子化没有建成一套统一的金融业务处理标准以及信息格式的标准,这样就可能导致信息共享的难以实现,甚至可能造成同一家银行在不同地区或支行之间信息共享的障碍。

3.2 金融电子化系统整体效能较差,全国性支付清算体系存在着很多困难

目前,我国金融电子化主要用于在客户柜台业务中,实行分散处理。系统运用的规模较小,且依然停留在事务处理的阶段,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金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利用方面相对缺乏,无法为银行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银行管理和决策依然沿用传统经验,金融电子化系统的整体性能较差。

3.3 复合型的高级金融人才比较缺乏

随着金融工程、金融数学的迅速发展,银行业务与计算机技术的相互融合和渗透,我国金融电子化又衍生出许多新的内容。通过对金融工程设计和金融数学的利用,开发金融服务、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开拓新的金融市场。当前,防范金融风险成为全球金融电子化的发展方向。金融电子化对金融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我国现有的金融人才来看,数量上严重不足,知识结构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3.4 监管手段和技术落后,电子金融领域存在着较大的法律空白

目前,我国对电子金融业务的监管主要是以科技部的行业准则和行业规定为依据,其权威性存在着限制,导致监管条块分割的局面,对我国金融电子化的发展非常不利。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示范法》,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如《电子签名法》以及《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等对电子金融的法律责任归属不明确,存在着较大的法律空白,监管力度较差。同时,金融信息的安全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网络的开放性扩展了金融行业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外延,金融信息的集中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金融风险的增加。

4 我国金融电子化未来发展的展望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时期,金融电子化的进一步发展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金融行业业务处理朝着高度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我国未来的金融电子化应实现现代化的支付体系,不断完善全国性的金融电子化系统的支付清算体系,实现货币的电子化,保证资金支付的流畅,促进金融电子化的不断发展。

首先,金融电子化发展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整合银行网络的应用系统,细分管理系统,统筹监管系统,将金融电子化的发展真正落实到银行具体的业务处理中,不断开发新的具有竞争力的电子业务品种,促进金融电子化的多元化发展,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其次,要加强对金融电子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实现真正的金融电子化网络的信息共享,实现互联互通,发挥金融电子化发展的整体优势,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再次,在金融电子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风险意识,对金融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和预防,避免金融风险的损失。同时,金融电子化的深入发展,不仅要求技术的革新,对金融从业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金融从业人员要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对金融电子化进行深入理解和认识,以更好地适应新的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促进金融电子化的发展。最后,要保证金融电子化正确的发展方向,以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电子金融业务的监管和约束,保证电子金融的有序运行,防范交易风险,才能真正发挥金融电子化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5 结束语

金融电子化是全球金融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金融电子化的发展,有利于加强金融业的宏观调控,降低金融业的经营成本,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行业的服务质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都有重要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电子化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银行业务处理实现了从传统银行到电子银行再到网上银行的发展演变,金融电子化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我国的金融电子化建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金融电子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金融信息的通信网络水平低、规模小,金融电子化系统整体效能比较差,全国性的支付清算体系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复合型的高级金融人才比较缺乏,监管手段和技术落后,电子金融领域存在着较大的法律空白,制约了电子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统筹规划,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加强法律建设,以促进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霞,浅议金融业务的电子化发展[J].科技风,2012(11).

[2]谢秀维,浅析金融业电子化管理的优势和风险[J].时代金融(下旬),2012(4).

[3]胡春晖,基于文献计量的近十年我国金融电子化研究[J].时代金融(下旬),2012(7).

[4]韩晓松,金融电子化环境下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研究[J].时代金融(中旬),2012(3).

[5]黄兆龙,金融电子化的发展现状和瓶颈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2(3).

[6]方释庆,电子化对我国金融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7).

[7]交通银行信用卡电子化金融服务的创新之路[J].计算机与网络,2012,38(7).

[8]黄莹,浅析金融创新的涵义及风险防范[J].当代经济,2012(5).

作者简介:

孟干(1966-),男,辽宁海城人,工程师,中国人民银行红河州中心支行科技科,研究方向:金融电子化、网络管理、工程项目管理、金融标准化、金融IC卡。

上一篇:限制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用化的问题 下一篇:汽车余热利用装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