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新教材前置资源的设计及教学策略

时间:2022-08-16 02:23:37

人教版政治新教材前置资源的设计及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3(a)-0111-01

1 “前置资源”在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特点

面广量多。人教版思想政治新教材中,“前置资源”面广量多,4门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内均有分布,其中《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分别占据94、83、115、94处,选修3《国家与国际组织》还有77处。不仅如此,463处“前置资源”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多以事例、论述或引用、图表、漫画,镜头或不同观点的形式呈现,且不同教材“前置资源”的内容呈现方式也略有侧重,如《生活与哲学》以“事例、论述或引用”为主,而漫画则更好地体现了《文化生活》的文化特色。特点如下:

以问题为中心。“前置资源”从结构上看就是一道道由多样化的典型材料和问题紧密结合的试题,其特点是用有意义的典型材料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思考、分析问题的思路,使学科知识内容的呈现与活动设计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建构知识,强化巩固知识。

以生活为基础。“前置资源”突出体现了“关注生活”这一新课程理念,资源的配置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充分考虑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学生生活体验、社会实践关系的基础上取材和设问,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

“前置资源”绝大部分都置于教材主干知识点之前,让学生从生活的材料中走来,带着疑问学习、探究材料中包含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再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指导生活。编者独具匠心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前置资源”在政治课中的主要功能

知识生成。新教材在给予学生知识时,并不像传统教科书那样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主要通过“前置资源”提供案例、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融入问题情境,结合课本寻求答案,联系生活寻找事例,运用知识剖析案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己去判断、去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从中领悟思想政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引导思维。图文并茂的背景材料,极大限度地诱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作好铺垫,以镜头再现形式展示的一组现实生活场景,能引起学生共鸣;就某一问题提出不同的甚至相对立的看法,引起学生的观点碰撞,激发辩证思维……,这样的设计编排克服了传统教材注重系统化知识堆积的枯燥单调,把整个正文连贯成一个有序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乐于接受。

提高能力。如“前置资源”中有一定数量的漫画,这些漫画集启发性、趣味性、警示性、知识性于一体,创造性地利用这些漫画资源,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仔细的观察,体会漫画意图,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发现漫画背后不易察觉的意蕴,体会开动脑筋带来的乐趣;还有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可以使思路在争论中明朗,共识在交流中形成,既启发了学生思维,又发展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了创新精神。

此外,“前置资源”还有启发功能、服务功能和探究功能等。

3 “前置资源”的选择性利用

教师在课堂上全部解决面广量大的教材“前置资源”是不现实的,一方面是教学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不需要。这就决定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力水平,依据资源本身可开发的程度以及教学过程的连贯性进行取舍,精心设计精选的资源用在哪里?怎么用?讲解到什么程度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多为,有所少为。

有所为,即教师要充分运用“前置资源”内的背景材料。“前景资源”是教材编者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精心选取的,在教材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与背景材料的结合上是非常紧密的,前者因后者而活,后者因前者而贵,二者相得益彰,相互论证。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前置资源”,遵循背景材料――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背景材料的路径用“前置资源”教,通过“导学案”、投影或PowerPoint等形式呈现背景材料,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寻其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然后再“回马”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分析背景材料,在体验的过程中巩固、强化和活化知识。

有所不为。这是针对“前置资源”中背景材料后面的问题而言的。“前置资源”中问题根据能力要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了解类”、“理解类”和“运用类”。“有所不为”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学的结果对上述三类问题作出评估,力争做到“三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暂时也不会的难题不讲。从我们教学的实践来看,一般“了解类”的全部和“理解类”的部分试题属于此列。如《经济生活》P11页“前置资源”中抛出4个镜头后设置了两个问题“你还能举出其他价格变化的例子吗?”、“导致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是什么?”这两个“了解类”的问题学生只要概括4个镜头,结合下面的教材知识就可以回答。教师不必在此浪费时间去组织学生研究,以便节省宝贵的时间用在“刀刃”上。

有所多为。由于教学的需要,“前置资源”所选用的背景材料往往被用来说明某一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者某一特定的联系,而无法顾及知识间的全部联系和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随着教学的深入发展,可说明的联系越来越多。因此,教师在利用“前置资源”时既要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背景材料的功能价值,又要灵活婉转,为以后补充说明留有充足的余地。其次,因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出的结论,需要加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掌握新知识情况,也需要当堂进行检验。为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从“前置资源”的部分“理解类”和“运用类”试题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题,采取课堂作业或练习,或当场检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收到实战练兵的最佳效果。不仅如此,对于实战练兵中发现的新问题,尤其是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直到问题的真正解决。

有所少为,即精讲。对那些在课堂教学中暂时不能解决的“理解类”和“运用类”试题等“前置资源”,可以安排给学生以课后小组合作、探究作业或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出现,教师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精讲。

上一篇:如何培养中学生语言文字的审美感受力 下一篇:浅析新课程的高中物理自主学习